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审计对央企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

政府审计对央企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王如燕 白楠楠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摘要】 政府作为有形之手在企业创新中发挥的作用是当前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话题。文章以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选取了2012—2016年政府审计的央企以及2013—2017年相应的衡量创新绩效的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政府审计对于央企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审计能够促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提升;政府审计对央企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在有高管海外背景的央企中更显著;五大审计介入抑制了政府审计对央企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上述发现对于政府完善监管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政府审计;中央企业;创新绩效

一、引言

目前我国政府大力倡导科技强国的建设,由此创新成为政府、学术界以及企业日益增长的研究话题,尤其是央企的自主创新能力。长期以来政府通过实施创新补贴、制定产业政策以及税收优惠等直接干预措施引导企业开展创新研发活动,但这些措施对于创新的促进作用并没有得到一致检验,政府审计作为有形之手,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政府审计如何影响央企的创新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上述原因,本篇文章选取了上市央企为研究对象,探究政府审计与央企创新之间的关系。

二、文献综述

近期关于政府审计的文献有:马东山(2019)等研究发现政府审计能够抑制地方政府的债务增长;李晓慧(2019)等发现政府审计不但能够提升被审国有企业的审计费用,还会提高市场中其他类似非被审国有企业的审计费用;唐大鹏(2018)等发现高质量的审计结果公告能提升政府治理水平,而且在反腐高压下提升的更加明显。政府审计对于公司治理的近期文献有:苏回水(2017)通过研究指出国家审计能够通过提升经济权力异化治理效率来提升企业绩效水平。潘孝珍(2018)指出我国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并且政府审计能够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效果。

通过已有文献可以看出:对公司创新绩效影响的探究主要集中在国家政策以及管理层特征等领域,而对于政府审计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文献很少;大多文献都是从宏观角度研究政府审计和国家治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微观的角度探索政府审计对央企影响尚在起步阶段,研究对于企业经营绩效的文献较多,而创新绩效较少。基于此,本文研究政府审计对于央企的创新绩效产生何种影响。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政府审计是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一环,是一个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制度安排。政府审计往往以合法合规视角监督国企的创新活动,前几年在审计署公布的审计公告中才有所体现,其对国有企业创新的直接作用似乎有限。但是,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外部治理机制,政府审计对国有企业内部治理发挥的效应自然会在微观层面有一定的体现。具体到企业创新活动,政府审计可以通过监督效应、激励效应和溢出效应三个方面对国有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影响。政府审计可以抑制国企管理层的道德风险,激励国企管理层开展长期研发投资,并通过公告制度引入社会监督,对其他国企管理层也形成威慑力,最终促进国企创新。由此,提出假设1。

H1: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政府审计能够促进中央企业创新。

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战略选择很大程度上受到高管背景特征的影响,杜勇(2018)研究发现CEO的海外经历对企业的盈余管理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刘凤朝(2017)实证分析了高管团队海外背景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管团队中海外背景高管比例对企业专利申请量存在积极作用。考虑到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均处于国际化的起步阶段,高管中具有海外经历的人数相对较少,在此阶段海外背景高管的进入主要在优化高管团队知识基础和社会资本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海外背景高管的社会关系网络有利于企业整合国内外资源进行创新。提出以下假设:

H2:政府审计对央企创新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在有高管海外背景的央企中表现的更为明显。

“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出自魏曹丕志怪小说《列异传》中的《谈生》篇:谈生年四十仍无妇,夜半读《诗经》,有十五六岁女子来,与生结为夫妇。自言与人不同,三年之后始可以火相照。生一子,已二岁。谈生不能忍,偷以火照之,女腰以下枯,遂不能复生肉,赠一珠袍而别。此袍后为睢阳王家买去,发现是已故王女之袍,于是收拷谈生。谈生以实相告,王乃认谈生为婿,并表其子为侍中。

注册会计师审计主要以现代的风险导向审计为主,中央企业可能存在贯彻党中央的创新政策的同时,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引发经营风险增加,因为研发活动存在不确定性以及高风险的特性。一旦研发失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降低,陷入困境,甚至面临破产,大大增加了审计师的诉讼风险,高质量的审计介入对风险的感知增强,审计师出具非标准或者保留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可能性增加,因此会抑制央企的创新投入。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政府审计对央企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在没有五大审计介入时更显著。

