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结构变迁研究_专科一批论文

新建本科院校结构变迁研究_专科一批论文

新升本科院校结构性变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构性论文,科院论文,升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 649.21;G 64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606(2002)03-0014-04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中,通过合并、划转等方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变管理体制上条块分割、小而全、低效益的局面,一批专科学校通过重组升格为本科院校。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带来的是结构性变化。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这种全面性、根本性的变化,遵循结构-功能原理,建立与完善良好的办学结构,以尽快实现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实质性提升。

一、功能选择下的结构优化对高校办学的重要意义

从系统论观点看,功能是系统目的得以实现的功用与效能,“是系统在与外界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和功效。功能表达了目的系统的活动,是与结构相对应的范畴”[1](p.114)。结构是系统内部诸要素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是建立在要素基础上的。结构是功能的内在根据,而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教育功能与教育结构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在现代高等教育开始走进知识经济生产活动的中心,并迅速取得最基础和最前沿的战略地位的当今时代,高等教育具有的文化传递功能、经济功能、发展科学功能、培养人才功能等被进一步拓展与强化,在推进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文化进步诸方面履行教学、科研、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等职能,这是高等教育与时共进的必然选择。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使得这种功能选择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换言之,高等教育功能选择在现实社会环境中尤为重要。

“教育系统在与社会系统相互作用时,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影响,教育功能优先于结构而起变化,进而对其结构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促进教育结构的变革。”[2](p.3)这就是说,高等院校办学结构的变化是以高等院校办学功能选择为前提的。高校要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充分、有效发挥其功能,需要优化办学结构。高校办学结构主要涵盖:(1)职能结构,它的选择空间是教学、科研、直接社会服务三大职能。(2)师资结构,包括水平结构、任务结构和学源结构。其中水平结构指师资队伍的名师比例、职称比例、学位比例。任务结构指师资队伍中教师单搞教学,还是既搞教学,又搞科研,并直接服务社会。学源结构指教师来源于不同学校的广泛程度。(3)资源结构,包括资金结构和生源结构,其中资金结构主要指学校的资金来源是单一渠道,还是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生源结构指生源综合素质整体水平的高低。(4)学科专业结构,主要是学科大类的覆盖面和同一学科所涵盖的二级学科类别。(5)组织结构,主要指是直线型组织结构,还是直线职能型或扁平型组织结构。同时,高校现实结构是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的映射,在讨论高校结构时,还应将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学校定位、培养目标等作为高校结构组成要素予以高度重视。结构优化还包括要素的数量比例关系、时空结构关系,以及相互联结方式。目前就国际上公认的新闻媒体对大学评价所设指标及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学术水平、师资力量、办学经费和学生质量四个因素成为共性部分而构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或者说评价标准。这一评价标准与上述高校结构要素二者相互之间具体密切的内在联系与因果关系,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实践与成功因子,佐证了高校办学结构优化的重要意义。

二、新升本科院校结构性变化的逻辑分析

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发端于人才培养层次的高移,而高移的实质是要求培养的人才解决问题复杂性增强。专科教育“培养具有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中、高级人才”[2](p.211),而本科教育培养的获得学士学位人才“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者”。[2](p.176)前者主要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后者则规约了培养的人才在理论基础、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科学研究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前者重在发展学生的实践技能,后者重在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两类人才在社会用人结构中所处的层次不一样,用人单位要求他们解决问题的复杂性不同,即本科毕业生解决问题的复杂性大为增加。要解决复杂问题,就要有较强的科研与技术创新能力。

要培养具有科研能力的创新性本科人才,高校本身就需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如若高校自身的创新能力不强,怎能奢望它培养出符合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的人才呢?要提高学校的创新能力,那么学校职能结构必然随之发生变化,科研势必被作为学校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新升本科院校在以教学为主要职责的同时,需要不失时机地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当下,高校开展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职能被空前地强化,教学与科研之间相辅相成的作用关系更加凸现。从世界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看到无一例外地沿着发展科研的主线展开的,即通过科研提升学校学术水平与学术声誉,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并使教师能够将学科前沿的信息,以及将从事科研活动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带进课堂,并创造条件吸纳学生直接参与科研活动,以达到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

表1 专科学校与本科院校(或大学)结构要素比较

项目 专科学校

 本科院校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某种专业

 “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

知识和技能的中、高

 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

级人才”[2](p.211),

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

“培养适应在生产、

 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

管理、服务第一线和

 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

广大农村的技术应用

 能力者。”[2](p.176)

性人才”。[3]

