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示范工程促进企业技术进步_机械工业论文

实施示范工程促进企业技术进步_机械工业论文

实施示范工程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进步论文,示范工程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已经发布,具有战略意义的第三次全国科技大会也闭幕不久,我们选择这个时机召开企业技术进步示范工程工作会议,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这是机械工业进一步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思想及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交流一年来开展企业技术进步示范工程的工作经验,进一步明确示范工程的目标和实施方案。通过这次大会,动员全行业各方面的力量,把示范工程工作推向深入。

一、企业技术进步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伴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企业技术进步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为国民经济提供重大技术装备的能力有较大提高。机械工业企业1978-1990年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1233项,与科技攻关、合作设计、共同投标等方式相结合,提高了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大型成套设备和关键设备的能力,现已能为能源、交通、原材料等20多个部门提供所需的200多种高水平重大成套设备。如国产化的30万、60万千瓦火电机组,宝钢二期工程成套设备,千万吨级露天矿成套设备等。

——重点科技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在“七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一大批企业参加的机械基础技术及基础件、重点产品CAD、工业自动控制系统、柔性制造系统及装备、工业机器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等六项攻关成果,投入生产应用后,已在企业中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的电力电子新器件、电力电子应用、数控技术与装备、大型工业过程自动化、传感器、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等7个项目,及国家重点企业技术开发计划中的机械基础件、大型科学测试仪器、模具制造技术、新型风机与工业泵、可编程序控制器等6个项目,经过近四年的努力,已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打下了良好基础,项目全部完成后将使机械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企业产品开发能力有较大提高。政府部门通过宏观调控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是改革过程中的重大课题。我部制定了《关于促进机电工业大中型企业技术进步的暂行规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企业领导人已认识到技术进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并付诸行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对496家机械工业重点骨干企业的抽样调查:约有9%的企业已迈入高技术企业的行列;约7.48%的企业成为出口创汇超过总销售额一半的外向型企业;企业已成为新产品开发的主要投资者,76%的新产品开发费由企业自筹;65.68%的企业建立了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并具有了一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每家年均开发新产品5.2种,其中85%达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水平,新产品投产率76%,平均新产品产值率24.37%。许多企业,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的科研与测试能力建设也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明显进展。如工程农机行业的企业,进口了一批先进的测试仪器设备,还自行开发了发动机性能分析、燃油系统测试、微机控制与数据处理的自动试验台、喷雾及激光雾场测试分析、放热规律测试诊断等专用设备,使行业的测试技术水平和掌握现代设计技术的能力提高了一大步。

——企业生产技术水平有长足进步。一大批骨干企业通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技术改造、“工艺突破口”和全面质量管理等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先进的制造工艺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和普及,关键工序增加了先进、精密、高效的关键设备,使生产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

尽管机械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与国际上同行业知名的企业相比,仍存在着阶段性的差距。集中地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设计技术——工业发达国家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和准则,采用新的设计方法,据统计,工业发达国家机械制造业CAD覆盖率超过60%;而我国,设计基础数据缺乏,设计规范和准则陈旧,CAD的覆盖率仅为5%左右。

制造工艺——发达国家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已普遍采用优质高效节能节材工艺及装备,精密加工、激光加工等新的加工方法也在较大范围推广应用。而我国,大部分企业仍然采用落后的工艺装备进行生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先进工艺普及程度不足10%,新加工方法尚在开发、掌握过程之中。

制造过程自动化技术——工业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实现了柔性自动化,并正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而我国尚处在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的阶段,拥有的数控机床仅占机床总量的0.7%,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仅在个别企业中使用。

管理技术——工业发达国家在研究开发和应用先进硬件的同时,十分重视生产模式、组织和管理体制等软件的变革,相继出现了准时生产、精益生产、灵捷生产、并行工程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IE技术已得到普遍应用,并进入了以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管理为代表的现代化管理阶段;而我国大中型企业总体上仍处于科学管理的阶段,为数众多的小企业尚处于经验管理阶段,只有少数大中型企业局部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机械工业的发展。其突出表现是:

——国内企业的机械产品,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普遍不高,产品结构调整缓慢,新产品开发周期长、不能及时满足市场的需求。

——机械产品质量差、可靠性低、在国际市场中竞争严重乏力。尽管机械产品出口增加迅速,但进出口逆差仍然巨大。1994年机械产品进口额高达438.7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口的37.92%,进出口逆差高达236.87亿美元。其中机械工业部归口产品用汇259.33亿美元,折算成人民币,与当年机械工业部系统销售收入大体相近。作为工作母机的机床和锻压设备进口20.7亿美元,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机床进口大国。受进口机床的冲击,我国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由1990年的70%下降到1994年的38%,也就是说,62%的国内市场被国外产品所抢占。

