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油厂降低催化汽油烯烃含量的研究

炼油厂降低催化汽油烯烃含量的研究

姚永杰[1]2017年在《催化汽油烯烃降幅对炼油厂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文中认为文中介绍了某炼油厂优化催化汽油烯烃降幅分布的工业实践。通过操作调整、分析数据对比,得出烯烃含量降低至满足国Ⅴ排放标准汽油的要求时,如果单独在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或汽油加氢脱硫装置降低烯烃含量时,经济效益较差,而分别适当降低时的经济效益最优的结论。

张磊[2]2014年在《炼油厂汽油质量升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车用汽油消耗量越来越大,机动车尾气含有的硫化物(SOx)污染大气,形成酸雨,成为大众关注的对象之一。硫是通过车用汽油在发动机内的燃烧,形成SOx而进入机动车尾气中污染大气,所以减少车用汽油中的硫含量,是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最重要的指标。当汽油中硫含量降低后,机动车尾气中各类污染物排放将会降低,并且汽油中硫含量越低,排放的污染物削减量会越多。本文通过调查国内外车用汽油质量标准历史发展情况,展望未来国内车用汽油质量要求;调查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汽油生产工艺和汽油质量现状,找出大庆石化公司车用汽油质量升级瓶颈;分析国内外各类催化汽油脱硫技术,结合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汽油组分性质情况,选择中石油Gardes技术,实现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汽油质量升级。

王红源[3]2011年在《吉林石化分公司国Ⅲ标准汽油升级改造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文对国内外车用汽油质量标准的发展和提高汽油质量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按照国家提出的分阶段提高汽油质量标准的目标,炼油生产装置的适当升级改造成为企业确保汽油质量达标的首要任务。本文针对吉林石化分公司所产汽油以催化裂化汽油为主、烯烃含量高等特点,结合公司千万吨炼油改造项目的全面实施,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制订出了符合新标准要求的过渡时期和项目升级方案实施后的汽油生产方案,在满足汽油品质全面升级的同时,更是满足了吉林石化分公司炼化一体化定位的总体要求。通过异地改造建设150万吨/年MIP-CGP催化裂化装置,新建120万吨/年Prime+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装置,辅助以适当的调和措施,吉林石化分公司汽油的硫含量、烯烃含量分别达到150μg/g、25%以内的国Ⅲ汽油质量标准,同时,汽油辛烷值也进一步提升至92以上,实现了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本文还对千万吨炼油升级改造项目实施后生产高标号汽油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可为吉林石化分公司汽油质量的进一步升级提供参考。

赵振盛[4]2003年在《炼油厂降低催化汽油烯烃含量的研究》文中认为我国《车用无铅汽油》(GB 17930-1999)汽油烯烃≯35V%的新标准2003年7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行,而我厂汽油产品烯烃含量高达50v%左右,重油催化装置降低催化汽油烯烃含量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厂汽油质量的升级换代。 研究结果表明:催化裂化装置的原料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催化汽油的烯烃含量;可以通过优化催化装置的操作条件来降低催化汽油中的烯烃含量,其中通过提高催化剂平衡活性、控制反应深度、增加汽油回炼量、汽油深度稳定可以降低催化汽油烯烃含量,优化工艺条件对降低催化汽油烯烃含量有较大作用,汽油烯烃含量由60%降至50%左右;降低反应温度有利于降低催化汽油的烯烃含量,当反应温度的提高,热裂化反应速度提高的幅度大于催化裂化反应速度提高的幅度,汽油烯烃含量增加;剂油比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催化汽油的烯烃含量,转化率提高,液化气产率提高,汽油收率先增加后略有下降,焦炭产率增加,氢转移反应指数提高,汽油烯烃含量下降;反应时间对产品分布及汽油烯烃含量有影响,增加提升管反应时间,液化汽、汽油产率提高,干气和焦炭产率增加。RFG-DQ催化剂和DOCO(1)都具有显着的降低汽油烯烃含量性能,但液化气收率增加,汽油收率下降,柴油收率上升。焦炭产率增加,催化汽油的辛烷值降低较多。 通过优化操作条件、降低反应温度、增大剂油比和采用有效降烯烃催化剂等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的烯烃含量,提高催化裂化汽油的产品质量,达到我厂汽油产品升级换代的目的。

