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分裂创业及其影响效应研究综述_创业论文

国外裂变型创业及其影响效应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应论文,国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裂变型创业是一种特殊的创业形式,母体组织与新创企业之间的嵌入关系是这类创业活动的基本特征。国外裂变型创业现象出现较早,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早在1934年,裂变型创业现象就已经被描述为“创造性破坏”(Schumpeter,1934)。近些年来,裂变型创业在西方国家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国的“硅谷”和“128公路”就是裂变型创业的产物。

有关裂变型创业的现有理论研究频繁提及裂变型创业活动的价值功能和影响效应问题,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文献专门针对裂变型创业的影响效应进行系统的提炼和归纳。在深入研读国外裂变型创业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首先简要评介有关裂变型创业内涵、类型、动机、绩效、过程等基本问题的现有研究成果,然后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论述裂变型创业的具体影响效应,最后对该领域未来研究进行简要展望。

二、裂变型创业研究现状评介

近些年来,国外裂变型创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裂变型创业研究也已成为创业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对国外学者有关裂变型创业内涵、类型、动机、绩效、过程与阶段等基本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述评。

(一)裂变型创业的内涵与类型

从企业间关系的角度看,裂变型创业是从头创业这种市场进入方式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本质属性而言,裂变是指从母体组织中衍生出新的组织,新组织既与母体有关联,又有自己的独特属性。裂变型创业作为一种企业进入市场的特殊方式,既是新创企业在传承母体组织基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重要途径,又是企业识别和开发利用新的机会以及跨组织转移资源的有效机制。[1]

裂变型创业既有创业活动所固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又有裂变活动所导致的广泛性和开放性,因而在实践中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由于裂变型创业具有形式多样和内涵丰富等特点,因此,国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来对其进行分类。例如,Pirnay、Surlemont和Nlemvo(2003)根据组织间知识转移的性质提出了科研成果转移型、科学方法转移型和特定技能转移型三种裂变型创业;Perez和Sanchez(2003)基于母体组织的性质把裂变型创业分为大学裂变型创业、公司裂变型创业和其他组织裂变型创业三大类别;Coster和Butler(2005)按照一般新创企业的划分思路把裂变型创业区分为机会型(外界出现有吸引力的创业机遇)和需要型(创业者失去在母体组织工作的兴趣)两大类。

国外学者已把裂变型创业视为具有独特研究价值的问题,并通过内涵与类型研究来总结裂变型创业的基本属性,如强调新创企业和母体组织之间的嵌入关系,重视各类资源的跨组织流动等。但从现有研究成果不难看出,裂变型创业是近些年发展迅速并得到学界关注的创业现象,在年轻的创业学研究中启动较晚,因此,裂变型创业研究在内涵与类型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争议和分歧。比如,在概念界定上,Nicolaou和Birley(2003)认为研发成果转移以及新企业创建是大学裂变型创业的必要条件,但对于大学人力资源转移和大学是否持有新企业股权则不必刻意要求。[2]他们的观点显然不同于那些要求创业者必须从母体组织离职、母体组织和新企业必须产权独立的观点。在持后一种观点的学者看来,不强调创业者必须从母体组织离职以及母体组织与新企业必须产权独立这两个条件,裂变型创业就可能会与公司内部创业发生混淆。可见,裂变型创业研究者认同组织间嵌入关系和资源转移,但在嵌入程度和资源转移方式上还没有达成共识。因此,概念界定方面的分歧难免会降低裂变型创业类型划分的效度,而这个问题的解决还有赖于裂变型创业实践与研究的发展和深化。

(二)裂变型创业的动机与绩效

与识别和开发机会、利用资源、获取收益和创造价值等一般创业动机相比,裂变型创业有自己的特殊动机,而且这些特殊动机与新企业的母体组织背景有关。例如,Rory等(2008)认为,创业者个人特质和价值取向、大学资源禀赋和组织功能、大学体制结构和制度文化以及外部基础设施和产业环境,是影响大学裂变型创业的主要因素。[3]Buenstorf(2009)研究发现,创业者在母体组织学到了技术、市场、流程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这会引发和促进裂变型创业。[4]Klepper和Thompson(2010)认为,在位企业的良好绩效、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意见分歧、高管变更以及企业被并购或退出原产业等,都可能会导致员工实施裂变型创业。[5]

