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城市总体规划思路论文_王子娟

新常态下的城市总体规划思路论文_王子娟

——以阜新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王子娟

辽宁省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本文以阜新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从区域协调、生态基底、城市空间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新常态下城市总体规划的变化,提出新常态下城市发展重点,发展战略,希望可以为同类型规划提供借鉴。

一、新常态下的城市规划背景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城市化水平超过50%这一大关,人口流入城市的速度放缓,城市大发展、大建设的时代逐步过去,传统的以新增建设用地为对象、基于空间扩张为主要的规划需要逐步转换成为以存量资源优化提升为主的规划时期。

二、阜新市城市总体编制重点

(一)城市转型与顶层设计响应

城市转型是城市发展永恒的主题,阜新资源枯竭转型则面临着发展的现实性矛盾与国家顶层设计高标准之间的考验,特别表现在产业体系构建和资源环境绿色化、空间增长和城市安全、规模集聚和人口发展等三方面矛盾。立足城市发展的现实性,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生态保护和基本农田红线是本次规划如何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任务。

(二)城镇体系重构与区域关系应对

阜新是东北西南部重要城市,负担着衔接和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规划要注重城镇体系适应城镇化和宏观区域城镇发展轴带的未来发展目标和发展需要的研究。这种区域关系的应对既要满足城镇的空间布局需要,又要考虑为提升城市的区域定位创造条件。

(三)镇密集区协调与城乡统筹

阜新的城区建设一直受到行政区划和矿山开采的制约,城区建设突破行政区划拓展由来已久,城区与阜蒙县的城镇相互区隔,特别是阜蒙县城已经与中心城区和新邱区相毗连,近几年来城区功能向周边蔓延趋势非常迅速,通过城镇密集区的布局协同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四)城市格局的继承与发扬

阜新城区的格局具有典型的工矿城市特点,组团式布局形态和生产与生活平行的布局结构,造就极具特色的城市环境条件,但近年由于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这些特色正在逐步消亡,因此如何继承良好的城市格局,适应城市未来拓展的需要是规划重点考虑的内容。

(五)城市交通适应性改造

随着城区建设的不断拓展,原有的交通结构面临着重大的挑战,现行城市总体规划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也未预判出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而且,城区对外交通格局和方式也增加了新的因素,特别是京沈客运专线、巴新铁路、阜营高速公路等建设对原有交通格局的改变。规划应在交通结构模式和交通战略上提出改造策略。

(六)城市特色的打造

城市新区的建设面临着建设定位、特色把握、控制标准等问题。同时,城市旧区改造、矿区生态修复和功能化利用与新区建设也相辅相成。宏观格局统筹和微观特色继承与更新也是总体规划的重点。

三、阜新市城市总体规划战略

(一)区域协同战略

以全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为契机,资源枯竭转型为主要目标,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为抓手,立足沈阳经济区,融入辽宁沿海经济带,着重处理好与京津冀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关系,形成三个扇面开放格局。向西主动接受辐射,互动对接;向北多方合作,互利联动;向东全面接轨,参与分工。构筑沈阜、彰通、锦阜奈、营(盘、阜)奈城镇发展轴带,推动阜新南部细河城镇密集区城镇化发展,形成区域发展的支撑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经济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生态文明战略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科学合理布局和整治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发挥“三北防护林带”生态屏障的作用,保护“山、水、田、林”生态本底,优化区域生态环境,加强防风固沙、矿山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恢复植被,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杜绝过度放牧,控制矿产开发强度,强化农田生态保护,实现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良性运转。

高效利用能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调整严重污染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耕地用途,有序实现耕地、河湖、草场休养生息;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设定环境准入门槛,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明确控制措施;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三)城镇化战略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积极推进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建设新型城镇,形成以城镇密集区为主体,中心镇和特色镇、农村新型社区协同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创新城镇化发展模式,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和谐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创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城镇可持续发展引领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18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户籍人口190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左右。努力实现20万人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解决户籍问题),安置15万人左右城(镇)中(边)村居民棚户区人口完全市民化。

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要素平等交换和资源均衡配置,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打造“一带三轴、一区双核”为主体的城镇化格局,城镇规模结构更加完善,实现城乡互动、共同发展。细河谷地城镇密集区产业、人口集聚能力明显提升,中心城区(含阜蒙县城)、彰武县城两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中心镇、特色镇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乡村环境明显提升。

发展模式更为科学合理。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加快建设绿色城镇、智慧城镇、人文城镇等新型城镇,全面提升城镇内在品质。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建筑、绿色能源、海绵城镇和智慧城镇建设,实现城镇智能、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推进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注重产、城融合、智慧运营与管理,构建城镇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城镇产业支撑力。着力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传承、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人文城镇,形成形态多样、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住房保障、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阻碍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

(四)产业转型战略

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思路,以200万亩农业示范带、重点产业集群、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城镇化、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民营经济“六个新增长点”。一是加快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构建现代工业体系,二是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突出农业特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四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创新步伐。

四、结语

新常态下,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放缓,城市发展从增量规划到存量规划的转变,正反映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的变化,阜新市城市总体规划在正在这样的背景转变下开展的编制工作。阜新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注重在城镇体系重塑、城乡统筹、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同时对城市现有格局的继承与发扬、交通适应性改造和城市特色打造方面也予以了重视,提高城市的可识别性。

论文作者:王子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  ;  ;  ;  ;  ;  ;  ;  

新常态下的城市总体规划思路论文_王子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