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苦参汤湿敷治疗手部湿疹急性期的效果分析论文_卢固红

湖南省会同县人民医院 湖南怀化 418300

【摘 要】目的:探讨对手部湿疹急性期患者行加味苦参汤湿敷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手部湿疹急性期患者共60例,采用计算机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各位3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加味苦参汤进行湿敷,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皮损变化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皮损积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结论:将加味苦参汤湿敷治疗应用于手部湿疹急性期中,具有极为显著的临床价值,临床效果显著,虽然中药湿敷法的起效时间短,但是其远期治疗效果优于激素治疗,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加味苦参汤;手部湿疹;急性期治疗;效果分析

作为临床常见的皮肤病症,从中医学的角度分析,湿疹也可以称之为湿疮。临床主要特征为形状的多样性损伤、有浓汁渗出的倾向、皮肤位置十分瘙痒、病症反复发作以及病症逐渐延伸,湿疹病症经过不同时期的发展,逐渐从慢性期、亚急性期转为急性期。如果不能够对急性期的手部湿疹病症进行治疗,则将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在常规对湿疹病症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多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救治,但是其易反复发作,针对于此,本文将以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60例手部湿疹急性期患者作为临床参考数据,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数据

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共收治手部湿疹急性期患者60例,采用计算机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n=30)和参照组(n=30),在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19岁,中位年龄(43.2±3.0)岁;在参照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最大年龄66岁,最小年龄20岁,中位年龄(43.3±2.9)岁。本次入选的所有患者中,其均未出现心脏病症、脑血管病症、肾脏系统病症以及精神病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如年龄、性别以及中位年龄对比,呈现为p>0.05的无差异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加味苦参汤治疗,选取15克苦参、15克铜芸、15克露蜂房、15克甘草、15克白鲜皮以及15克地肤子进行湿敷处理,拿取8层左右的纱布将其放置在已经配置好的药液中,其药液的温度要和室温相互接近,如果季节较为寒冷,则可以稍微进行加热处理,当纱布吸透进药液后,拿取镊子将纱布拿出,将纱布拧干,并且敷于患部的位置,纱布必须和皮损位置保持紧密的接触,纱布大小位置和皮损的大小要保持相同,每次时间为半小时,并且每间隔5-10分钟进行纱布的更换。

参照组患者治疗方法如下:选取0.1%含量的氢化可的松溶液进行湿敷,准备含量为25毫克的,两支氢化可的松溶液处理,将其倒进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溶液含量为500毫升。

1.3 效果判定标准

根据我国卫生部于2002年所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相关依据,进行总有效率的判定,当患者的皮损程度已经消退,且瘙痒症状消失,则判定为治疗有效;皮损程度有所好转,瘙痒减轻,判定为好转;皮损程度未有任何好转,判定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进行研究的60例患者临床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其中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对两组患者的皮损积分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判定为具有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详情见表1。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皮损积分对比,其中治疗7日后皮损积分和治疗14日后的皮损积分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其中观察组治疗7日后和治疗14日后的皮损积分分别为(6.02±1.19)分、(1.35±1.20)分;参照组的上述评分为(4.12±1.01)分、(3.02±1.15)分,组间对比t分别为6.6674、5.6021,p=0.0000。

3 讨论

根据祖国医学的相关研究,对湿疹的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1]中,对于湿疹的描述曾有浸淫疮的说法,所谓浸淫遍体、滋水极多。在这部书中,也极为详尽的描述了关于湿疹的特点[2]。从中医学角度分析,患有湿疹的原因是由于其心火风热,也就是浸淫疮,发于肌肤的位置。湿疹的发病位置不同,其特点也有所不同,手部的湿疹,从祖国医学角度分析,最早在《附广肘后方》一书中出现。当前,传统中医学中对手部湿疹的病因机制也有诸多的研究,在《诸病源候总论》中[3],认为手部湿疹的病因是由于其风湿之气折于血气,导致交结到一起出现了此种病症。且湿疹病程进展时期的不同,导致临床反应也有所异常[4]。

湿疹病症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即为皮肤的过度瘙痒,这也是导致患者最难受的症状之一,瘙痒情况的严重,将对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在治疗湿疹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这种瘙痒的情况进行处理,导致瘙痒的原因诸多,中医学理论中,认为瘙痒是由于外感风邪所引起的。在本文对手部湿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加味苦参汤湿敷治疗[5-6],分别选取苦参、铜芸、露蜂房、甘草、白鲜皮以及地肤子各15克。苦参主要对湿疹、湿疮皮肤瘙痒以及麻风病症进行治疗。具有清热燥湿以及利尿的功效。铜芸,也就是防风,其功效为祛风解表、胜湿止痛,露蜂房,能够祛风止痛、杀虫止痒;甘草主要用于心气虚、气喘咳嗽;将这几种药材联合湿敷于患处,能够达到良好的止痛效果。

在本文研究中,我院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中,有效26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可达到96.7%;在参照组患者中,有效22例、好转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组间对比X2=4.0431,p=0.0443。且对两组患者的皮损积分对比中,观察组治疗后14日的皮损积分为(1.35±1.20)分,参照组治疗肘14日的皮损积分为(3.02±1.15)分,组间对比t为5.6021,p=0.0000。

综上所述,将加味苦参汤湿敷应用于手部湿疹病症的治疗中,临床价值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的瘙痒症状,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顿耿,赵军磊,耿庆娜等.清热除湿汤联合中药湿敷治疗湿疹热盛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3):145-145.

[2] 罗杰,漆永平,喻中明等.紫草荆防汤湿敷治疗创伤后湿疹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7):721-722.

[3] 贺映辉.白鲜皮汤湿热敷治疗眼睑急性湿疹的疗效观察和护理[J].全科护理,2014(20):1859-1860.

[4] 赵宏伟.清热除湿汤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疗效观察及对血清T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14(1):43-45.

[5] 吴妍静.加味苦参汤湿敷治疗手部湿疹急性期3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6,51(4):267.

[6] 王太极,刘拥军,李欣等.自拟中药汤剂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湿热蕴肤型湿疹临床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4(11):1323-1324.

论文作者:卢固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5

标签:;  ;  ;  ;  ;  ;  ;  ;  

加味苦参汤湿敷治疗手部湿疹急性期的效果分析论文_卢固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