——技术来源大部分依赖国外技术。据对近几年开发成功的92种典型产品技术来源的分析,57%来源于国外,自主开发的科技成果形成产业的较少。

——全员劳动生产率低。我国机械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1993年为0.55万美元/人·年,而日本1988~1990年平均为22.8万美元/人·年,美国为16万美元/人·年,新加坡为8.9万美元/人·年。这表明机械工业科技水平与成为支柱产业的要求很不相称,机械工业的发展还没有真正转移到依靠技术进步的轨道上来,产值增长主要依靠资金和劳动力的投入,技术进步的贡献仅占31%,而日本、德国、瑞典60年代相应值约为60%,挪威为75%。

参加这次会议的都是国内知名的企业,我们这些企业与国际同行知名企业相比,与他们的差距近几年来是在缩小还是在扩大?这里,我仅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与我国某汽车厂差不多同时起步的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已成为具有年生产能力127万辆、可以自主开发新型汽车的大型汽车公司,并且提出到本世纪末要达到200万辆的生产能力,进入世界十大汽车公司行列。仅仅20多年的岁月流逝,我国汽车企业与现代汽车公司相比,在生产规模、产品水平、开发能力、市场竞争力、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差距在拉大。我希望所有在坐的企业都要找一两个同行业国际上的知名企业加以对比,分析存在的差距,确定正确的发展战略,以期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是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初步建立新的经济体制的时期。也是国际产业结构重组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世界各国都把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发展高科技、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作为科技工作的主攻方向。我国经济、科技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进一步接轨,机械工业企业的发展正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我们面临的机遇是:

第一,国际大市场的形成,为机械工业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未来世界,国际化、多极化和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这种生产的国际化必将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又必然推动市场的全球化,逐步形成统一的国际大市场。机电产品一直是国际贸易中最大宗的贸易产品,所占比重还在逐年增加,这是因为机电产品是技术进步的媒介和载体。新技术不仅使新产品不断涌现,而且给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工艺装备带来更高要求。据预测分析,在我国“九五”期间,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加快,世界贸易继续以高于经济增长的发展速度增长;机电产品贸易额2000年将达到2.4万亿美元,占世界贸易额的45%;2010年将达到4.5万亿美元,占世界贸易额的一半以上,机电产品将成为市场容量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一类商品。我国机械工业企业应该抓住这一机遇,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第二,国内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从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我国经济的发展将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并将保持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局面,对先进技术装备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例如,作为新兴产业的电子工业建设投资的50%,作为基础产业的火力发电厂建设投资的50%,作为支柱产业的汽车工业建设投资的70%,跨世纪工程——三峡工程建设投资的35%,都将用于购买机械装备。仅轿车工业2000年前设备投资即达1000亿元,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对机械产品的需求将空前高涨。可以说,我国机械工业正面临着一个日益广阔的、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

第三,先进制造技术已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传统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管理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先进制造技术,它贯穿于制造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取得了理想的技术经济效果。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各国竞争力的增长或衰退,与是否重视制造技术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发达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制造技术,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制定了发展制造技术的规划,令人高兴的是我国也已把先进制造技术列入了国家重点发展领域。今年4月底,由我部发起在北京召开的“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宋健国务委员在接见与会海内外专家时指出:“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繁荣昌盛的最根本的基础”。“如果制造技术不发达,这个国家、民族就不可能富裕。尤其在我们国家,制造技术上不去就不可能支持这么多人口象样、体面地生活”。宋健同志还说:“所以,我认为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展制造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也提出,为了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重点开发推广包括先进制造技术在内的五大技术。许多在机械工业战线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和老专家反映,制造技术受到了应有的重视,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第四,发展中国家可直接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不必事事从头开始,可以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之上求发展。只要我们机械工业企业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国产化工作,并注重形成自主开发与创新能力,机械工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必将会有一个大的突破,逐步缩小与世界上先进水平的差距也是大有希望的。

第五,最近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要求把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转移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可以预计,科学技术工作将会得到空前的重视与发展。何光远部长也指出:振兴机械、汽车两大支柱产业,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以科技进步求发展的指导思想,实施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中心的科技发展战略。这样的国内环境为机械工业企业走上技术进步的发展之路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与机遇并存的是,我们的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第一、我国机械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严重不足。发达国家机电产品的名义竞争力(即出口额与进口额之比)一般为1左右,例如1991年日本为5.93,美国为0.93,德国为1.45。而我国机械行业不到0.5,机械部归口产品进出口的名义竞争力更低,1994年仅为0.28。这说明我国机械产品出口能力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内外市场的关联度越来越大,机械产品的国内市场竞争正日趋国际化。这样,机械工业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将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就不得不加入到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浪潮之中,承受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高技术的发展将带动传统机电产品的改造。传统产品由于采用新的设计方法、新材料、新的控制技术以及新的制造工艺,能够及时地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具有更高的竞争能力。发展中国家机电产品所依靠的材料密集、劳动密集、劳动力便宜的优势将很快消失。面对这种情况,机械工业的技术开发能力以及产品质量和水平如果没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不仅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就连国内市场也将被国外产品所占领。