姚昱晖[5]2013年在《催化汽油降烯烃降硫技术在高桥石化的应用》文中认为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各国对汽油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汽油中的硫含量和烯烃含量。降低催化汽油的烯烃含量和硫含量是解决我国汽油质量的主要途径。本文对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和硫含量技术进行了综述。论文以中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的清洁汽油生产为背景,对汽油降烯烃催化剂-Q、MIP工艺技术、MIP工艺专用催化剂CR022在3“催化裂化装置工业应用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技术均可以满足催化汽油降烯烃的要求,但MIP工艺是理想的降汽油烯烃技术;重点对催化汽油吸附脱硫S Zorb技术的工业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 Zorb技术可以使催化汽油硫含量降低至30μg/g甚至10μg/g以下,完全满足国Ⅳ甚至国V标准汽油对硫含量的要求,而汽油辛烷值(RON)损失仅为0.6左右;国产吸附剂的脱硫效果略低于进口剂,但减少汽油辛烷值损失方面性能强于进口剂;指出了S Zorb技术T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相关建议,为S Zorb装置的平稳运行打下了良好基础,并可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同类装置的运行提供重要参考。

柴元清[6]2011年在《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RSDS)的开发和工业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论文对国内外车用汽油质量的发展趋势和针对催化汽油脱硫技术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本研究以上海石化公司生产满足欧Ⅳ/沪Ⅳ(S<50μg/g)清洁汽油的需要为背景,与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RIPP)合作开展了催化汽油脱硫技术的研究。研究了催化汽油中硫及烯烃的分布规律,确立了产品硫含量的关联式,明确了影响产品硫含量和烯烃含量的主要因素为汽油的切割点和轻重馏分的脱硫率,确定了对催化汽油进行轻重馏分切割,对轻汽油馏分采用碱液抽提脱硫、重汽油馏分采用加氢脱硫的技术路线来降低催化汽油硫含量。考察了不同脱硫工艺、加氢催化剂对汽油硫含量和烯烃含量的影响,开发了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RSDS-Ⅰ),并在上海石化进行了首次工业试验。结果表明,RSDS-Ⅰ技术具有较高的脱硫能力和较好的选择性,操作灵活可靠,可以根据原料硫含量变化和装置实际具体情况,通过轻重馏分切割点和加氢条件的合理调整来满足汽油硫含量达到欧洲Ⅳ要求。同时具有汽油收率高,氢耗小的优点。为进一步提高脱硫率的同时,减少汽油RON损失,本论文还开展了第二代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RSDS-Ⅱ)技术的工业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同RSDS-Ⅰ相比,RSDS-Ⅱ具有更好的脱硫选择性,在总脱硫率达到95%以上时,产品RON损失进一步降低。总之,RSDS-Ⅱ技术具有非常好的脱硫选择性,在深度脱硫条件下辛烷值损失小,完全可以满足生产欧Ⅳ/沪Ⅳ(S<50μg/g)清洁汽油的需要。RSDS-Ⅱ技术的工业应用成功将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很好的示范作用。