裂变型新创企业会在一定程度上继承母体组织的资源或吸取母体组织的经验,这些创业优势通常会支持裂变型新创企业在初期取得比其他类型新企业好的绩效。与一般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不同,影响裂变型新创企业初期绩效的因素带有更多的母体组织印记。裂变型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大部分是在母体组织培养起来的,裂变型创业者的经历,如在母体组织中担任的职务、从事的工作、工作年限(Dahl和Reichstein,2006)和积累的经验等,对新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6]另外,产业集群环境有利于孵化出裂变型新创企业,集群内部的裂变型新创企业更容易取得成功,因为这类新创企业拥有更多的网络资源,如集群内部的沟通交流机制和网络连接关系等,这些网络资源对于裂变型新创企业整合创业所需的资源往往能起到关键的作用(Garavaglia,2008)。

创业动机与绩效测量涉及企业内、外部众多因素,问题比较复杂。与一般创业动机和绩效研究相比,裂变型创业的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成果较少。而且,由于研究者选取的创业类型、研究时点和产业结构等千差万别,有关裂变型创业动机及绩效的分析结论也存在较多分歧甚至相互矛盾。比如,虽然大部分学者认为裂变型新创企业初期绩效较好,但不容忽视的是得出相反结论的实证研究也在不断出现。今后有必要加大裂变型创业动机与绩效研究的力度,并且与一般创业研究进行有效结合和系统比较;也可以开展人员离职流动、母体组织和新企业互动以及裂变型新创企业中、长期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系统识别和构建裂变型创业动机及绩效因素的概念框架和测量指标体系。

(三)裂变型创业过程与阶段

过程研究是创业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创业过程与阶段的细致刻画可以提升对创业行为的系统认知。国外学者从过程视角识别了裂变型创业的主要阶段,并对各个阶段蕴含的关键要素及其在阶段间的转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鉴于大学裂变型创业是裂变型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Vanaelst等(2006)[7]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得出了大学裂变型创业过程要依次经历研究成果商业化与机会筛选、创建酝酿期组织、新创企业展现生存能力、企业发展成熟四个阶段的研究结论(参见图1)。他们认为每个阶段都形成内部运行流程,自身构成循环往复和非线性调整系统,而不同的阶段之间则存在结合点或拐点,是推动创业顺利进行的关键。大学裂变型企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克服风险、突破拐点并随创业者初始资源的积累和市场机会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和修正商业模式的过程。

公司裂变型创业是裂变型创业的另一重要形式,Buenstorf(2009)的研究[4]代表了这类裂变型创业过程模型研究的最新进展。Buenstorf(2009)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含员工学习、触发事件(指引发裂变型创业的事件)发生和新创企业发展三个阶段的公司裂变型创业过程模型,并归纳总结了各个阶段的关键要素与活动结果(参见表1)。第一阶段为员工学习,公司裂变型创业者在母体组织获得各种有用的知识且个人的技能随之不断提升(关键要素),为裂变创业提供了可能(结果)。第二阶段是发生触发事件,公司遭遇诸如战略分歧、机会发现以及内部不良事件此类的触发事件(关键要素),从而改变了创业者离开母体组织创建新企业的机会成本,促使创业项目形成(结果)。第三阶段为新创企业发展,裂变型新创企业从母体公司转移和传承了各类资源(关键要素),这些资源的整合程度和使用水平决定新企业的绩效水平(结果)。

根据一般创业理论,创业过程通常包括创业意向形成,机会识别、评价和开发以及新企业创立三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关键要素。大学裂变型创业和公司裂变型创业是两种最常见也是最典型的裂变创业形式,国外学者分别以其为分析对象,提出了基本覆盖创业前期、创业中期和创业后期的裂变型创业过程模型,并从母体组织嵌入和资源转移的角度分析了裂变型创业过程的独特之处。总体而言,国外现有研究以理论演绎为主,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和深入的案例分析。而且,与一般创业研究相比,裂变型创业过程的阶段划分还不够细致,关键要素的提炼也不是十分到位,后续相关研究有必要在与一般创业理论研究进行深入比较的基础上不断深化。

三、裂变型创业的影响效应

由于裂变型创业有其不同于一般创业的特殊性,会对母体组织和新创企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有别于一般创业活动的影响,因此,裂变型创业的影响效应是相关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以价值创造为主要特征的裂变型创业的影响效应主要包含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下文分别加以论述。