职能结构以教学为主要职能。

 教学、科研、成果转化

与产业化。

师资结构学士学位为主体。教

 硕士、博士学位占较高

师主要担任教学任务,

比例。教师既要承担教

对教师评价主要是教

 学任务,还从事科研工

学效果。作。对教师评价既要考

核教学,又要考核科研。

学科专业结构

以面向行业或本地区

 面向行业、面向大经济

为主,专业覆盖面窄,

发展区,专业覆盖面较宽,

专业数量较少,社会

 专业数量较多,社会适

适应性有限。

应性较强。

物资资源结构

满足专科教学实验需

 满足本科、研究生教育

要的教学实验室,以

 所需的科研实验室和研

及专科教学需要的藏

 究中心,以及教师、研

书与期刊、计算机网

 究生开展科研活动需要

络。

的藏书、期刊、计算机

网络。

经费渠道以政府拨款为主,学

 政府拨款的同时,学校

校自筹经费主要来源

 自筹经费在总经费中占

为收取学费和对外成

 较大比例,甚至学校自

人教育教学收费。筹部分超过政府核拨经

费。自筹经费中,除收

取的学费外,科研、社

会服务,以及产业收入

占有一定比例。

组织结构学校办学规模小,层

 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

次少,直线型组织结

 次增加,科研活动与社

构能满足管理要求,

 会联系密切,要求建立

统一领导与决策。直线职能型或扁平式组

织结构,以保证管理层

次和管理幅度符合现代

管理理论要求。

办学模式入口是学生,出口主

 入口有学生、科研项目

要还是学生。教学质

 等,出口则有学生、理

量控制体系主要在校

 论成果、应用成果等多

内,开放办学程度要

 种,学校学术性增强,

求不高,办学自成体

 要求与社会系统进行广

系,较为闭塞。 泛的信息、能量、物资

的交流,以及加大对外

开放度。

“学校升格”意味着学校社会作用相应地发生变化,社会对新升本科院校办学的期望值随之提升,要求其不仅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人才,提供智力支持,还要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成果服务,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将成为社会评价本科高校的重要标准,这就决定了新升本科院校必须在国家知识创新或技术创新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影响极大。

从表1可以看出,专科学校与本科院校在办学结构要素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的扩大,将导致新升本科院校不同走向,有的新升本科院校注重优化结构,逐步向“教学科研并重”或“研究型大学”方向发展,有的则缺乏对发生结构性变化的认识而较长时间停留在专科办学模式与水平上。

三、新升本科院校现实状况及实现办学层次实质性提升的策略选择

 新升本科院校从履行单一的人才培养职能,逐步发展到承担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任务,进而使学校办学理念与办学思想、师资队伍、组织结构、人财物等资源配置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对专科学校与本科院校二者之间结构要素的比较,可管窥这种实质性的变化。

 研究新升本科院校内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目的,在于通过变革系统结构以提高或改变新升本科院校的功能,从而是发挥更大的组织效应。

1.新升本科院校现实状况分析

根据我们对4所新升本科院校的实地考察了解到,新升本科院校在升格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同程度地在职能结构、师资结构、资源结构、组织结构等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结构性缺陷,其中普遍存在以下情况:第一,在办学职能上,恪守“以教学为中心”,教师和管理干部的科研意识、履行科研职能的思想尚未跟得上专科升格为本科的变化,认为学校连年扩招,教学任务那么重,还是先搞好教学。同时,认为学校刚刚升格,牌子不响,知名度不高,难以争取到科研课题。用举办本科教育的标准来衡量,忽视科研与科技开发,实质是办学功能不全的表现。学校功能发挥的偏差,对学校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它影响了学校特色与优势的形成,制约了学校学术地位、社会知名度的提高,限制了学校自我发展能力与造血功能的形成和强化,使学校对高层次优秀人才和高质量生源缺乏吸引力,等等。第二,办学思想与发展策略上,仍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学校办学较为封闭,对政府的依赖性还较强,主要是跑政府,而不是跑市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这就需要高校具有市场意识、开放意识,以及对外拓展的能力。学校办学思路要从依附于政府转向着眼于市场办学,从单一地跑政府改为主要跑市场,包括地区内外、省内外,乃至国内外市场,为学校办学注入生机与活力。第三,决策与管理方式上,新升本科院校人财物配置权在学校顶层,组织结构属于直线型,学校直接领导各院系。当学校进入本科教育为主的阶段,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功能拓展,学校学术性增强,社会联系和交流日趋频繁,若继续实行直线型组织管理结构,学校顶层控制权太多,管理幅度过大,直接影响各院系积极性的发挥,进而影响到学校学术水平和整体办学功效。

2.实现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实质性提升的应对策略

根据“管理优化结构原则”,以要素构成分析为基础,针对新升本科院校现实结构的缺陷,建立良好结构,以求得系统的优良性质和功能,实现专科向本科实质性提升:

