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教学设计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论文_李容

合理的教学设计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论文_李容

李 容 (四川省广汉宏华外国语学校 四川 德阳 618300)

【摘 要】 教学设计是优化教学程序,让语文课堂活起来的预案。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呢?俗话说抛砖才能引玉,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无论如何首先必须要抛出教学设计这块砖,才能做到。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教学实效性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5)06-022-02

语文教学向来都是"投入"大于"回报",甚至可以说是收益少、见效慢的学科。为了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探讨研究实践,方式方法可谓五花八门。俗话说抛砖才能引玉,要达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无论如何首先必须要抛出教学设计这块砖,才能引出教学实效这枚玉。教学设计是优化教学程序,让语文课堂活起来的预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重点放在落实知识、传授方法、培养能力、教育思想等方面。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教学设计:

第一、注重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对教学起着指导性作用,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正确的导向,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优化教学目标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如果没有创新性教学目标作统帅,那课堂教学是不可能有创新的。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我确定的目标之一是:"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人类应吸取的教训"这是一个含有创新要求的教学目标,打破了过去常用的"了解罗布泊消失的原因"、"培养生态环保意识"等教学目标。为此,我把重点放在"感受、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上。学生通过学习、探究、对比,充分的了解与认识了造成"昔日的罗布泊"和"今日的罗布泊"以及即将消逝的青海湖和月牙泉的深层原因,特别是在体味了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后,学生的环保生态意识得以树立,同时社会责任感也得以增强。

第二、注重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程序是实现目标的具体规划。课前必须潜心做好准备,完善各个教学程序。教学程序的设计必须体现完整性,从导入新课到总结反馈,各个教学环节前后联贯,环环相扣。我设计《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程序时,配合使用课件,分四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引入新课。搜集大量的图片,有仙境美景,也有荒漠惨象,鲜明的视觉反差,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第二环节:新课。分三个步骤:(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先采用整体教学法,引导学生带着预先设置问题:自读本课,自读自悟,自主发展,学生自读完毕,找出本课的内容要点,构筑本课的主体知识结构,从而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多媒体展示问题:(1) 这个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2)好好的一个仙湖就这么平白消逝了,你的心情如何?(3)今日的罗布泊和昔日的罗布泊有何不同?目睹此情此景你心情如何?(4)究竟有哪些原因导致了罗布泊的消逝?哪个原因是最主要的?(5)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二)为拓展思维,学以致用,在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之后,让学生体味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通过自主、合作学习,使学生综合归纳语文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也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价值观的教育。多媒体展示问题:(1)齐读课文最后三段,小组学习: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整理作者在这三段所引用的数据,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在文中画出并大声朗读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品味文中蕴含作者深情地句子(注意拟人句)(三)延伸体验: 美丽的罗布泊消逝了,青海湖月牙湖也即将沦为沙漠,在这些惨痛的现实面前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这些悲剧的制造者又是谁?让学生深刻地认识罗布泊消失的原因。第三环节:课堂小结。第四环节:以提问、练习来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证明这样的设计确实收到了实效。

第三、注重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条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相应的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并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时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教的法子是基于学生学的法子"。前苏联专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创造"使学生情绪高涨的环境","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我在讲述《土地的誓言》一课时,先播放《松花江上》这首歌,后放映一段有关"九一八事变"的历史纪录片,我注意到学生屏住气息、神情凝重、握紧拳头、满腔悲愤、扼腕长叹……这样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无疑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第四、注重课堂提问设计。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但问题设计要注意思维的深度、广度和密度,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高潮迭起。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创新性和启发性。新颖的问题,能诱导新的联想新的遐思,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冲动。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有价值性的问题。"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五、注重课后练习设计。

练习是检测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教学相长的有效手段。这既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使教师明确教学现状与教学目标的差距。教师以学生为镜子,把记录教学后记作为一种很好的反馈形式。把每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 及教后的感受记录下来,对教学的构思及实践进行总结,日积月累,可以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就语文学科而言,依据现代教育学理论,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结合语文学科价值和学科特点,注重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方法、课堂提问、课后练习等方面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取得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07年3月23日第6版

2、高文著. 教学模式论. 第三编第六章.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3、左晓梅. 关于问题教学的反思. 江西教育科研,2004年(7)

4、施德明、刘燕华编著.激发潜能--中小学生学习心理学99页.上海三联书店

论文作者:李容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1

标签:;  ;  ;  ;  ;  ;  ;  ;  

合理的教学设计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论文_李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