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字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及策略论文_凌万红

小学生写字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及策略论文_凌万红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小学 514500

“行成于思,毁于随。”学生无论读帖还是临帖,无论是观赏他人作品还是自己实践创作,都要用心观察、用心学习、用心思索、用心实践。培养学生书法悟性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强思维训练。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思维训练贯穿始终。

一、反复摹写,百临不厌——在临摹中体悟

“摹”即描红,“临”分“对临”和“背临”。照着字帖的写法进行练习为“对临”;不看帖,试着写出和字帖上一样漂亮的字称为“背临”。临摹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记忆的一系列思维过程。“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经过细致的观察后,学生已是成“字”在胸,可以开始临摹。

“摹”时要注意掌握范字的行笔轨道和字形结构,想好再下笔,忌涂涂改改。描红两三遍后,学生可以开始对临。学生在对临中切忌“动手不动脑,似临实抄”,或者“看一笔写一笔”。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动脑,努力把握整个字的神采。学生每临完一个字,都要与范字作比较,从字的形态、短长肥瘦、用笔、结字及神采等方面,分析两者间的差距及其产生的原因,以便在下一次临写时改进。有的学生对着字帖能把字写得像模像样,一旦脱离字帖后,整个字就截然不同,依然是自己原先的写法,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指导学生进行“背临”练习,光临不背,容易导致“学”“用”脱节。学生把一个字反复临摹多遍,基本达到神形兼备的程度后,便要记忆这个字的字形、笔法、神韵等,然后不看帖,独立地把它写出来。

背临后的字依然要与原字帖进行比较,比较后再背临,就这样多次临摹,边学边思,努力把帖上的字“为我所有”“为我所用”。

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归纳与演绎中点悟

我发现日常的书写教学中,教师往往指导学生对临之后就直接结束了教学,忽视了背临及思维上归纳演绎的作用。实质上,从心理角度看,对汉字书写特点的归纳与演绎最能培养学生的悟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从学生实际应用角度看,学生对临摹过的字往往能写得比较顺手规范,而对那些未曾临摹过的字望而生畏。所以教师要指引学生善于归纳与演绎,加强思维训练,提高书法学习的速度和效果。

1.在学生练写了相当一部分字、获得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归纳思考、摸索规律、得出结论,尽量能自己概括出一些共性的东西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书写“禾”旁的教学课例上,学生练写了“利、私、和、科、秒、种”等字之后,教师设疑引思:“禾”作合体字的左偏旁与作为独体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从练写的这些字中就会归纳出一些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禾”字作左右结构字的左偏旁时,其一“捺”要写成“点”。这样写是为了让右边左向的笔画不和它“碰头”“打架”,从而使字的结构显得更紧凑、更美观。之后,在学生练写了“香、秀、秃、季、秦”等字的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归纳出“禾”作上下结构合体字偏旁时,最后的一“捺”应写成长点。

2.在教学结构相似的字时,可以把这些字放在一起,比较它们在运笔、布局上的异同。

如某位教师在教单人旁的写法时,总共让学生写了这样几个字:“仁”——左高右低;“你”——右高左低;“仰”——左中高右低;“修”——左右宽中间窄;“伽”——右短中间长。一个偏旁引出五种结构,达到了一举多得、融汇贯通的效果,学生以后再写同类型的字,该怎么运笔,该怎么布局,就自然水到渠成。

三、博观群帖,经目著心——在读帖中感悟

写字课上,每当教师展示书法名家字帖时,便会引来学生情不自禁地惊呼:“写得真好!”“字苍劲有力,太漂亮了!”的确,欣赏字帖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俯仰生姿、形态万千,在心理上产生对书法知识性、形象性的认同与兴趣,油然而生强烈的写字欲望。可是学生往往“徒见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帖,指导学生抓住字帖特征,读字的笔法、结体、神采和章法等。除了在课堂上读帖之外,教师可以在班级的图书角里多放几本书法名家字帖,在教室墙上贴一些优秀的师生书法作品,学生目之所及皆是字。在这种润物无声的熏陶中,他们渐渐地对书法结体、章法、笔法、神采了然于心。

四、心领神会,意在笔先——在观察中领悟

清代书法家包世臣说:“先以察,后以拟。察进一分,拟进一分;拟进一分,察进一分。终身不复也。”可见细心观察是写好字的重要前提。不少学生在写字时心浮气躁,往往对范字稍作浏览就匆匆下笔,以致顾此失彼、徒劳无功。

教师要引导学生静观默察,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观察范字:先从整体上看看范字总的特点,形成一个初步印象;然后解构字的各个部分,明确它的笔画结构、笔法特点;最后综合观察该字的框架结构比例、部件组合方式甚至神韵。

例如教师教写“历”字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历”的结构、笔画、运笔过程、每笔在田字格中的分布等方面观察。学生只有全面观察、用心揣摩,对“历”字的形象、写法领会于心,才能在下笔时胸有成竹。

论文作者:凌万红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月总第2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  ;  ;  ;  ;  ;  ;  ;  

小学生写字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及策略论文_凌万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