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结合学校文化建设之校本课题研究感悟论文_董喜娟

农村地区结合学校文化建设之校本课题研究感悟论文_董喜娟

西安市灞桥区红旗三殿中心小学 710038

摘要:本文阐述了农村边远地区,结合学校文化建设开展校本课题研究的三点感悟及三点启发,以此鼓励校本课题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提高办学品质。

关键词:农村;校园文化;校本课题;模式

大部分农村边远地区或依山或傍水、或集市或古镇、风景优美、民风淳朴,有着独特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如果能结合学校文化建设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将会更具内涵、更接地气。

下面,以我校《农村边远地区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课题研究为例谈谈我的感悟。

我们的校园文化是水文化,这和学校的地缘及命名相关。学校位于高桥村,传说在遥远的古代,村子属于川道地貌,三面环水,遍布湖泊沟壑,有滋水(今灞桥)“小江南”之称,水多便桥多,最高的桥正好位于村中央,于是村子就命名“高桥村”,既然学校以村名而得名,坚持和积淀“水文化”便是我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次课题研究-------农村地区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组在设计之初就围绕水文化进行并贯穿始终。活动的开展必须渗透“水文化”,让师生们在“水滴石穿(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小水滴映光彩、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中既感受并触摸到学校文化,并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积极设计活动,以活动促研究。首先,在全校开展了“清流杯(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荀子?君道》,下同)”系列读书大赛,意在以活动促学生阅读兴趣,最终形成习惯。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发展特征,低年级开展“清流杯”故事大赛;中四年级开展“我与阅读”演讲大赛;高年级开展“我与经典”演讲大赛。开学初布置给各班队,班上人人参与初赛,选择最优选手参加学校决赛,一学期后全校大赛。目的在于人人参与、由微见著,让孩子们的阅读品质逐步提高,水到渠成。实践证明,这项活动是成功的。学生在一次次活动中,已经养成了自觉进行课内外阅读的好习惯——下课间隙、到校早的时刻、午餐后所有这些零碎时间,孩子们都是人手一书,默读、朗读、做读书笔记、和同学交流心得……

其次,在中高年级开展了首届“清流杯”读书笔记大赛。课题组深入班级,鼓励孩子们“不动笔墨不读书”,辅导孩子们做读书笔记,三年级以积累为主,主要积累生字、生词、优美词语、成语、谚语等;四年级以欣赏为主,增加了优美句子、段落积累;五年级以赏析为主,增加了读后感、观后感(优秀影视节目);六年级以鉴赏为主,增加了故事梗概,鼓励孩子们挑战中外名著。学期末,进行了全校“清流杯”读书笔记展评活动并颁奖。

第三,我校开展了首届“清流杯”文化艺术节。每个班的必选节目即为朗诵,旨在通过朗读,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有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我们排练出了经典朗诵节目《我的梦中国梦》参加街道中心校比赛,获得第一名。这充分说明学生已经感悟到了朗读的魅力,有了朗读的铺垫,更广义的阅读就指日可待了。

二、强化硬件建设,以环境促研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环境对于孩子们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换言之,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时势!我校乘着创建省级“双高双普”的东风,多方筹措资金,完成了一部十六室的建设。图书阅览室达到了双高双普省级标准,实现了电子化管理,我们不仅设有学校图书阅览室,还在班级设有“小水滴”图书角。

三、重视教学相长,以成长促研究。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成员、甚至全校老师,都遇到了一个实质性问题——书到用时方恨少!老师在组织、指导孩子们阅读的同时,往往被那些走在前面的孩子“难住”,真正的读书是要达到“手到眼到心到”之境界的,这些到了一定境界的孩子会拿出生僻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或者一段经典来“请教”老师,或者说和老师切磋,这时候,我们的老师也会出现“无法接招”的尴尬。

显然,老师也需要“充电”,否则,“师之昏昏何以使生之昭昭”?此刻,我们才发现,上级在为学校配图书时,着眼点只局限于学生,忽略了老师群体。我们的补救办法是:和一些社会力量联系,为老师购买书籍。而由于工作之刚需,老师的阅读也变成了一种自觉。这,实在是课题组的“意外收获”——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基于上述课题研究,我们得到如下启发:

一、农村边远地区小规模小学,可以通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积淀校园文化。学生们在晨读时候、在每天半小时的自由课外阅读中、在参加“清流杯”系列读书大赛活动中、在“清流杯”读书笔记展评过程中,已经质量互变,形成了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逐渐浓厚起来。

二、农村边远地区小规模小学,可以把校园文化建设和小课题研究融合起来。我们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在编教师只有13人,课题组成员刚好以行政班子为主(占比60%),大家正在响应区教育局号召,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于是,在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渗透学校水文化建设,结果是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三、农村边远地区小规模小学,可以形成自己学校特有的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模式。我们学校课题研究的开始颇为艰难,学校师资力量匮乏,地处边远,有限的几位一线教师不愿意进课题组,非常不愿意(就在结题前夕,还有一位一线教师离开课题组)!但是学校领导班子已经看见并且深刻意识到,和那些大学校比起来,我们已经拉开了很大差距,好不容易争取来的一个市级小课题,怎么能轻易放弃?后来,我们以相对而言较为专业的、主管教学的教导主任为课题组负责人,校长副校长为成员,精心策划,进行小课题研究。一个课题研究,两个学年的风雨兼程,几乎每个教师都触摸到了小课题。

高桥小学只是农村边远地区的一个点,相信我们的校本研修,其他类似学校一定会有借鉴价值,只要我们认真研究、积极开发、积淀文化,一定会形成自身模式,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6年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2014年12月西安第14次印刷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1——6年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2014年7月重印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4]《高桥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2015——2020)》

作者简介:董喜娟,1973年12月出生,女,汉,陕西西安,中小学一级教师,中心校督导副组长,本科,西安市灞桥区红旗街道三殿中心小学,小学语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论文作者:董喜娟

论文发表刊物:《学习与科普》2019年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6

标签:;  ;  ;  ;  ;  ;  ;  ;  

农村地区结合学校文化建设之校本课题研究感悟论文_董喜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