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时机探讨及临床效果评价论文_彭七华 奉光举 贺艳兰 马伟文

彭七华 奉光举 贺艳兰 马伟文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麻醉科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行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母婴的影响.方法: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的120例足月初产妇,根据分娩镇痛时机随机分为Ⅰ组(宫口开至1cm 时实施,开至8cm 时停止),Ⅱ组(宫口开至1cm 时实施,宫口开全停止)、Ⅲ组(宫口开至3~5cm 时实施,宫口开全停止)和Ⅳ组(对照组,产科常规处理).观察各产程持续时间,宫口开至1cm、3cm、8cm、宫口开全及胎儿娩出时的镇痛评分;记录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及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结果第一产程潜伏期Ⅰ、Ⅱ组明显短于Ⅲ、Ⅳ组(P<0.05),活跃期Ⅰ、Ⅱ、Ⅲ组短于Ⅳ组(P<0.05),第二产程时间Ⅰ组短于Ⅱ、Ⅲ组(P<0.05);Ⅰ、Ⅱ组产妇的VAS评分明显低于Ⅳ组(P<0.05);Ⅰ、Ⅳ组产钳助产率明显低于Ⅱ、Ⅲ组(P<0.05);四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NBNA评分Ⅰ组明显高于Ⅱ、Ⅲ、Ⅳ组(P<0.05).结论:潜伏期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可缩短产程;宫口开至8cm 时提前停止镇痛可提高母婴的安全性. 【关键词】 产科分娩;硬膜外麻醉;罗哌卡因;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27-01

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依据产妇自身特点和需求而设置用药量,产妇可自行控制给药频率,用药更趋个体化且效果显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分娩过程中.为提供产妇更舒适和安全有效的镇痛,本研究对比不同时机行分娩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以探讨分娩镇痛的最佳时机,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产科待产和急诊入院分娩并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均为单胎头位,无明显头盆不称、胎膜早破等阴道分娩禁忌证,无麻醉禁忌证.根据分娩镇痛时机随机分为Ⅰ组、Ⅲ组和Ⅳ组,每组40例.

1.2 麻醉方法及管理1.2.1 麻醉镇痛 产妇进入产程后开放静脉,输注复方氯化钠5~8ml??kg-1??h-1,取L2~3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Ⅰ、Ⅱ组待产妇宫口开至1cm 时给予1%利多卡因3~5ml试验量,观察无不良反应后予0.1%的罗哌卡因与0.001g/L芬太尼混合镇痛液10ml,观察10min无不良反应后开始PCEA,镇痛药为0.1%的罗哌卡因与0.002g/L的芬太尼混合液,PCEA设置为背景剂量5ml/h,PCA量为5ml,锁定时间为15min.Ⅲ组在宫口开至3~5cm 时给予上述剂量.Ⅰ组待产妇宫口开至8cm 停止镇痛,Ⅱ、Ⅲ组待产妇宫口开全时关闭镇痛泵停止镇痛,Ⅳ组按产科常规处理.

1.2.2 观察指标 多功能监测仪监测BP、HR、SpO2;电子胎心监测仪持续监测胎心变化,记录产程进展、各产程持续时间,宫缩频率、宫口开放程度;采用VAS评分评估宫口开至1cm(T0)、3cm(T1)、8cm(T2)、宫口开全时(T3)、胎儿娩出时(T4)时疼痛情况.记录缩宫素的使用情况、顺产率、实施产钳助产率、转行剖宫产手术等情况.新生儿娩出后抽取脐动脉血1ml作血气分析并进行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后第

1、2、3d按神经行为评分的20项指标进行新生儿NBNA 评分,分别记录为NBNA1、NBNA2、NBNA3,包括行为能力6项,满分为40分,≥35分为正常.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 ±s来表示,两标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程时间比较 第一产程潜伏期Ⅰ、Ⅱ组明显短于Ⅲ、Ⅳ组(P<0.05),活跃期Ⅰ、Ⅱ、Ⅲ组明显短于Ⅳ组(P<0.05);第二产程时间Ⅰ组短于Ⅱ、Ⅲ、Ⅳ组(P<0.05);第三产程时间四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镇痛效果比较T1时Ⅰ、Ⅱ组VAS评分低于Ⅲ、Ⅳ组(P<0.05);T2、T3 时Ⅳ组VAS评分明显高于Ⅰ、Ⅱ、Ⅲ组(P<0.05),具体见表2.胎儿健康是评价镇痛处理是否成功的关键.神经行为测试能较全面反映大脑功能状态,NBNA评分动态、全面地反映分娩镇痛对新生儿安全的影响[4].虽然四组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Ⅰ组NBNA1评分高于Ⅱ、Ⅲ、Ⅳ组,表明新生儿在神经和适应功能中有精细的改变,虽然变化轻微且短暂,但对新生儿有无长期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第一产程潜伏期恰当使用硬膜外镇痛,第二产程宫口开至8cm 时提前停止镇痛可明显缩短产程,更利于胎儿安全性和产妇分娩舒适性.参考文献[1] WongCA,ScavoneBM,PeacemanAM,etal,Theriskofcesareandeliverywithneuraxalanalgesiagivenearlyversuslateinlabor[J].NEnglJMed,2011,352:665-667.[2] 陈满红,欧阳文,段开明,等.潜伏期分娩镇痛的可行性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3(6):698-699.[3] 刘昱升,曹燕,沈晓风.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的研究近况[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4(11):85-86.[4] 耿志宇,吴新民,李萍,等.产妇产程潜伏期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4,26(8):261-264.

论文作者:彭七华 奉光举 贺艳兰 马伟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4

标签:;  ;  ;  ;  ;  ;  ;  ;  

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时机探讨及临床效果评价论文_彭七华 奉光举 贺艳兰 马伟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