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论道德教育的建构--论德育研究的哲学、科学和工程类型_哲学论文

论理论道德教育的建构--论德育研究的哲学、科学和工程类型_哲学论文

理论德育学的建构——试谈德育研究的哲学型、科学型与工程学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育论文,工程学论文,哲学论文,理论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过最近十多年的努力,德育学科已经开始形成以德育原理为核心的学科群了。作为教育学科的二级学科,它的分化轨道类似它所隶属的教育学科:横向分化有德育社会学、德育心理学以及按教育对象的不同年龄分化的大学德育、青少年德育、幼儿德育等,纵向分化有德育哲学(尚在创建中)、德育工艺学等。我们认为,一门学科(或学科群)的发展既取决于学科以外的条件,也取决于学科内部的条件,就内部条件本身也涉及许多因素,本文仅从方法论的角度思考德育理论研究的类型及其任务。探讨如何以整体辩证思维建构既体现德育学科多重性质、多种功能,又具有内在统一性、完整性的理论体系。

德育学科,由于其特殊的学科性质和特殊的学科功能,它的基本理论不是单一的理论层次、单一的理论样式,而是按不同的理论等级,由不同的理论样式构成的理论统一体,可以把它们区分为哲学型、科学型以及工程学型,并分别看作德育理论体系中的一级理论、二级理论和三级理论。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理论抽象程度,不同的理论功用,不同的研究范式,与经验生活和德育工作的实际有不同的连接方式。

一、哲学型

中国传统文化及传统教育思想中,有关德育的思考主要是思辨的、规范的,也可以说基本上是哲学型的。其中,不论是界说目的、目标,还是界说方法,都充满哲理的睿智、生活的情趣。但是,总体看,传统德育观念、德育操作的思路缺少科学实证的根据,一些主要的命题和概念显得直观、笼统,未经严密的分析论证,且分散而不成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在追赶世界科技文明的大潮中,德育研究积极探索科学化的道路,面对德育实践做经验科学的研究,使德育的科学理论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看,德育学科建设明显地缺少哲学型的研究,将德育的一般科学理论替代哲学层次的理论,同时把对德育的哲学研究让给伦理学包揽,造成一方面伦理学无力将德育的哲学思考做教育工程性质的转化,另一方面德育学本身既缺乏从价值--意义层面宏观定向上的深入研究,又少有哲学--方法层面的指导。

对德育做哲学型研究的基本任务在于:全方位地考察世界性德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向,把握德育时代精神与时代特色,借鉴西方现代化进程中对传统德育改造的经验和教训,以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教育学说为思想母体,为当代中国的德育提供价值目标、确立价值定格。也就是说,用哲学的总体性思维、辩证发展性思维、具体历史性思维在中西古今纵横交错的时空坐标上寻求和把握当代中国德育建设的价值取向、方法论取向,从而努力实现我们孜孜以求的中国德育现代化、现代德育中国化的伟大目标。它具体包括以下几项任务:

第一,分析不同国家、地区德育的哲学思想基础,比较研究其运行轨迹,是德育哲学研究的基础研究。东西方关于人的道德成长、人的社会过程中德育之必须、德育在推动社会进步与个体成长中的作用等有关命题的思考源远流长,学说众多。在当代,由于科学所揭示的人的知识的大量增长,同时也由于现代文明造成的社会发展中人的问题的大量出现,思考道德问题几乎已是所有中外哲学流派研究的旨趣和热点。中国德育研究不能不分析各流派哲学思考的基点、立论根据,其民族文化的、经济政治的背景。比如:以伦理文化哲学--心性哲学--人生哲学的哲学线索为立论依据是中国传统德育的思路,而以理性文化哲学--生命哲学--社会批判哲学的哲学线索为立论依据,则是德国德育自古至今,不断扬弃发展的思路。同样是文化哲学的视野,德国的文化哲学以理性主义为强大传统,以生活经历、生命体验为生命哲学的重要范畴,以现代工业社会人的异化为批判矛头,将德育看成人与社会精神重建,理性重建的基本途径,其哲学与教育概括(包括德育概括)及其实践之密切关联十分明显。相比之下,我们对教育思考的哲学依据从传统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内在的历史传承关系、逻辑发展链环是否清晰、明确、连贯呢?

第二,甄别我国德育传统中仍有生命力和已经过时的东西,对原有德育理论中的一系列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基本的德育范畴、术语进行认真的哲学审视,比如:什么是德性,什么是个体的道德社会化,怎样界说道德理性、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教育的真谛是什么,现有德育理论概念体系基本上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沿袭转化的。现在需要集中西方哲学思想之精华,集当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全部新的发现,对它们作出现代的、有中国特色的诠释。这一工作是极其艰巨的思想清理过程,应当由哲学、德育理论和教育史的研究者共同承担。