(一)裂变型创业的微观影响效应

国外学者主要从裂变型新创企业与母体组织、知识转移与技术创新以及人力资源价值实现三个方面,对裂变型创业微观影响效应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1.裂变型创业对新创企业与母体组织的影响。裂变型创业对新创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裂变型新创企业创建难度低、生存率高、成长速度快等方面。究其原因,裂变型新创企业,特别是大学裂变型新创企业通常都比较重视与母体组织保持良好的关系,具有较好的创业基础和成长机制。例如,裂变型新创企业通常与母体组织属于同一产业、从事相关业务,一般不与母体组织争抢顾客,而是垂直或水平地提供与母体组织相关的产品或服务,与母体组织形成互补关系。[8]新企业不但会从母体组织那里转移相关资源,而且还会利用其与母体组织资源重叠和产业趋同的特点来建立一种识别有价值知识、摒弃不相关知识的选择机制。[9]新企业凭借机制创新,能够更好地把母体组织和其他组织的知识引入其自身的知识体系,更有效地吸收、消化和创造新知识。

裂变型创业通过嵌入关系和资源流动来影响母体组织,这种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促进母体组织发展,也可能损害母体组织的利益。一方面,以员工离职为基本特征的裂变型创业有助于母体组织剥离缺乏战略共识、拒不认同组织文化、技能不够或供给过剩的人力资源,而且还能激励母体组织进行管理创新以应对裂变导致的资源流失、组织动荡、竞争加剧或产业演化。那些能够产生互补效应、完善产业链或构建集群网络的裂变型创业活动,更加能够为母体组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裂变型创业可能会对母体组织产生消极影响,而且母体组织和裂变型新创企业在产品和市场方面的重叠程度越高,消极影响就越严重。[10]此外,员工离职创业不但会减少母体组织的人力资本存量、提高产业竞争程度,而且还会打破母体组织的组织惯例,甚至导致母体组织内部动荡。[11]

以上分析主要针对公司裂变型创业,大学裂变型创业的情况有所不同,因为作为母体组织的大学是非营利组织,大学与新创企业之间的合作要多于竞争。大学裂变型新创企业看似独立于大学之外,但在机构层面(大学与新创企业之间)和个人层面(创业者与大学研究者之间)仍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Bray和Lee(2000)的一项研究[12]表明,与把技术专利使用权转让给其他企业赚取使用权费的做法相比,大学通过积极参与并鼓励研究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裂变型创业能够赚取更多的收入。而且,在大学支持下创建的裂变型新创企业会与大学研究机构及研究团队保持合作、互动,这不仅有利于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大学研究机构获得经费支持。

2.裂变型创业对知识转移与技术创新的影响。母体组织与裂变型新创企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知识联系,裂变型创业能够创造有利于关键知识跨组织快速传递和种群式发展的条件。裂变型创业者离职进行裂变型创业,会把组织惯例等由大多数员工掌握的“硬知识”以及以隐性知识和能力等形式存在的、由个别员工掌握的“软知识”,从母体组织转移到裂变型新创企业,从而实现关键知识的跨组织转移。裂变型创业频繁发生或连续发生,会在母体组织和新创企业之间形成以员工流动为载体的知识转移渠道,推动知识在特定区域的持续扩散。

已有知识与外部知识的有机结合有利于知识创新与技术升级,母体组织与新创企业之间的知识传承能为技术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13]。知识组合越是多样化,由此产生的新知识就越有价值,技术创新的基础也就越牢固。如果外部知识与组织已有知识密切相关,那么知识交流就会变得更加顺畅,遭遇更小的阻力,由此产生的新知识就更有可能推动技术创新。裂变型创业所引发的知识转移与传承、新创企业的知识学习与积累以及母体组织迫于知识流失压力而表现出来的创新进取精神,能够驱动和支持母体组织和新创企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

说到裂变型创业对知识转移与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就特别应该强调大学裂变型创业的重要作用。大学裂变型新创企业能够推动大学角色或功能从“知识生产者”向“知识资本化基地”转变[14]。大学创造的新知识、新技术等研究成果,通过裂变型创业能够更加有效、快速地从学术殿堂进入产业市场,实现知识资本化和财富增值。为了支持裂变型创业活动,许多大学设立了技术转移办公室,积极推动大学研究成果的商业化。技术转移办公室通过开展和保护知识产权交易,为大学研究机构和产业市场之间搭建起沟通和转化的桥梁,并且孵化和催生了大量的科技型大学裂变型新创企业。