第一,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高校现实结构是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的映射。新升本科院校要选择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牢固树立“本科意识”,加强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紧密结合、协调发展,重视发挥高校的全部社会功能,实现办学主体意识的转换,确立本科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要建立开放式的教育观,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面向社会乃至面向世界开放办学,打破划院为界的封闭式办学状况,营造一个更加开放的内外部环境,促进多种学科的交叉和发展;要确立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观,将专业教育建立在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基础上,融合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要树立新的人才观,根据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重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培养;要牢固确立全面教育质量观,全体教职工都要深刻认识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办学生命线所在;要依据人才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的校情,针对不同人才培养目标所规定的教育质量提出不同的衡量标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对学校进行恰当的定位。高校办学定位选择及特色追求在谋求学校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办学定位选择问题,其内涵涉及层次定位(研究生、本科、专科、多层次等)、类型定位(研究型、“双中心型”、教学型等)、学科定位(综合性、多学科性、单学科性等)、人才定位(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型、职业型等)、面向定位(全国性、地区性、行业性等)、规模定位(额定规模、超额定规模、低额定规模)。新升本科院校要遵循办学规律对学校办学进行恰当定位,逐步朝真正意义上的本科院校逼近。在未来10~15年里做出的定位选择当是:层次定位为本科,争取取得硕士学科点,招收硕士研究生;类型定位为教学开发型,发挥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功能,并逐步加大技术开发规模与级别,基础应用研究和应用研究形成特色与优势;学科定位为多学科,实现多学科协调发展;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本科“应用、职业型”型;面向定位为地区性,这是新升本科院校校长一段历史时期的选择;规模定位为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额定规模1万人,根据社会需求及学校办学条件,可在超额定或低额定规模间适当调整。特色与优势有很强的相关性,可以说办学特色是高校办学的着力点。特色有一个形成过程,这个过程可分自然过程和人工过程。新升本科院校的特色形成与发展主要应是人工过程。新升本科院校要加大力度,着力、刻意地形成自身的特色。特色选择,可沿着若干方向加以考虑,如应用、职业型应成为新升本科院校人才模式特色,坚持与地区经济有机衔接与高度融合的学科专业发展特色等。

第三,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新升本科院校应建立培养、引进、流动、集聚的师资优化配置机制,实现教师结构优化和规格提升。在现有的师资队伍中选拔年轻有为的中青年教师,通过脱产或在职攻读学位提高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在引进高水平人才时,则要考虑到学校现有知名度对拔尖人才吸引力不强的现实状况,在待遇方面应当高过同类的兄弟院校;多吸引那些有潜力、可成长为学术带头人的优秀中青年,来校后重点扶持和培养。人才引进后需要为其配置一个结构合理的科研群体,创设良好的科研条件,感情与事业双管齐下吸引人才。针对引进人才实际情况,可实行“长期引进,长期聘用”、“短期聘用,加强合作和交流”、“长期聘用,来去自由”等多种方式。

第四,完善资源结构。新升本科院校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为社会其他子系统有效服务,大力倡导面向社会办学,鼓励教师和研究人员广泛开展人才培训、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并有重点的培育相关学科专业,在学科专业建设中重点抓好有研究与开发前景的科技项目,抓紧抓实重点研究与开发项目,形成具有广阔市场前景、效益好的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产品,同时要占领可以或应该占领的市场,从市场中获取经费支持。新升本科院校应根据自身的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地区,占领地区市场,从本地区赢得服务项目,提升供给能力,在服务于地区的同时,赢得地区对学校的支持与扶植;要针对新升本科院校在生源争夺战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变“被动接受生源”为主动“开辟生源”,包括努力扩展生源的类别,除了招收全日制普通高中生外,还要将生源扩展到中专、职高、技校的学生,以及在职人员,努力开拓并培育省外生源市场,如在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取得生源。

第五,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尽快向现代大学的管理模式过渡。新升本科院校,为了对社会做出迅速与敏锐的反应,加强学校与社会间信息、能量的流动速度及效率,需要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和院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与模式:建立起科学的权力构架,从集权式的领导管理体制转向集权分权相结合的领导管理体制,以发挥集权与分权各自效能,形成一个有序的职、责、权匹配的有机关联、互相衔接的整体。建立起直线职能型组织,并逐步发展成扁平式组织管理结构。只有建立管理层次、管理幅度合理,职权相应的校、院系分级管理体制,学校各项活动才能有序地运行,才能提高学校整体教学和科研水平。新升本科院校要重视学术领导与行政领导的整合作用,在学校权力构架中,应强化学术权力。学校在党委领导下,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健全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小组等学术机构,并充分发挥这些学术组织在学校办学定位、发展思路、学科专业建设、科研布点与主攻方向、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很好地融合,这对于专升本院校促进学术水平快速提升意义重大。新升本科院校要根据一校多区的特点,实行分工负责制,将学校统一管理与各校区自主管理有机结合。学校对人力资源配置、经费额度核拨、校园建设等实行统一管理。学生工作、教学管理工作、后勤工作等直接面向学生,是涉及学校稳定的工作,应由各校区按照学校统一的规章制度分块管理。新升本科院校在一定阶段内,以本科生教育为主,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多种教育类型并存,可利用多校区有利条件,将本科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分门别类安排在不同校区,既有利于根据不同类别学生特点实行分片管理,也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标签:;  ;  ;  ;  

新建本科院校结构变迁研究_专科一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