第三,中国市场经济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一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充满矛盾、斗争的过程,德育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培养思想道德健全的人来发挥调节其间矛盾,使社会统整有序的前进。因此,如何把握社会稳定与发展相同一的原则,如何保持道德中最稳定的内核与丰富道德新的内涵之张力,如何处理道德的人类普遍性特征与道德民族化、地域化、政治化的关系以及从根本上说,在社会、人与德育之间如何找到互动的最佳理论模式,都必须由哲学型研究加以实现。

第四,由上述三项工作,我们才可能为德育的科学型研究、德育的工程型的研究建立统一的解释系统,提供合理的逻辑认识前提。当前,德育学已经在纵向的层次和横向的层次上分化出一批分支学科。有哲学型的研究,才可能为分支学科中的观念、律则确定统一的、普遍的解释原则,避免把各具体“科学”的解释折衷纠合为“统一的”科学。不仅如此,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人民积累和创造了丰富的经验,但对成功和有效的含义如何把握,对有效的机制如何分析,也还是需要哲学型的研究提供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证明。

区别于其他类型的研究,哲学型的研究应当始终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气质,即它是对德育中那些最基本的问题作终极意义上的探究,如:“道德对于人的生命意义何在”、“什么表征着人的道德发展”、“怎样的德育才真正促进人的思想道德发展”等。哲学研究的成果呈现为概念清晰、内在逻辑一致、有实证科学和生活经验作为论证根据的严密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形式上具有理想性质,是对现实经验世界本然具有的理想倾向的观念表达。哲学型的研究本质上是一项建设性的和永远开放的精神性生产活动,它通过吸纳、比较人类不同文化对德育的哲学思想,不断地从中发掘新的联系、新的意义,通过密切关注现实德育实践的成就与问题,不断提出质疑、提出问题,探索这些现象背后所反映的带有普遍性、根本性、终极性的问题,由此而不断建树德育的新观念、新概念、新思路。

二、科学型

科学型的德育研究指的是在经验观察和各经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德育基本规律的探索及其理论概括。它的研究目标是直接面对德育现象做经验研究,同时在德育各分支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形成一个揭示影响德育过程全部参数之间相互联系方式及其规律性特征,和有关德育科学规律的概念框架,以及受这一概念框架制约的若干组基础理论。

强调加强科学型的德育研究,主要基于以下认识:只停留在哲学抽象阶段,而不重视非哲学性的认识活动,不可能形成完整的德育理论体系。哲学,就基本性质和功能来说,无法只从自身内部产生对人的思想、道德形成及其发展的规律性的认识,并且也无法在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伦理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德育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新形式、新问题加以认识。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文化及其思维方式的影响,我国德育研究缺少科学实证研究的历史和经验,而如果没有实证科学概念的经验效准,仅靠哲学的方式解释德育,容易走向无意义的形而上学独断,或者陷于封闭的自成起结的循环论证,它在实际上遮蔽了与生活世界的真正关联。科学型的德育研究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研究:

(一)科学实证性研究

实证性研究,是向一切与德育有关的社会领域、生活范围,活生生的个人作调查、作观察、作可能的统计测量,对现象加描述,此外,还包括必要的实验(尽管德育方面的实验难度很大,局限因素也很多)。德育的科学实证性研究不仅使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和研究规范,而且使用社会、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规范。

目前,我们在德育研究中使用的一些概念、术语,如:操作变量、类型、操作模式、控制、效应量、相关性、理论模型、随机因素等,主要来自自然科学。这类研究不仅对事物的质的关系进行描述,而且还在可能的条件下反映其量的关系。不仅对线性关系加以反映,而且依据复杂系统理论,用引入宏观变量的概率描述等具体方法来说明诸现象和诸原因之间的变量关系。

我们认为,科学实证概念的含义,乃至教育研究中的“科学观”--即是否符合科学性标准,在今天显然应当大大扩展。社会、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德育研究中同样具有经验科学研究的价值,例如:民意测验、观察日记、跟踪调查、个案研究、情景创设法、投射法、文献法、溯因法、跨文化比较法、田野工作法以及具有具体方法论意义的反复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只有包含社会、人文科学研究方法的科学型研究才可能使德育科学包含全部人类经验和全部民族文化,才可能使德育科学更接近具体多样的人的生活经验、人的情感、意志,以达到全面、多角度地透视并理解人类德育活动。

(二)科学解释性研究

德育科学是以德育现象为研究对象,运用一般原理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总体上看是能够被验证的。因此,科学解释性研究既是德育作为科学的重要功能,又是德育研究的基本范式。