裂变型创业的知识转移与技术创新影响效应研究还存在不足。首先,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的有效转移,一般需要以人力资源流动为载体。裂变型创业以人力资源流动为基本特征的知识转移及技术创新,可能会带来诸如人力资源过度流动、技术及产品恶意模仿、区域信任和信用体系受损等问题,现有裂变型创业研究并未对这些问题予以应有的重视。其次,现有相关研究比较关注技术创新问题,而对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等问题的关注明显不够。而这些方面的创新在裂变型创业中比比皆是,而且与技术创新关系密切,但又有自身的特点,值得深入研究。最后,源自大学、独立科研机构和企业这三类不同母体的科技型裂变创业,都是知识转移及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但三者的异同研究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3.裂变型创业对实现人力资源价值的影响。裂变型创业一般会与员工离职同时发生,创业者通过裂变型创业能够逃避不断恶化的工作条件,展示自己非凡的机会洞察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从而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实现。一方面,裂变型创业有利于缓解母体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本贬值问题,为那些具备一定能力但因被解雇或者母体破产而失去工作的个人提供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员工的创意不能被母体组织采纳或者被外部其他企业接受时,[15]裂变型创业就成了员工商业化开发创意的唯一途径。

现有相关研究普遍认为,裂变型创业者运用其在母体组织工作时掌握的技术以及关于市场和客户需求的知识来识别并开发创业机会,通过裂变型创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通过引入新产品、新流程、新模式以及新的竞争方式来创造财富,在本区域内发扬光大创业精神,为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开辟新的途径。不过,裂变型创业者从母体组织转移与继承资源的行为是否合法,价值如何衡量,有无补偿机制,资源配置是否最优或高效,其他自我价值实现方式与裂变型创业方式能否结合,母体组织如何实施协调与控制等问题目前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今后有必要加大研究这些问题的力度。

(二)裂变型创业的宏观影响效应

裂变型新创企业的成长过程也是新企业与其他经济主体频繁交换资源的过程,裂变型创业已经成为打造产业网络和建设创业型经济的重要途径。国外学者非常重视裂变型创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现有的裂变型创业宏观影响效应研究主要关注新创企业外部网络环境、产业集群演化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三个方面。

1.裂变型创业对裂变型新创企业外部网络环境的影响。裂变型新创企业比较容易获取源于母体组织的资源优势,从而能够大幅度改善自身的外部网络环境,不断提升自身的网络能力。Walter等(2006)把裂变型新创企业的网络能力(network capabilities)定义为裂变型新创企业建立、保持和利用与不同外部合作伙伴之间关系的能力。[16]裂变型新创企业可以在创业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利用自己的网络能力,从而能够比较方便地与供应商、顾客、投资者、金融机构、大学、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其他中介机构建立业务关系,有效整合为开辟新市场、推出新产品或新服务、采用新流程或新技术所必需的知识(Omerzel和Antoncic,2008)。而且,如果多个裂变型创业者曾在同一母体组织供职,那么就能通过相互交往和联系来构建自己的区域社会网络,并且通过该网络来获取为成功创建和经营新企业所必需的关键资源(Sorenson,2003)。

裂变型创业过程同时也是裂变型新创企业基于资源转移优势重新构建外部网络环境的过程。目前,国外学者只是初步探讨了裂变型新创企业的关系网络建设问题,主要关注如何运用关系网络来整合创业资源,但没有深入考察母体组织资源转移与裂变型新创企业技术、市场和人力资源网络构建之间的连接机制问题。今后,应该深入开展有关裂变型新创企业外部网络环境特殊性的系统研究。

2.裂变型创业对产业集群演化的影响。一方面,裂变型新创企业的不断涌现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基于演化经济学的产业集聚理论认为,产业集群发端于核心企业的裂变活动,一旦某地区由于自然资源丰富或历史偶然等原因出现了某产业的第一家企业,该企业就可能由于不同原因裂变衍生出许多新企业(Boschma和Martin,2010)。裂变型新创企业的平均绩效一般高于其他企业,因为裂变型新创企业转移并继承了母体组织的组织惯例,以及嵌入在组织惯例中的知识和能力。[17]这些绩效水平较好的裂变型新创企业,迟早会成长为能产生其他裂变型新创企业的新的母体组织。[18]随着裂变型新创企业的大量创建并不断演变成母体组织,具有累积效应和乘数效应的裂变型创业活动就能有效推动企业繁衍和产业规模扩大。另一方面,裂变型新创企业的不断集聚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根据一般创业理论,创业者更愿意与家庭成员和朋友保持近距离接触,并且喜欢在自己比较熟悉的家乡创业(Figueiredo、Guimaraes和Woodward,2002),以便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识别创业机会和组织创业资源。裂变型创业者具有同样的价值取向,倾向于在本地从事裂变型创业活动。因此,只要区域发展政策运用得当,就有可能开创区域内裂变型新创企业蓬勃发展且长期在本地稳健运营的局面。裂变型创业具有“黏附”效应和路径依赖效应,因而有利于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国外学者针对具有裂变型创业特征的产业集群发展问题进行了多项研究,如美国的汽车及半导体产业集群、德国的软件产业集群和丹麦的电信产业集群等,并且在裂变型创业正面影响产业集群发展这一点上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可惜,目前仍缺乏对裂变型创业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机制及其微观机理的研究,后续相关研究应该关注裂变型创业活动催生的产业集群与一般产业集群演化路径的异同及升级对策比较分析。