武君琪[7]2015年在《SZorb催化汽油吸附脱硫技术在永坪炼油厂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大气污染加强治理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国对车用汽油规格如硫含量等指标日益提高。我国从2014年1月开始执行汽油国四标准,要求汽油中硫含量不高于50mg/kg;到2017年12月开始执行国五标准,要求汽油中硫含量不高于10mg/kg。我国汽油组成中,FCC汽油约占70%以上。成品汽油中90%以上的硫来自FCC汽油组分,因此降低FCC汽油组分中的硫含量是生产低硫汽油的关键。各研究机构开发的汽油脱硫技术主要包括加氢脱硫和非加氢脱硫两类。加氢脱硫技术存在一次性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和需要消耗大量氢气等缺点。非加氢脱硫技术中,吸附脱硫能够选择性脱除汽油中的含硫化合物而不影响其中的烯烃含量,避免了加氢过程中烯烃饱和导致辛烷值降低的问题,具有设备投资低、脱硫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催化裂化汽油和柴油脱硫的研究热点。吸附脱硫技术中又以S Zorb工艺技术发展最快,工业应用最为成功,该技术基于吸附作用原理对汽油进行脱硫,通过吸附剂选择性吸附含硫化合物中的硫原子,实现脱硫目的。本文通过分析调研国内外汽油脱硫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延长石油集团永坪炼油厂催化裂化汽油脱硫为研究对象,比较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并结合永坪炼油厂的实际情况,分析选择出适合其油品升级的S Zorb吸附脱硫技术。对永坪炼油厂S Zorb脱硫装置生产工艺进行技术研究,采用生产现场实际数据,对S Zorb工艺技术的工业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数据对比得出该技术具有脱硫率高、辛烷值损失小、能耗低等优点。解决了永坪炼油厂生产国四标准汽油的问题,同时为今后生产国五标准汽油做好准备。通过对该装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为装置的长周期高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李子军[8]2006年在《炼油厂清洁汽油的生产与改进方向》文中提出在催化裂化装置上应用降烯烃催化剂,采用粗汽油回炼等技术,使催化汽油的烯烃含量降至42%~48%;在重整装置上采取提高重整分馏塔塔顶温度等措施,使重整汽油的苯含量降到6%左右。以成本最低化为罐区汽油调合依据,确定了调合方案,生产的汽油符合清洁汽油的要求。根据汽油组分油的资源情况,应用线性规划求极值的方法,对汽油生产效益最大化进行分析,认为目前的汽油产品结构不合理,重整装置、烷基化装置的高辛烷值、高质量汽油组分的生产能力未得到充分发挥,应进一步改进汽油产品结构。通过国内外汽油质量指标比较,认为目前国内汽油质量同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应进一步采取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和硫含量的技术措施,发展轻烯烃醚化、轻烃异构化等技术,逐渐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周成平[9]2003年在《小型炼油厂汽油质量现状分析和应对措施》文中研究表明比较和分析了小型炼油厂与大型炼油厂汽油质量现状及其差异 ,认为小型炼油厂必须采取如轻烃芳构化、直馏汽油异构化等技术措施才能满足汽油新标准的要求

钱伯章, 朱建芳[10]2008年在《我国清洁汽油发展趋势及生产技术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生产清洁汽油燃料是当今世界炼油厂发展的主旋律和主课题之一。评述了我国汽油标准变化的主要方面,重点介绍了清洁汽油的生产技术发展,包括开发降烯烃催化剂或助剂、加氢脱硫降烯烃技术、开发脱硫催化剂和助剂、增产清洁汽油的调和组分以及生物燃料的发展进展。

参考文献:

[1]. 催化汽油烯烃降幅对炼油厂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J]. 姚永杰. 炼油与化工. 2017

[2]. 炼油厂汽油质量升级研究[D]. 张磊. 东北石油大学. 2014

[3]. 吉林石化分公司国Ⅲ标准汽油升级改造技术的研究[D]. 王红源. 华东理工大学. 2011

[4]. 炼油厂降低催化汽油烯烃含量的研究[D]. 赵振盛. 大庆石油学院. 2003

[5]. 催化汽油降烯烃降硫技术在高桥石化的应用[D]. 姚昱晖. 华东理工大学. 2013

[6]. 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RSDS)的开发和工业应用研究[D]. 柴元清. 华东理工大学. 2011

[7]. SZorb催化汽油吸附脱硫技术在永坪炼油厂的应用[D]. 武君琪. 西安石油大学. 2015

[8]. 炼油厂清洁汽油的生产与改进方向[J]. 李子军. 齐鲁石油化工. 2006

[9]. 小型炼油厂汽油质量现状分析和应对措施[J]. 周成平. 天然气与石油. 2003

[10]. 我国清洁汽油发展趋势及生产技术进展[J]. 钱伯章, 朱建芳. 天然气与石油. 2008

标签:;  ;  ;  ;  ;  ;  ;  ;  

炼油厂降低催化汽油烯烃含量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