第二、外国企业正在瞄准中国这个大市场,把它作为本世纪末、下世纪初争夺的焦点。例如正当中国国内还在争论小轿车该不该进入中国家庭的时候,许多国外大公司已悄悄投入巨资开发适合中国家庭需要、价格极富竞争力的家用小轿车,并出现在北京、上海的展览会上。又如在机床行业,目前高精尖产品市场被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占领,大型、重型和普通机床俄罗斯占有优势,普及型数控机床台湾产品大量涌入,机床行业可以说危机丛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处境。

第三、近年来,机械工业的产品质量出现了严重滑坡。据抽查结果表明:从1991年至1994年,机械产品平均抽查合格率降低了20~30个百分点,重点骨干企业平均降低了2~7个百分点,机械产品的质量问题,已对机械工业的形象和市场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从整体上讲,机械工业产品技术水平低,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产品远不能满足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械工业企业无论是在产品质量、技术水平还是在市场竞争能力方面均存在着阶段性差距,而且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面对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三、实施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中心的科技战略

机械、汽车已被列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按照对支柱产业的要求,到2010年,机械工业的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将提高到1/3,出口创汇占全国出口创汇的比重提高到1/4,劳动生产率、资金利税率均应有大幅度增加,要高于全国工业的平均水平。为加速实现这一目标,在1994年的机械工业科技工作会议上,我们明确提出了“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中心”的科技发展战略,以及“机械工业科技工作的主战场的企业,要尽快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对我们来说,这是观念上的重大改变和认识上的飞跃。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越来越表现为产品技术水平的竞争,产品的性能、质量、价格、交货期对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起决定性作用。而商品的优势取决于其技术含量和制造技术。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成为技术的主要需求者、开发者和投资者,当务之急是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是一个新问题,无论是对企业而言,还是对政府部门而言,都需要摸索经验。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一批企业作为试点,取得经验后,再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从而推动整个机械行业的技术进步。这就是我部决定开展企业技术进步示范工程工作的出发点。

技术进步示范工程就是在全行业中,按照“企业自愿、择优认定”的原则,选择一批经济效益比较好,技术进步意识比较强,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在行业中处于前列的企业,作为试点企业。经过一年以上的试点后,在对试点企业的技术进步工作进行考评的基础上,命名一批技术进步示范企业。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实施技术进步示范工程也是政府职能转换之后,我部对企业技术进步工作如何加强宏观指导的有益探索。

开展示范工程的设想从提出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部科技与质量监督司及有关司局、省市厅局和部分企业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以北人集团、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公司为试点,组织科研院所进行企业综合诊断,找出存在的技术关键问题,并促进“产、学、研”结合,联合攻关;提出了《关于开展技术进步示范工程工作的意见》,成为开展示范工程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组织企业申报,并认定了百家试点企业。现在的情况是不仅有了一定试点经验,有了100家试点对象,而且明确了工作思路,规范了示范工程的工作办法,可以说,现在是全面起动开展示范工程的最佳时机。

四、企业技术进步示范工程的目标

开展企业技术进步示范工程,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关键在于促进企业建立技术进步机制,也就是企业能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以产品开发为龙头,通过逐步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增强采用先进技术的活力,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合理使用、加强技术管理,使企业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技术进步的轨道上来。在这个机制的建立过程中,机械工业各级主管部门必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指导作用,在全行业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积极参与、合作的新兴科技开发体系,在方针、政策、计划上,引导企业依靠技术进步求生存、求发展。

企业技术进步示范工程总目标是:促进示范企业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科研、生产一体化的技术进步机制,率先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最终进入国际上同行业先进企业的行列,或成为国内同行业中的排头兵企业;同时,通过示范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机械工业全行业技术进步工作。

经过5-10年的努力,示范企业应实现下列目标:

1.自主开发与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

围绕主导产品,结合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攻克严重制约企业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提高的技术关键,使企业形成较强的产品自主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企业主导产品的关键技术来源于自我,产品设计全部采用CAD。

2.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的新产品,企业的主导产品实现升级换代,并形成自己的名牌产品、特色产品和优势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3.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

主导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和整机寿命有大幅度提高,产品抽查合格率应达到100%,产品标准达到国际用标准水平,均应根据用户和市场的要求,通过相应的质量体系认证,并争取成为质量免检产品。

