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疗法在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_张丽娟,郭俊峰,雷,鸣

威海市立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采用针灸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行早期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期开展针灸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功能与生活能力,并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评分与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好于治疗前,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针灸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临床效果较好,可进一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尽早康复,且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针灸疗法;早期康复治疗

急性脑梗死所造成的偏瘫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给患者及其家属的家庭生活带来严重影响[1]。脑梗死多是由于脑部组织局部出血再灌注,而且脑部组织对缺氧缺血的耐受性要较其他器官差,当出现这种情况后,导致脑组织软化和坏死[2]。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三大慢性疾病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原因,约占脑梗死发病原因的33%[3]。脑梗死造成的偏瘫是后遗症中的一种,它的高致残率、致死率已经被医学界证实,并且有大量的相关文献记载,多数脑梗死患者愈后不佳,约85%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除偏瘫以外,还有认知障碍、言语功能丧失等等[4]。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次实验主要探讨早期针灸方法治疗脑梗死造成的偏瘫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的选择来自于本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25例。年龄范围在40~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6±6.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病情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

给予观察组早期针灸康复治疗联合西医用药。取患者患侧穴位针刺热灸,选取穴位包括外关、支沟、合谷、手三里、臂膈、血海、三阴交、足三里、太冲、扶突、太溪、风市。针灸时间为0.5h,1次/d。西医用药选择降低血液黏稠度和疏通脑血液循环药物,降压药、营养脑神经用药作为辅助用药。对照组单纯使用西医用药治疗,所选药物同观察组。

1.3观察指标

根据美国脑卒中治疗协会制定的治疗评分标准对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前后两项指标评分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数据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结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与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高致残率一直是临床的研究重点与热点,而偏瘫是本病最为常见的临床体征,其不仅仅导致患者肢体功能存在明显的障碍,且导致患者的综合生活能力严重下降,部分或完全依赖他人,对患者的综合生存质量的不良影响非常明显[5]。临床中对该类患者除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外,一般采用常规功能锻炼,但是对于不同患者其效果差异较大[6]。急性脑梗死导致的偏瘫多数伤害了患者脑部神经,单纯应用西医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社会进步,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中西医合并治疗某些疾病已经被医生和患者广泛接受。

中医学关于中风偏瘫的病因病机,经历代医学的发展已日臻完善。此中既有外因,也有内因,但以内因为主。在内因中,既有火、气、痰、湿的作用,也有风、虚、瘀的存在,而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为其根本因素[7]。“治病必求于本”。近些年来。临床中医逐渐广泛应用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显著。本次实验采用此种方法从临床结果观察来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患者经过治疗,其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两大方面均有明显改善。这与以往文献资料相关报道相一致。针灸的时间对疾病转归起到关键作用,一般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效果要好于后期诊断、后期治疗的效果,因此针灸康复治疗的时机很重要。病程稍短的患者大多愈后恢复良好。然而对于中医针灸是否具备类似溶栓治疗的时间窗特性,目前临床上尚未有统一的认证。中医治疗相较于西医,有很多的优势。比如脑细胞修复和功能的恢复,中医治疗效果要好于西医,尤其是清除体内自由基方面有很好的效果,这不仅有助于体侧支循环的建立,还有助于舒缓血管平滑肌,除此之外,对血小板凝集还有抑制作用,这一系列的改变能够很大程度的促进脑组织部位的血液循环,从而加强了脑组织血流灌注,从而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缩短病程,加速疾病的恢复[8]。中医范畴内说,子午流注开穴法表示[9],大量临床试验表明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小板黏附率、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和全血的黏度等血液检测指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印证了中医子午流注理论的正确性。这一学说的提出,明确证实了针灸的功效性,即活血通络、化淤止痛和疏通气血。其治疗的理论性是以降低血小板黏度和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为切点,逐渐活血通络,改变血流动力学[10]。

综上所述,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病因病机采用针灸治疗方法,既可疏通经脉,又可调整腑脏,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而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临床效果较好,可更为有效的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尽早恢复,且安全性高,无副作用,患者痛苦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胡春兰,陈玲,张小红,等.针灸疗法结合脑循环治疗仪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49(2):38-39.

[2]杨春光.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263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9(18):81-82.

[3]王东雁,刘玉凤,周文江,等.针灸分期治疗与康复技术对脑梗死上肢瘫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12(5):530-531.

[4]黄存军,祁风.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11(15):249-250.

[5]林汝兰,朱桂兰,王海珍.综合康复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12):132-133.

[6]张井芬,肖玉红.针灸及体疗康复在急性脑梗死偏瘫中的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7):1087,1093.

[7]钟平,符文彬,徐振华,等.针灸疏经调脏法对脑梗死偏瘫早期的康复作用: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1,31(8):679-682.

[8]翁子梅,邓彩弟,罗文舒.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障碍的护理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66(5):1074-1076.

[9]周宝玉,孙启良,等.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预后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15(5):269-271.

[10]张新,蒋居臣.低分子肝素加早期康复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5):274-275.

论文作者:张丽娟,郭俊峰,雷,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4

标签:;  ;  ;  ;  ;  ;  ;  ;  

针灸疗法在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_张丽娟,郭俊峰,雷,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