杂草的农业防治技术研究论文_关国富

杂草的农业防治技术研究论文_关国富

关国富

哈尔滨市阿城区杨树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314

摘 要 本文提出了杂草的农业预防、除草、抑草技术。

关键词 杂草 农业防治 措施

杂草的防治不是消灭杂草,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控制杂草。农业防治是利用农田耕作、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控制和减少农田土壤中杂草种子基数,抑制杂草的成苗和生长,减轻草害,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损失的杂草防治方法,农业是杂草防除中重要的和首要的一环,其优点是对作物和对环境安全,不会造成任何污染;联合作业时成本低、易掌握、可操作性强。农业防治可从根本上削弱杂草的侵害,从而确保作物安全生长发育和优质、高产。

1、预防措施

1.1精选种子。 杂草种子混杂在作物种子中,随着作物种子播种进入田间,杂草传播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加强杂草种子检疫基础上,应努力抓好播前选种。精选作物种子、提高作物种子纯度,减少田间杂草发生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农业生产中,通常利用作物种子、提高作物种子纯度,是减少田间杂草发生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1.2减少秸秆直接还田。 秸秆直接还田是指在作物收获过程中,将作物的大量或全部的非收获物遗留或抛弃于田间,以改良封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一种农业生产措施。实践证明,秸秆还田可以增加田间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抑制杂草的发生和生长等。秸秆还田也是加重农田草害的因素之一。若大量采用秸秆还田或收获时留高茬,则可把大量的杂草种子留在田间。因此,在不需要作物的秸秆作燃料的地方,应提倡将其切割堆制腐熟,再施入田间,既可肥田,又能减少田间杂草种子的基数。

1.3施用腐熟的有机肥 。 施用有机肥是可持续农业的一项基本的生产措施。当前生产中施用的有机肥料种类多、组成比较复杂,有人畜粪便、饲料残渣、各种杂草、农作物的秸秆,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余料和一些其他垃圾等。

1.4清理田边、地头杂草。 田边、路旁、沟渠、荒地等都是杂草容易“栖息”和生长的地方,是农田杂草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杂草防除过程中易被疏忽的“死角”。为充分利用农田环境资源,减轻杂草入侵农田产生的草害,应提倡适当种植一些作物。

2、 除草抑草措施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土地耕耙、镇压或覆盖、作物轮作、水渠管理等均能有效地抵制或防治杂草。

2.1耕作治草。 耕作治草是借助封耕作的各种措施,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消灭杂草幼草、植株或切断多年杂草的营养繁殖器官,进而有效治理杂草的一项农业措施。立足于免耕,隔几年进行一次深耕是控制农田杂草的有效措施。年年耕翻,搅乱了土层,使杂草种子在全部耕层分布,杂草部体密度较大,出苗分散剂,不利防治。

耕翻治草按其耕翻时间划分,有春耕,伏耕,秋耕几种类型。其治草有不同。早春耕的治草效果较差,耕翻后下总的草种翻上来,仍可及时萌发危害。晚春耕能翻压正在生长但未结果成熟的杂草。在北方,往往以耙茬代替春耕,只能耙杀已萌发的一年生杂草,对多年生杂草效果差。伏耕主要用于开荒。秋翻是南北各地广为施行的耕作制。秋翻能切断多年生杂草的地下根茎、翻埋地上部分,使其在封中窒息而死。地下根茎翻上来,经冬季干燥、冷冻、动物取食等而丧失活力。

2.2覆盖治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覆盖治草是指在作物田间利用有生命的植物或无生命的物体在一定的时间内遮盖一定的地表或空间,阻挡杂草的萌发和生长的方法。因此,覆盖治草是简便、易行、高效的除草方法,是杂草综合治理和持续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措施之一。利用覆盖能降低土表光照强度,缩短有效光照时间,避免或减少诱导杂草的种子发芽;对已出苗的小草,通过遮光或削弱其生长势,使其饥饿死亡。

2.2.1作物群体覆盖抑草。 作物群体覆盖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廉价、高效和积极的除草手段。利用作物群体的遮光效应,减少杂草的发生和生长。通过作物群体的肥、光、水、温、空间等诸多方面与杂草竞争,多方位地控制杂草。实践表明任何一种除草方法,唯有发挥作物群体的积极作用,才能取得理想的除草效果。

