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分析论文_张东宁

静宁县人民医院 743400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进行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肝病科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5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免疫比对法对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M、A、G水平测定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免疫球蛋白检测指标对比均显示患有慢性乙肝,其中免疫球蛋白指标随病情加重而增加,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在进行免疫球蛋白检验时可以通过观察免疫球蛋白的类型,能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检验;临床分析

引 言:

慢性乙型肝炎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者发病日期不明确。这种病毒传统是通过血液传播,也是家族传播。其临床表现是乏力、厌食、肝功能下降等。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分子相似的球蛋白。本院选取50例患者与身体健康者分别进行免疫球蛋白检验并分析该检验对临床诊断的意义与价值, 检查报告如下所示。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一年期间内,本院肝病科确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28例,女性患者为22例。年龄分别在36-48岁之间,平均年龄(42.1±6.3)岁。所有患者全部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并且进行相关检查和确诊。所有患者都排除严重心、肾功能不全我问他,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所有患者在最近半年内未进行正规乙肝抗病毒治疗,并无对药物过敏史。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的程度可分为轻度肝炎30例,中度10例,重度6例,重症4例。并同时选取50例健康志愿者。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都在35-47岁之间,平均年龄(41.2±6.1)岁。所有患者经过体检后未检验出有乙肝病毒感染,并且无其他器官组织严重疾病。最近一段时间未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值得临床实践研究。

1.2检验方法

样本采集:上午8时对空腹8小时以上乙肝患者及健康体检人员采集肘静脉血3-5ML。将静脉血用离心机3000g离心15分钟后,检测上层血清中免疫球蛋白(1gM、1gA、1gG)三项指标进行检测,测定后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包括口服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药物并进行护肝治疗。

仪器与试剂:检测仪器为希森美康公司提供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自动凝血分折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1gM、1gA、1gG)与总胆红素(TB1L)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凝血酶使用自动凝血分折仪检测。所有试剂均由希森美康医电子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由同一实验人员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4疗效观察

比较健康志愿者以及慢性乙肝患者检验指标以及乙肝患者治疗后病情发展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类型的肝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比较:急性乙肝、慢性乙肝及慢性重型乙肝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1gM、1gA、1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与慢性重型乙肝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1gM、1gA、1gG)水平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

2.结果

2.1研究乙肝患者病情进展与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关系

根据乙肝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将其分为病情好转组与恶化组。病情好转患者1gM、1gA、1gG及TB1L明显低于恶化患者,而PTA明显高于恶化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 1 检测人员免疫球蛋白指标对比 ( g/L)

备注:与恶化病例进行比较

3.讨 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病变最终可引起全身各组织器官损伤衰竭。因为疾病早期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和食欲不振等,很多患者并不在意,不及时治疗最终引发肝硬化、肝腹水及肝癌等严重病症,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研究显示乙肝病毒对肝功能的损害主要是由于机体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受损所引起。免疫球蛋白是指存在于血液及其他组织及分泌液中具有抗体活性的一类蛋白。在肝功能发生损伤时其指标会明显升高,升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对抗疾病产生的各种感染以减轻免疫疾病对机体造成的伤害。免疫球蛋白指标上升的主要原因为:发病后干细胞坏死的产物具有较强非特异性佐剂的作用,可使检测指标显著升高。或者是由于病毒在体内不断复制且持续存在,乙肝主要是因乙肝病毒所引发的一种肝脏病变并最终引发全身组织器官损伤疾病,最终造成肝腹水和肝硬化以及肝癌等严重的病症,相关的研究显示,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60%-7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7.18%,以此计算,全国约有9300万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本实验结果表明慢性乙肝者免疫球蛋白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比组,并随着疾病的程度加深,其指标也会随着改变增加,证明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指标是判断患者有无乙肝病毒的重要依据。因此,对慢性乙肝患者实施免疫球蛋白的指标检测,为疾病的诊断与判断是否有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再加上自身抗原的影响导致多克隆B淋巴细胞被激活产生其他各种抗体使检测指标上升。另外,也有可能是肝脏中枯否细胞发生功能障碍导致不能对抗原进行及时清除所致。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对于肝病患者来说,对亲情、婚情、入学、就业、出国、社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生命无可避免地蒙上了悲凉的色彩。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非常重要,对于这一群弱势群体来讲更为重要,他们对于治病、对于健康无所适从到处求医,但是也不要过于焦虑,医学在发展,治疗的新药也在推出,治愈的病例会越来越多。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通过诱导细胞免疫反应损伤肝脏细胞。免疫球蛋白是浆细胞致敏后产生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研究表明,免疫球蛋白水平与肝脏损害程度紧密相关。乙肝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1gM、1gA、1gG)升高水平与肝细胞受损程度呈正相关。急性乙肝患者1gG明显高于正常人,而1gM、1gA无明显改变。慢性乙肝患者1gA、1gG明显高于正常人,而1gM无明显差异。慢性重型乙肝患者1gM、1gA、1gG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研究结果表明,乙肝患者病情越重,则免疫球蛋白水平越高,患者体液免疫越能抵抗。研究表明乙肝患者病情进展与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关系,发现病情好转的患者1gM、1gA、1gG及TB1L明显低于恶化患者,给一个患者在做尿酸检测的同时顺带了一个血沉测定,结果出来后,尿酸正常,血沉5mm/h。血沉异常,必须重视,继续观察症状,乙肝病毒在肝内繁殖复制,但是对肝细胞无明显的直接损伤作用,乙肝病毒为DNA病毒,同时也是一种反转录病毒,其相关基因也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异,从而确保其在复制过程中的生物学优势。

结束语:

研究表明,乙肝是一种病毒,是通过血液进行传播,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指标测定对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该指标可作为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乙肝病毒,病情发展程度以及治疗预后情况的重要依据。免疫球蛋白用于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对其体液与细胞免疫功能予以动态观察,便于分型患者病情。同时,免疫球蛋白不仅可将肝功能损害程度反映出来,还可判断患者病情并评估预后,故而临床价值高,因此要做好体验预防乙肝。

参考文献:

[1]摇王方,石婷婷,刘丽儿,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4,(24):69—70.

[2] 杨永,严广,胥琳琳,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 (24):3120-3122.

[3] 赵玲.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J].中外健康文摘,2014,(4):93-94.

[4]陈丹.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验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5,(9):50-51.

[5]罗冲,青小鹤,刘乐,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4776-4776.

论文作者:张东宁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1

标签:;  ;  ;  ;  ;  ;  ;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分析论文_张东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