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邓琨

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邓琨

武汉市财贸学校

摘 要:信息技术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但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同中学的计算机设备、师资水平、学生素质和课时安排等条件差别较大,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教学水平不一致,学生跨进中专校门的时候信息技术基础差异很大。如何在一节课中照顾到全体学生;如何在一节课中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在一节课中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在一节课中避免“吃不了与不够吃”的现象。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在课前必须要考虑到。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实施“因材施教”的方针,我们在教学中要多为学生考虑,从学生出发,实行分层教学。

关键词:分层教学 异质分组

一、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推进教学。

二、分层测试:

分层教学理论的一个基本的要求和目的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我们必须首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1、个体内的差异:

个体内的差异是指一个人素质结构上的差异,有的学生指法进步很快,但学习程序设计时颇感吃力;有的同学兴趣在计算机的操作上,但对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和原理不感兴趣,还有学生数学成绩好,则就偏向于编写程序。

2、个体间的差异:

个体间的差异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A学生比B学生上课时思维要敏捷;C学生长于形象的直观记忆,D学生则长于抽象的语言记忆。

3、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差异:

有的同学家里有计算机或参加过校外辅导班,有的同学甚至参加过各级计算机方面的竞赛,已经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能手”、“小专家”;而有的同学则从未接触过电脑,一切从零开始。

4、态度的差异:

学生的学习态度分为主动型、非主动型、被动型三类。不同类型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师教导方式的要求,以及完成学习任务情况均有较大差异。

三、异质分组:

通过测试,教师可将学生大致分成A、B、C三层。A层——计算机知识丰富且操作能力相当不错的学生,对计算机充满学习和探究的兴趣;C层——对计算机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B层——大多数计算机知识基本在教师预料范围内的中层学生。教师根据分层安排好学生机房座位,尽量让学生AB、AC、BC搭档,有助于今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

四、目标分层:

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对于A层次的学生,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更多地为他们留下想象的空间,自由发展的余地。对于B层次的学生,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们要求其在掌握基础的程度上,要稍微有所拓展,有一定的任务去驱动他们,在必要时可以稍加提示。而对于C层次的学生只要他们能掌握最为基础的知识和操作,完成相应的任务就可以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五、教学分层:

我们所进行的分层教学是基于同教材、同进度的前提下采取异要求来实现的。在对于A层次的学生可补充一些探索性强、思维量大的内容,促使其在知识的横向上加宽、纵向上加深;对于B层次的学生重在调动非智力因素,引导他们在独立思考、刻苦钻研上下功夫,向A层次学生转化;对于C层次的学生重点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的指导,以强化基础、巩固技能为主。

1、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可分为同质小组、异质小组。我们采取的异质小组是将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学生混合搭配,分配在同一小组,形成以强带弱,以弱促强的格局,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和能力。

2、伙伴教学:

伙伴教学是由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好、学得好、学有余力的学生,经过适当培训,做基础差、学得不好的学生的“伙伴教师”。伙伴教学中,任课教师要完成伙伴的挑选和对“伙伴教师”的培训任务。培训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态度和行为的培训,二是对教学内容和辅导方法的培训。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也要随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个别教学:

“分层教学”中要把班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对基础差、学习落后的学生,教师要帮助查找原因,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达到学习目标。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应注意课外拓展、练习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六、练习分层: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差异,本着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机会的原则,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并从质和量上分出不同的档次。

“量”指设计的练习和作业题应符合不同学生的差异需求。可设计必做题、选做题、机动题,使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具有弹性,实现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

“质”指作业训练题的质量要求应分档设计。一般可按问题难易程度和涉及问题的多少分为基本题、变式题、综合题,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

七、教学评价分层:

在分层异质合作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小组在教学过程中所取得的不同成绩做不同的评价。只要学生在任何一方面的发展已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就给以肯定性的评价。另外,在成绩考查中也层次化,同一试卷分A、B、C三个等级;也可同样题型、同样难度的试卷,衡量定级的标准层次化,如同样的成绩对A层次的学生是“良”,而对C层次学生就是“优”,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结束语:

分层异质分组教学克服了只调动一部分学生积极性,而忽视另一部分学生积极性的倾向,表面上简单易行,但其方法本身却包含着很多深刻的哲理。分层异质合作教学呈现出的教学过程层次化,作业布置层次化,效果评价层次化等特点,足以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且使优生、中等生、后进生都有“东西”可吃,可消化,并逐渐使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接近,最后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分层教学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王涛斌

《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刘树仁

《“伙伴教学”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张丽霞 张立新

《信息技术课程中“差异教学”的探讨》蔡央娜

《中学计算机教学中驱动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冯尚猛

论文作者:邓琨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10月总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  ;  ;  ;  ;  ;  ;  ;  

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邓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