4.国际竞争能力有明显增长

企业均应有产品出口,参与国际竞争,成为出口基地或有稳定的出口拳头产品,产品出口额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有较大提高。

5.建立高层次、高水平的企业“技术中心”

列入国家经贸委认定的“技术中心”的企业,要尽早建成高层次、高水平技术开发机构;其他企业也要建立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开发机构,成为企业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的基地。

6.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培养、造就一批既熟悉市场、会经营、又懂现代管理技术的企业家;以及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能成为各专业技术带头人的专家;一大批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

7.工艺装备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应用微电子技术改造现有设备,采用数控、精密、高效专用及自动化技术装备,形成柔性、自动、高效化的规模生产手段,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集成制造系统(CIMS)技术的普及应用率得到提高。

8.进一步提高管理手段和水平

普遍采用各种现代化管理技术,建立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管理体系和手段。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在企业中得到普遍应用,真正实现管理现代化。

9.加大技术开发的投资强度

逐步加大技术开发的经费投入,在企业内部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投入的良好循环机制。

10.形成规模生产能力

企业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利税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并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年销售额一般应超过10亿元以上,并培育若干个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以上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并逐步提高技术进步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技术进步的贡献度不低于50%。

五、实施示范工程的几个问题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应充分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企业技术进步示范工程,是机械工业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精神,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加速机械工业振兴的重大举措,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首先,参加示范工程的企业领导要提高对市场和市场竞争的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全球经济逐步回升,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日益加深,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融于世界经济的进程,国内市场已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因而,有远见的企业家应该认真研究这种生产、贸易国际化的趋势和影响,树立起一个国际大市场的观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才有出路,才会有大的发展。

其次,增强依靠技术进步求生存、求发展的意识。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技术进步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源泉,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各企业一定要树立“科技兴企”的思想,把技术进步工作提到重要位置上来,把技术进步当作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手段。

2.注重实效 从实际出发

我们初步设想,今年认定百家技术进步试点企业,明年开始经过考评,命名一批技术进步示范企业,再认定一批试点企业。这样用“滚雪球”的方式,力争经过10年的努力,争取培育1000家技术进步示范企业。通过这1000家示范企业的带动作用,逐步把机械工业的发展转移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技术进步示范工程工作,是我部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重大举措,当前各试点企业要认真分析自身的现状,找出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同时还要与国际同行业的先进企业进行分析比较,从而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在追求全面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创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进步之路,体现自己的特色,为其他企业提供有价值的经验,从而在行业起到示范、推动作用;另外,企业的技术进步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要做扎扎实实、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不断取得成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有不同的工作目标,不同的工作重点,不同的措施。这就要求企业要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技术进步规划,做到长远发展有考虑,近期工作有周密、细致的安排。当然,技术进步是有条件的,特别是在起步阶段更需要大量的投入,但是一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就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因而企业负责人必须要用长远的、战略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

3.统筹规划 加强领导

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是机械工业各级管理部门、企业及各有关部门共同的任务,我们要同心协力做好这项工作。

在机械部机关内,各司局要大力支持示范工程工作。机械工业科技工作的聚焦点应该定在企业,特别是参加示范工程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选择这部分企业承担国家和行业的各项科技任务;重点支持其技术改造工作,提高制造技术与装备水平;要为这部分企业了解国外最新发展趋势,开展国际合作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培养造就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部科技与质量监督司近期内要抓紧研究示范工程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尽快制定出《企业技术进步示范工程工作的实施办法》,《企业技术进步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等文件,保证技术进步示范工程工作正常、规范地开展。同时要及时总结各地和示范企业的先进经验,采取多种形式,在全行业推广。通过这些示范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全行业技术进步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各地方主管部门要结合当地情况,创造条件,并充分运用地方掌握的各种手段,重点支持当地参加示范工程企业开展技术进步工作。

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要围绕示范工程工作,向企业推广现有的实用科研成果,帮助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同时也要为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发挥作用。

最后,我要强调一点,企业厂长(经理)不仅是企业经营、生产的领导人,同时也是技术进步的第一责任者和推动者。只要企业领导从思想上充分重视技术进步工作,困难和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企业的发展和行业的振兴就能走上依靠技术进步的轨道。各级主管部门在制定对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负责人的考核指标时,应把技术进步作为一条重要指标纳入,这是目前增强企业领导者技术进步意识的重要手段。

同志们,今后的五年是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在坐的各位企业家应有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希望能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不仅能使一大批企业进入国际知名企业的先进行列,或者成为国内同行业的排头兵,而且能为早日实现机械工业的振兴发挥先锋带动作用。

(此文系张德邻同志在机械部企业技术进步示范工程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标签:;  ;  ;  ;  ;  ;  ;  

实施示范工程促进企业技术进步_机械工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