四、样本选择与变量设计

(一)样本及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根据审计署官方网站公布的2013—2017年经过审计的央企。另外基于创新绩效的产出存在滞后性,本文以滞后一期的衡量创新绩效数据进行分析。其中,通过同花顺数据库搜集央企上市公司和股票代码,其他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数据剔除原则如下:(1)由于ST和*ST公司的特殊性,存在连续亏损并且有退市可能,如果纳入样本中有可能会对可靠性产生影响,因此本文研究是将ST和*ST公司剔除的;(2)金融类企业的公司性质与一般存在差异较大,因此剔除金融类企业;(3)剔除数据不完整或者数据缺失的公司。本文对于数据的处理方式:在用EXCEL进行基本的处理后,用STATA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本文中用到的连续变量按1%和99%的水平进行winsorize处理。

比如,可以把3个苹果、3个橘子对应3个小方块,把4个苹果、4个橘子对应4个小方块,并且让学生知道这些量的称谓,能够分辨4个比3个多.这是从感性具体上升到感性一般的思维过程,是数学抽象的第一步,目的就是逐渐舍去苹果橘子等事物的物理属性,仅保留事物的量以及量之间的多少关系.正如第三条基本原则所论述的那样,对数量多少的感知是人的本能,数学教学应当基于并且发展这种本能.

(二)变量测度

根据弹体动态强度Yp和混凝土靶静阻力a0的相对大小,将长杆弹对半无限混凝土侵彻分为Yp≤a0和Yp>a0两种情况。

因变量为企业创新绩效。现有研究多采用专利申请量衡量高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我们参考现有文献的做法(黎文靖2016),采用企业当年申请的专利数量来衡量创新产出,具体为全部专利申请数量加1的自然对数(lnPAT),由于滞后一期生成新变量lnpat2。

2.政府审计的测度

对于政府审计audit,需要考虑三个时间节点:例如2016年审计署网站上公布的是审计署在2015年对被审计中央企业2014年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本文认为,审计署选派审计人员入驻被审计中央企业,是开展政府审计工作的实质性内容, 因此选择以审计署的审计时间构造政府审计的衡量指标,即样本企业的audit在2015年及以后年度取值为1,以前年度取值为0。

五、模型设计、实证分析与结果

(一)模型设计

为了实证检验政府审计对央企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针对研究假设所提出的3个假说,本文构造如下3个模型:

1.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 模型1变量定义

再次,针对假说2构建模型2,依然将创新绩效作为被解释变量,政府审计这一虚拟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只是在模型1的基础上增加了高管海外背景这一虚拟变量,具体指在海外留学以及任职一年以上(包含港澳台),具体的变量定义如下表2所示。

表2 模型2变量定义

本文采用审计署官方网站2013—2017年公布的被审计的央企信息并结合数据来研究政府审计与央企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用stata15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来验证政府审计对央企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

表3 模型3变量定义

(二)实证分析

首先我们针对假说1构建模型1,将企业的创新绩效作为被解释变量,政府审计这一虚拟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其他控制变量如表1所示。

为了检验政府审计对央企的创新绩效的影响,我们构建了模型1~3,分别对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从国泰安CSMAR调取数据并用STATA15.0进行回归分析,相关回归分析的描述性统计如表4所示。

由表4描述性统计可知,全样本容量为319个。样本央企上市公司的创新绩效(专利申请量加1后取对数)的平均值为4.13,最大值为7.57,最小值为1.39,表明央企的创新绩效相差较大,而且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当前我国倡导建设创新型国家,央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研究央企的创新绩效存在一定的实践意义。解释变量audit(央企是否接受政府审计)的最小值为0,即央企没有接受政府审计;最大值为1,即央企受到政府审计;均值为0.19,表示在全样本中,审计署审计过的央企及其控股上市公司平均约占19%。在对央企海外背景高管进行统计分析时,我们发现,overseas的均值为0.06,说明我们研究的上市央企样本中,有海外背景高管的比例平均为6%。top5表示央企上市公司的审计单位是否为五大审计(按审计收入进行划分),其均值为0.39,表示在上市公司审计单位中,有39%的审计单位位列五大之列。