从目前的条件看,德育的科学解释性研究主要是由移植性解释、交叉复合性解释和“运用解释的解释”三种解释方式。综合、应用性质明显的德育科学,要直接移植与德育相关的具体科学中的解释方法,如贝弗里奇所说:“移植是科学发展的一种主要方法”,同时需要将不同具体学科中的某些解释嫁接形成交叉复合型解释,最重要还是对相关学科的解释加以整合形成“运用解释的解释”。它不是各相关学科解释各取所需的罗列并行,而是一种全新意义上的解释和新的创造。目前,德育研究中的科学解释性研究最困难、最艰巨的正在于消化、理解、融合相关学科中可以利用的解释方法,形成有自己学科特点、特色的,相对独立的解释系统。科学解释性研究,不仅依赖于各相关学科的解释,而且需要直接面对德育的丰富实践,从经验中直接提炼科学解释。德育科学解释完善化的过程正是学科性解释与实践经验性解释反复映证、不断同一化的过程。哲学型研究的结果也产生哲学解释。如何区分哲学解释与科学解释呢?如果说哲学型研究主要通过对德育本体的研究,揭示出意义的层面,其解释模型为“最高原则(设定)--演绎”的话,科学型研究主要关心德育过程的研究,揭示其运行规律与机制,其解释模型为“律则--演绎”模型。科学型研究所包括的实证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遵循具体科学与一般科学研究方法相统一的原则,研究成果以反映规律的概念框架和若干几组基础理论及其解释为形态标志,它们可看作哲学层次之下的二级理论。

三、工程学型

工程学型是指对德育实施操作的研究,它是最需要也最便于广大实际的德育工作者参与的研究类型。由于今天的德育已突破原有的学校德育的格局,实际上成为涵盖家庭、学校以及社区、职业团体、非正式人际群体等各社会共同体在内的德育网络的社会工程,采用工程学的视野是符合德育实际的。德育工艺学理论可视为德育工程理论的一部分,但不能替代完整的工程学型的研究。

工程学型的研究包括对德育操作和总体思路的可行性研究,对德育操作技艺流程的研究以及对德育操作效应的研究。可行性研究主要有两个矢量:第一,理解设计的目的和构思,第二,了解设计在现实中变性的实际可能,预料那些将实现这些变性的人们的准备程度和能力。对德育流程技艺的研究,国内外已有德育工艺学作为分支学科出现。现在,有些小学和幼儿园在专业工作者指导下,把相关学科的理论应用到操作中,如:运用心理学首次印象的印刻效应,探索迎新生中一系列首次印象的操作步聚;第一次通知、第一次点名、第一次家访等。在大量观察、分析动态过程及其机制的基础上,可望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学校德育实际的工艺学理论。

工程学研究的成果概括为德育理论体系中的实用理论,属于德育理论体系中的三级理论。这一形态的理论以计划、运作、创造、效应为基本的理论范畴,特别突出创造这一范畴。它的研究从大量创造性的经验入手,筛选出典型经验;从大量操作原型入手,提炼出操作范例与类型,结合对其操作思路、操作效应的分析研究,构成较为完整的操作理论及其操作模式。由于工程学型的研究是关于德育价值及其规律的理论转化为人的思想品德变化的过程中人为干预的研究,与科学型研究相比,它更加重视德育实施中民族文化的因素、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具体时空场合的因素以及德育承担者的个人素质,比如:情感品质、人格等素质研究。

四、三者的关系及其划分意义

德育研究是人的认识活动,它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逻辑道路。德育学科的建设是一个理论建构、发展的艰巨过程。上述分析的三种研究类型在建构理论体系的过程中有各自独立的价值。

哲学型的研究活动既是科学型、工程型研究的前提,又是科学型、工程研究的结果。它包容丰富的感性直观,经由科学的知性概念分析,上升为理性综合程度最高的形态。只有哲学型的研究及成果才可能为科学型和工程哲型的研究揭示德育意义层面,提供价值导引和逻辑前提,确定后两种研究的方法论原则、认识潜力和适用范围。由于科学分化、知识增长,也由于道德生活前所未有的丰富、复杂,科学型研究现在有了越来越多的科学知识材料和经验知识材料以及研究手段,因此,也越来越具备了在大量事实基础上提出假设,按德育的实际过程中的全部参数及其相互转化关系,把相应的概念、判断、推理组织成相对严格的逻辑体系的条件。因为德育理论鲜明的应用目的,工程学型的研究最具体、最直接地体现人的目的性活动及人的能动性。工程学型研究的成果不是一般的经验总结,而是同样经过理论抽象的,体现操作思想的工程学理论。总体看,三类研究及其理论成果之间既有不可通约性,使用不尽相同的概念、术语、方法,又有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性和转换性。哲学形态是科学、工程形态研究的指导纲领、最高理论概括,后两者是前者的具体展开,是前者从抽象上升为具体、丰富认识的必由之路。三类研究的功能及其价值不可替代。

科学哲学家库恩三十多年前提出的科学研究范式和科学共同体的概念已被科学发展的实践证明其正确性,他认为每种研究范式都有独特的解释功能,有本共同体认同的规范和信念。相对区分不同的研究范式,承认不同的科学共同体之间语言概念系统在交流上的不可通约性是科学知识增长、科学概念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内在机制。

对德育研究纲领、研究范式的相对划分和强调,有助于增强德育研究方法论的丰富性和层次感。有助于更合理地组织研究队伍。德育--人类教育中这一重要的认识和实践领域在我们这个时代特别需要不同专业基质、不同学科、不同职业角色的人共同参与。

标签:;  ;  ;  ;  

论理论道德教育的建构--论德育研究的哲学、科学和工程类型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