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论文_ 吴来亨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论文_ 吴来亨

甘肃省古浪县直滩中心小学 吴来亨 733104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开展,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针对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从而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本文首先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如何在核心素养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前言:在新课程背景下,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来加强对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主要的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而且小学生的年龄尚小,教师需要和学生进行不断的交流。小学生往往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但是因为教师在教学时没有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就不知该从何处着手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很多数学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深,他们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方式非常单一。很多教师都采用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只向学生传授理论,忽略了数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很多学生都会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模式比较落后

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也比较落后。在上课时他们还能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但是在他们在课下自己做题时却不知从何处着手。很多教师都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照本宣科,很少为学生拓展一些课外的知识。数学学科本文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落后,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明确数学教学的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备课时,教师要对课标内容和教材内容进行深刻的解读,明确教学中的重难点,并且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设立教学目标时,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为学情设立教学目标。对于同样的内容,不同学生的理解程度不同[2]。如果教师设立的教学目标过高,学生就很难达到,如果教师设立的教学目标过低,学生则达不到认识的深度。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难易适度的教学目标。教师要为学生设立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还要设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学习“因数与倍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知识与技能目标设定为: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够熟练的求出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可以设定为:经历因数和倍数的认识以及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体验类推、列举和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可以设定为: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

(二)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通过图片、视频等的辅助能够将抽象的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获得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科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有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学生创设合适的课堂教学情境,降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比如,在教学学生“认识时间”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制作出公鸡打鸣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到认识时间的情境之中,然后通过钟表的画面教学生认识钟面和整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各种场景,如吃早饭、做课间操、上床睡觉等场景,让学生说出自己做这些事情的时间。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学生更容易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之中,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三)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探究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他们对学生的考试成绩给予了过度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也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与考试相关的内容上,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会逐渐降低。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之外,还要将数学理论和数学实践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张A4纸,让学生了解长方形“有两组对边,对边的长度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特征,让后引出长方形的概念。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将A4纸通过折叠、剪切等方式制作成正方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明确正方形的特征。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热情会非常高涨,动手能力、探究能力、观察能力等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数学素养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结论: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静.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9(13):31.

[2]史丽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9(06):97.

[3]林亮.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学周刊,2019(12):46.

论文作者: 吴来亨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论文_ 吴来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