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西南物流通道建设研究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东盟西南物流通道建设研究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面向东盟的西南物流通道建设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盟论文,通道论文,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西南物流通道的三个层面

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规划提出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振兴物流业九大重点工程战略部署。振兴物流业的九大重点工程包括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科技攻关及应急物流等,其中大多数和物流基础建设与区域布局有关联。在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和物流基础建设的构建里,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区域规划等因素,提出重点发展九大物流区域、建设十大物流通道和一批物流节点城市的基础性战略区域布局。西南地区物流通道在本次战略规划里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西南五省市(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广西区)大多地处内陆腹地和莽莽边陲,三十年来一直处于边缘化地带和贫穷落后地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积极推进,中国—东盟的合作与发展,以及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加快建设,西南经济区的联动发展和西南物流通道的建设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西南物流通道有三个层面的描述:

1、九大物流区域中的西南物流区域。国家纳入战略构建的九大物流区域分别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华北物流区域,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东北物流区域,以青岛为中心的山东半岛物流区域,以上海、南京、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区域,以厦门为中心的东南沿海物流区域,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区域,以武汉、郑州为中心的中部物流区域,以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为中心的西北物流区域,以重庆、成都、南宁为中心的西南物流区域。可以看出,西南物流区域南濒北部湾,东邻粤、港、澳,是沟通我国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进出东盟国家的便捷出海通道,是九大物流区域中唯一的沿江、沿边、沿海且辐射东中西地区的战略性大通道。

2、十大物流通道中的西南物流通道。国家纳入战略部署的十大物流通道包括东北地区与关内地区物流通道,东部地区南北物流通道,中部地区南北物流通道,东部沿海与西北地区物流通道,东部沿海与西南地区物流通道,西北与西南地区物流通道,西南地区出海物流通道,长江与运河物流通道,煤炭物流通道,进出口物流通道。十大物流通道中,西南物流通道的“出镜率”最高,其范围亦最广、功能亦最全、跨幅亦最大、难度亦最高。西南物流通道最基本的内涵是沟通我国西部、中部与东盟国家经济和贸易往来的出海大通道,还担负着链接东部沿海物流区域、西北内陆物流区域、长江上游物流区域与进出口物流大通道的重要职能。

3、物流节点网络中的西南物流通道。广义的物流节点(Logistics Nodes)指所有进行物品中转、集散、储运、配送的物流枢纽区,包括河海港口、空港、铁路货运站、公路枢纽、大型社会化仓库及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等,在物流系统中具有衔接功能、信息功能、管理功能和资源整合功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部署了全国性的物流节点城市组成的网链结构,形成全国性、区域性和地区性物流中心和三级物流节点城市网络,用以促进区域产业集聚、优化区域交通和生态环境,推动区域甚至全国产业经济与现代物流的联动发展。部署中的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共21个,西南物流通道中有重庆、成都、南宁三个城市;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共有17个,西南物流通道中有贵阳、昆明两个城市;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由地方按城市定位和产业物流确定。在这个由几百个物流节点城市组成的全国物流网络中,由成都、重庆、南宁物流节点形成西南物流通道最基本的框架,再由贵州和昆明及五省区重点河海港口和内陆城市编织功能强大的物流网络,横贯大西南经济区,衔接风生水起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新兴的大东盟经济区融为一体。

二、西南物流通道的空间范围

根据西南地区的地区位置,成渝经济区与天水—关中经济区相接,进入西北经济区把整个西部地区联结成一体;长江上游经济区的货物经长江和铁路可直达长三角;通过云南可以与建设中的泛亚铁路,形成西南与西北通往东盟和南亚、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的陆路大通道;“成渝筑邕”经济走廊有三条出海口,东面由铁路、西江直通珠三角,中路经广西中部到达国家大港湛江,西面连接新成立的北部湾经济区接通东南亚陆上五国和海上五国。从理论上说,西南物流通道是开放式的物流通道,包括面向西北的内陆通道、面向南亚的出边通道、连接长三角的长江通道、通达珠三角的华南通道、经北部湾面向东盟的出海大通道。解读《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战略意图中的西南物流通道应该是建立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之下,沟通中国西南与东盟的出海大通道,其主线是成都、重庆、贵阳、南宁至北部湾三大港口,副线是广东湛江出海口和云南出边通道。

长期以来,西南经济区中的广西属于边缘化的境地,港口优势一直没有提高到战略高度,东盟和中国经济趋向一体化之后,这个战略机遇才姗姗来迟。据商务部门统计,2002-2006年,中国西部12个省市区经广西口岸的进出口货值194亿美元,年均增长35.4%;2008年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经广西口岸进出口货运量1208.8万吨,是同期各省市经湛江口岸进出口货运量的1.8倍。其中,云南、贵州和四川分别经广西口岸进出口592.4万吨、381.6万吨和215.9万吨,分别为同期经湛江口岸进出口货运量的4.1倍、1.3倍和1.6倍。2008年西南地区经湛江口岸进出口货运量659.5万吨,下降5.9%。西南地区进出口主要口岸中,广西口岸的比重稳步上升,2007年已占到绝对的优势。广西已快速成长为中国与东盟国际物流的主通道,也成为西南物流通道的枢纽和堡垒。