增强作物群体覆盖度的主要措施:一是选用发芽快而整齐的优质种子,确保早出苗、出齐苗、出壮苗。二是选择能使作物对杂草很快形成覆盖的最佳栽培制度。确保全苗早发,促进作物群体优势早日形成。三是在高产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上种植物的播种密度,早发挥群体覆盖作用。四是在行式栽培条件下,提介适当密植,尽可能缩小行距、株距,尽量减少作物生长早期田间过多的无效空间。五是春播作物的播种期,宜选择在土温回升迅速的时期,以缩短种子的萌发至出苗的时间,并有机会在播种前进行杂草防治。六是利用农艺措施促进作物早发快长。七是施用选择性除草或除草剂的复配剂,控制杂草,促苗早发形成覆盖。

2.2.2秸秆覆盖。 秸秆覆盖又称秸秆还田。秸秆覆盖有行间铺草和留茬两种形式。前者抵制杂草效果较好,不影响作物生长期后者抑草效果较差,影响播种和作物的初期生长,但省工、节本。效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减少并推迟杂草发生。二是抑制杂草光合作用,阻碍其生长,三是禾谷类作物秸秆的水浸物可抵制某些杂草的萌发和生长。四是增有机质和多种养分。五是越冬作物覆盖秸秆有一定要的保温效应,可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冻能力。覆盖限制了杂草个体或群体的生长空间,被覆盖的杂草在较高的温、湿度条件下呼吸消耗较多,易黄化腐烂,遇到寒流易被冻死。六是覆盖秸秆可以保肥、保湿、减少水土流失。

2.2.3腐熟有机肥和干土覆盖。 腐熟有机肥覆盖的一种变换形式。“过腹还田”是指将用于还田的作物秸秆、绿肥等直接作为养禽、养畜的饲料,在光合产物还回土壤之前进行一次或多次养分再利用。其优点:一是可以通过消化和发酵杀死夹在秸秆中的杂草种子公司二是避免秸秆在土壤中分解产生有机酸、沼气等还原性物质毒害作物,利于培育作物群体优势互补三是扩大覆盖物源。

2.3轮作治草。 轮作是指不同作物间交替或轮番种植的一种种植方式,是克服作物连作障碍,抑制病虫草害,促进作物持续高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农艺措施。通过轮作能有效地防止或减少伴生性杂草,尤其是寄生性杂草的危害。

轮作可分为水旱轮作和旱作轮作两种方式。水旱轮作使土壤水分、理化性状等发生民骤变化,改变了杂草的适生条件。湿生型、水生型以及藻类杂草在旱田不能生长,而旱田杂草在有水层情况下必然死亡。因此,轮作对水湿生或旱生杂草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水旱轮作治草功效的大小与轮作对象、种植方式、水分运筹和轮作周期的长短关系极大。在北方地区,水改旱后土质黏重、冷浆,湿生杂草往往仍很严重,应先种植适应性强、前茬作物群体较大、控草能力较强的作物。

旱作作物间的轮作,主要是通过改变作物与杂草间的作用关系或人为打破杂草传播生长、繁殖危害的连续环节,达到控制杂草的目的。旱作轮作主要有高秆作物与矮秆作物、中耕作物与密播作物、阔叶作物与禾本科作物、固氮作物与非固氮作物的轮作。只有合理地搭配,才能收到良好的增产、控草的效果。

2.4间套作控草。 依据不同植物或作物间生长发育特性的差异,合理地进行不同作物的间作或套作。间作是利用不同作物的生育特性,有效占据土壤空间,形成作物群体优势抑草,或是利用植物间互补的优势,提高对杂草的竞争能力,或利用植物间的化作用,抑制杂草的生长发育,达到治草的目的两种套种方式不公能有效增加作物产量和经济收益,而且能节省除草的工本和费用,尤其是大减少除草剂用量,有利保护环境,应积极提倡,大力推广。

论文作者:关国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0

标签:;  ;  ;  ;  ;  ;  ;  ;  

杂草的农业防治技术研究论文_关国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