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论文_吴军,刘悦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论文_吴军,刘悦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洮河生态建设局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 747600

摘要:林业工程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植树造林不仅可以带动经济发展,也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贡献,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做好林业工程中的苗木培育工作,提升移植技术是林业工程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以此来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林业工程;苗木培育;移植造林技术

1林业育苗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工业、农业都在不断向前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出现各种自然灾害。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们开始认识到林业生态系统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其为更好地推动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育苗技术手段的落后、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不符合标准、缺少先进的管理方法等,导致育苗数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影响了林业的发展。

2林业工程培育技术

2.1科学选择育苗地点

在进行育苗时,对其地点的选择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对苗木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相关育苗人员只有合理、科学地选择育苗基地,才能真正保障育苗活动的顺利进行。不同类别的苗木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如有一部分苗木在湿润的土壤中适应能力较强,另一部分苗木则在干旱的土壤中生存能力更强。相关工作人员若是不能准确地作出判断,选择了不适合苗木生存的环境进行种植,必然会对苗木的健康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在育苗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土壤进行筛选,还需选择排水条件好的育苗基地。

2.2科学处理种子

想要有效提升育苗质量,必须做好种子的处理工作,以及相关技术的合理应用。第一,在选择种子时,优先考虑品质较高的母树,将其作为获取种子的首要目标,这是育苗工程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第二,还需要从母树性状以及种子外表等多个方面来筛选种子,强化我国林业工程技术水平,确保育苗的整体质量。第三,种子播种前需做好专业化的基础处理,即做好种子的催芽处理。经过消毒、清理、淘洗等技术环节,给予种苗良好的发芽环境,为种子的萌发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第四,在播种过程中还要记录种子萌发数据,其可准确检验其萌发率,合理化规避由于种子萌发率过低或过早种植而带来的损失。

2.3播种技术专业化

专业化的播种技术,通常会对播种时机、水分、温度等关键性因素进行严格把控。第一,确立专业的苗木种子播种时机,首先可依据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大概划定出一定的播种时间范畴,随后通过实时监控记录气候,以及准确的天气预报数据确立最终的播种时机。第二,对温度的专业化控制。播种时,稳定的温度对种子的生长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在播种时需要做好科学的温度控制工作,面临干旱或高温天气时,可采取对苗木种子灌溉、遮阴、覆盖等措施来确保稳定的种植环境温度。面临低温时,可应用有机肥来做好恒温工作,其技术原理是通过酵解作用释放温度,平衡种植环境气温。

3林业工程移植造林技术

3.1把握好移植时机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树木移植后能否成活,除了树木本身的质量、规格、种植技术、还要看后期管理。我国的植树节为每年的3月12日,春季是苗木移植造林的关键时机,在这个季节温度逐渐上升,在早春时节树液开始流动并开始生长、发芽,挖掘时损伤的根系容易愈合和再生,移植后,经过从早春到晚秋的正常生长,树木移植时受伤的部分已复原,给树木顺利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这个环节开展苗木移植提高成活率,也能够提高造林施工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确定合理的造林规格

国有林场造林、集体造林、合作造林、重点工程造林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其他形式的造林,应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造林规划设计和施工设计。不同的苗种对种植的疏密程度要求不同,例如矮紫杉、紫荆、小叶黄杨、猬实、太平花、紫叶小檗、圆锥绣球、珍珠梅等适宜在较疏的林下或全日照条件下生长,选择合适的造林规格,有助于移植后的成活率和苗木的生长速率、质量,因此在移植前做好待移植苗木的资料调查,通过对造林规格和造林图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合以往经验确定种植密度和行距,保证林木的种植合理,种植之后定期观察造林成活率,及时进行补种或者重新造林(成活率在41%以下,不含41%),选择相应的同龄大苗作为补植苗木,根据林种和树木的需求特点,可适当的进行修枝、整形工作,新造林之后,要及时进行封禁保护,禁止人们进入树林放牧、砍柴等等,对于易受冻的树林,造林后的当年冬季应做好林木的保暖工作,可采用覆土、盖草等保暖措施。

3.3苗木移植造林的技术细节分析

在林业工育苗培育植树造林过程中,苗木的移植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待移植的苗木必须保证根茎是完好无损的,在包装及运输的过程中要避免对苗木造成破坏,选择合适的季节进行移植,更好地适应苗木生长,提高存活率,移植后做好保温、灌溉工作,确保温度、光照、肥力、水分适应苗木的生长,对苗木的存活情况实地调查分析,是否需要补种、重造等,若存活率小于95%,则应该立即进行补种,确保成活株数达到设计的密度,若存活率成活率在41%以下(不含41%),应考虑重造,否则将失去此次造林的意义。

4林业工程病虫害的防治

4.1依据差异实现病虫害防治

首先要了解害的症状和类型,分析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原因,找出解决病虫害的方法,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我国病虫害种类繁多且复杂,可结合生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对病虫害进行差异性的防治。病虫害的出现主要问题在于管理不当,土壤、水分、温度等没有控制好,导致细菌繁殖,出现很多虫害。及时发现病虫害,尽早治理,防治方法可分为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物理方法即剪掉有病虫害的枝干、病根、病叶,集中进行焚烧,对土壤做消毒处理,清理附着在植物上的虫卵,直接捕杀大一些的害虫,确保树木不受病虫害的威胁;化学方法即喷洒化学试剂,农药锄草除虫剂等,选用合适的化学药剂,避免造成空气、土壤的二次污染,过量的药剂也会对树木的生长产生影响。加强病虫监测,及早发现病虫害,尽早治理,当病虫害十分严重时,及时处理掉病虫害,此时树木也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修复才能继续生长。

4.2优化技术强化病虫害防治

合理的轮作或间作,可有效防治病虫害,而且能使土壤肥力被充分利用。发生病虫害后,将病虫的残体和落叶枯枝,用火烧毁或者进行深埋可有效减少第二年病虫害发生率。合理的对土壤施肥,可以提高植株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来减少病虫害发生。选择优良品种,在选择成活率高的品种时也要考虑抗虫害能力,选择抗虫害能力强的优质品种能够更好地预防病虫害,技术人员也应该加强对病虫害知识的了解,及时发现虫害,也可做出虫害防治方案,借鉴以往虫害防治经验,更好地应对病虫害。

结束语

森林不仅可以绿化环境,还能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吸收二氧化碳,减轻环境污染。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生态环境的破坏,近年来我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绿化是实现生态工程目标的行动之一,开展植树造林,创建绿色家园,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做好目苗的培育工作,提升目苗的存活率和生长质量,提高植树造林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田学山,余锋.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吉林农业,2018(24):100.

[2]杨威东,刘小媚.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8,12(33):77+79.

[3]李新艳.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江西农业,2018(22):79.

[4]陆伟荣.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绿色科技,2018(21):115-116.

论文作者:吴军,刘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论文_吴军,刘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