三、东盟背景下的西南物流通道构建

1、面向东盟的西南物流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西南物流通道成为面向东盟的国际区域性物流基地,最大的障碍和瓶颈来自交通落后、水运不畅、港口通过能力差、园区建设不配套等物流设施的薄弱。[1]仅以铁路为例,2007年末西南经济区包括西藏、海南、广东部分地区,面积26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7.2%,铁路营业里程12282.6公里,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15.8%,路网密度47.1公里/万平方公里。西南地区东部铁路网骨架虽已形成,但襄渝、焦柳、渝怀线间及湘桂线以南大片地区无铁路,西南的北端和广西无大能力对外运输通道,川西地区铁路仍为空白。黔桂、湘桂、南昆、渝湛线路老旧,地形复杂,时速仅几十公里;南宁到广州和珠三角没有直达铁路,绕道湖南近二十小时,这也是历来同属南粤的广西从东部发达地区沦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新疆和兰州的物资要出口北部湾,最省时的路线竟然是东经郑州、南下衡阳、转道桂林才能到达目的地;成都到北海的铁路到南宁段进入地方线路,和南宁到越南铁路一样,几乎丧失了货物运输功能。西南地区物流成本居高不下,40尺货柜从四川成都运至广西防城港,每箱的铁路运输成本达8000元至9000元,公路运输成本达23000元至26000元。因为交通不便,物流设施不全,西北、西南、中部许多物资宁可舍近求远,选择上海、广州作为出海口。

2、西南物流设施建设布局。铁路方面,形成沟通西北、华南、中部经济区、面向大东盟的路网新格局。建设南宁—凭祥—新加坡铁路国际大通道和成都—昆明—河内—新加坡全线6591公里、总投资高达25亿美元的泛亚铁路,泛亚铁路在2005年3月通过铁道部审查,东线方案进入开工阶段。铁道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中,规划新建重庆—贵阳、乐山—贵阳—广州、南宁—广州线,形成西南至华南新通道;新建昭通—攀枝花—丽江、昆明—百色、柳州—肇庆、南宁—河池等铁路,完成黔桂、湘桂、南昆线的扩能改造,完善西部地区铁路网络;建设兰渝、兰蓉铁路,打通西北地区的西南出海通道。南广、贵广、兰渝、南昆增二线、湘桂增二线等战略性线路已全面开工。届时,南宁到北京只需9个小时,南宁到广州只要4个小时。四条出海大通道即西南出海大通道、西北出海大通道、东南沿海大通道和中部出海大通道将四面八方的物流汇集到北部湾地区,北部湾地区将成为西南经济区走向东盟和世界的窗口。

公路方面,以北部湾经济区为核心,构筑通往广东、云南、贵州、湖南和东盟国家的高速公路,对接西南地区与东盟重要物流节点,形成辐射功能强大、物资流通顺畅的公路网络。2001年,成都到北海高等级公路开通,这是西南第一条出海大通道;2005年12月,全长180公里的南宁到中越边境友谊关高速公路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连接东盟国家的高速公路;2006年底,由重庆至湛江、全长1314公里的西南出海大通道全线建成通车。广西预计到2010年开通国际道路运输线路30条,并争取参照粤港澳公路客货运输直通模式实行两地牌照试点。至2020年,广西将开通18条高速公路,其中有4条通往东盟国家。

在港口方面,扩大珠江水系大型内河港口运输能力,建设现代化、集约化、国际化的北部湾港口群,实现以北部湾为枢纽的连通东盟和世界的铁路、公路、空港、内河与海洋立体多式联运。2007年出台《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规划28个内河主要港口中,珠江水系有5个,即南宁港、贵港港、梧州港、肇庆港、佛山港。2007年珠江水系完成货运量3.01亿吨、货物周转量477.2亿吨公里、集装箱运量700万TEU,主要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2606万吨、外贸货物吞吐量3461万吨、集装箱吞吐量440.9万TEU,分别同比增长11.7%、10.4%、12.6%。其中,西江航运干线集装箱“水上巴士”的开通,结束了广西区内河没有定期集装箱班轮的历史。在海港方面,虽然2008年吞吐量超亿吨的17个港口中没有防城港、钦州港和北海港,但新成立的北部湾港口总吞吐量超过1亿吨。北部湾三大港口同68个国家和地区的184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开通了经香港中转世界各地的集装箱航线。但三大港口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枢纽,还存在吞吐量小、能力不全、设施落后、软环境不配套的问题。今后要进一步扩建三大港口,达到20万吨级泊位目标;拓宽出港深水航道,连接内河港口运输通道,开通直达东盟和世界各地的集装箱运输线路,把北部湾港口建成国际区域性著名港口。

在物流园区方面,以西南各省区优势产业集群为基础,在港口、空港、铁路与公路交汇的城市建设功能齐全、技术优良、设施完备、信息发达的现代化物流园区。建设中的南宁东盟国际物流园规划面积18.8公里,总投资34亿元,是全国23个超大型园区之一;凭祥国际物流园占地1800亩,总投资11亿元;昆明呈贡新城国际物流园区面积14.3平方公里。三大物流园区建成后,物流功能要素将发挥最高效率,成为西南物流通道中重要节点,从整体上提升西南区域经济结构和东盟贸易往来层次。

3、搭建西南物流通道与东盟大物流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化网络整合物流资源。建设西南物流通道与东盟“大物流”格局,实现区域物流资源共享,减少物流总支出、降低运营成本,需要一个功能完善、高效经济的物流信息平台。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方面,利用西南各省区政府电子政务系统以及公共信息系统,与东盟主要国家实现物流资源的共享,建立统一、标准、真实、准确,为物流企业服务的开放性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中国与东盟大物流提供实时性的服务。[2]在专业物流信息系统方面,建立分类、分部门、分行业、分产业、分层次的专业物流信息系统,实现西南与东盟主要物流园区与中心城市物流信息网络和重点物流企业的互联互通。

标签:;  ;  ;  ;  ;  ;  

东盟西南物流通道建设研究_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