3.裂变型创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裂变型创业具有知识溢出效应,能够提高本地劳动力储备水平,吸引优秀企业不断向本地聚集,激发区域经济活力并最终提升区域产业环境质量。对意大利塑料产业集群的案例研究表明,裂变型创业提高了创业活力,推动了知识在区域内的快速扩散,促进了本地创新体系和知识扩散平台的完善(Patrucco,2005)。Klepper在2007年完成的有关美国底特律汽车产业集群的案例研究[19]表明,底特律地区汽车产业的裂变型创业活动为该地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众多高水平专业人才和投资企业不断涌入该地区。

以知识转移和科研成果商业化为主要特点的大学裂变型创业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Benneworth,2005)。大学裂变型创业有利于在政府、大学、裂变型新创企业以及其他企业之间形成密切的关系,大学创造的知识、技术和科研成果可以通过这种关系来实现转移和扩散。大学裂变型创业不但会对大学和裂变型新创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还能创造其他方面的价值,如打造大学科技园区、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等,从而促进各类创业及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

国外现有的裂变型创业的区域经济发展效应研究主要考察裂变型创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较少关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笔者初步观察国内裂变型创业活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效应发现,裂变型创业也可能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比如,裂变型创业有可能导致模仿复制和过度竞争,从而减弱区域内部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动力;裂变型创业通常会导致人员流动以及人际关系和信任恶化。因此,有关裂变型创业区域经济发展效应的研究不但要考察其正面效应,还应该探讨其负面效应和解决方法。

四、未来研究展望

裂变型创业研究在国外方兴未艾,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有价值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创业理论研究。但是,目前裂变型创业研究还远远滞后于实践,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发达国家的高科技裂变型创业,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明显不足,非高科技裂变型创业研究也亟待加强。

为此,我们认为后续裂变型创业及其影响效应研究可以优先考虑以下方面的问题:

第一,加大对新兴经济体的研究力度,拓展研究范围。在我国高科技产业(如深圳华为裂变出港湾科技)和传统产业(如内蒙古伊利裂变出蒙牛集团)均已出现裂变型创业实例。随着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裂变型创业在这些经济体将会变得更加普遍,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深入研究新兴经济体的裂变型创业活动,可以有效地丰富和发展裂变型创业的基础理论。

第二,开展不同类型和不同区域裂变型创业活动的比较研究。比较研究可以实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有利于研究者发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由于现有裂变型创业研究缺乏比较分析成果,因此,今后应该开展大学裂变型新创企业与公司裂变型新创企业、主动裂变型创业与被动裂变型创业、东方和西方裂变型创业以及不同产业裂变型创业(如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比较研究,以总结裂变型创业的本质规律。

第三,结合一般创业研究,在借鉴、比较、融入的同时实现深化。近些年来,国内外一般创业研究发展迅速,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裂变型创业是一般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裂变型创业研究可以借鉴一般创业研究的既有成果和研究方法,通过与一般创业进行比较来发现裂变型创业的特殊性。

第四,提炼裂变型创业的影响效应维度,构建测量裂变型创业影响效应的指标体系。将裂变型创业影响效应划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这只是本文的初步探索。实际上,裂变型创业影响效应非常复杂,还有很多维度值得关注,如员工离职与人力资源流动、母体组织与新创企业之间的竞争、组织学习与产业升级、创业文化与就业能力等。随着裂变型创业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相信一定能够构建层次更细、范围更广的裂变型创业影响效应测量指标体系。

第五,探讨支持、引导和管控裂变型创业活动的政策与措施。裂变型创业既有利于知识转移、人才流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集群形成,也可能会导致过度竞争、研发惰性及区域信用水平下滑等问题。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在体制、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异同点,深入开展支持、引导和管控裂变型创业活动良性、适度发展的政策研究,力求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

标签:;  ;  ;  ;  ;  ;  ;  ;  ;  

国外分裂创业及其影响效应研究综述_创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