1.企业创新绩效的衡量

阿里很久没见到母亲了,阿里只知道母亲在睡觉。他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老是睡觉。他想不明白,也问不出来。虽然每天早上他去东湖放录音,听母亲的声音,但那到底不是母亲。没有母亲温热的手掌,也没有母亲的笑声,更没有母亲每天跟他说这说那,给他好吃的东西。这个世界跟以前不一样了。母亲一直在睡觉,阿里竟也一直都不进她的房间。阿里不能吵她。

2.变量相关性分析

于是,在下午回到圣芭芭拉的海滩之后,原本打算继续勘景拍车的我们,终于放弃了抵抗败给了时差。我和同车的老同事兼好朋友后来分析认为,我们的困倦想必也少不了座椅腰椎按摩功能的作用。而在停车场中小憩片刻后,我才发觉全新航海家那对有矫形外科医生团队参与研发的、带22向电动调节功能的Ultra Comfort高级舒享座椅确实物有所值。针对中国客户对空气质量的严格要求,全新航海家新增解锁新风和驻车新风功能。在驻车情况下,车内每两小时自动换气一次;而当你解锁车辆时,系统将立即启动换气,随时保持车内空气清新。

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可以检验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从表5可以看出,解释变量政府审计与其他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基本小于0.4,只有资产负债率与资产规模相关系数在0.614,为此进行了方差膨胀因子分析,由表6可以看出VIF值都小于3,这说明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我们可以基于以上构建的模型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

表4 模型1~3相关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5 变量相关系数矩阵

表6 多变量之间共线性检验

3.单变量检验(t检验)

通过单变量检验,检验了被解释变量创新绩效与解释变量政府审计之间的相关性,表7检验了创新绩效指标,其t值是t=-1.6752,我们发现:创新绩效(lnPAT)在10%的水平上显著,进一步证明了研究假说政府审计对中央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一定的影响。

4.多变量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假说1~3,我们分别利用模型1~3进行逐个回归。表8是针对“假说1: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政府审计能够促进中央企业创新”的回归结果。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了相关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创新绩效lnpat2与政府审计audit在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验证了假说1。

表7 单变量t检验

表8 政府审计对央企创新绩效的影响

表9 高管海外背景不同,政府审计对央企创新绩效的影响

“办公自动化系统使一线医务人员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大量行政审批申请工作,可实时查询各节点审批情况,审批完成后自动归档到各归口科室进行办理,让我们的医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

表10是检验了五大审计(年审计收入排在同行业前五的会计事务所)介入,政府审计对央企创新绩效的影响。通过对比发现,五大审计介入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政府审计对央企创新绩效正向促进作用得到了抑制,而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审计单位不属于五大审计,政府审计对创新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在10%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由于五大审计的审计质量较非五大审计质量要高,五大审计介入,对企业的研发活动的专利申请具有抑制作用,从而验证了假说3。

第三遍,询问帮手,解决遗留问题,强化记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会的地方。如果不去询问,一直积攒,到最后只会越来越差。不会的内容越来越多。

表10 五大审计介入,政府审计对央企创新绩效的影响

六、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结合假说3构建模型3,同样在模型1的基础上增加了上市公司审计单位是否为五大审计(top5)这一虚拟变量,具体的变量定义如下表3所示。

根据中央企业高管团队海外背景比例的不同,将企业分为有高管海外背景和无高管海外背景,表9是将按高管海外背景的有无划分后回归的的结果。回归结果显示,存在高管海外背景的央企创新绩效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没有高管海外背景的央企创新绩效与政府审计正相关,但不显著。因此,政府审计在有海外背景高管的央企中对央企的创新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从而验证了假说2。

1.政府审计促进了中央企业的科技创新。可见政府审计发挥了治理效应,增强了中央企业创新的强度。

2.政府审计对央企的创新绩效在高管有海外背景的央企中更为显著。政府审计在国有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外部治理角色,高管团队建设作为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一环,可与政府审计内外有效补充,共同促进央企的科技创新。

3.政府审计对央企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在五大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介入后有抑制效果。随着创新投资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一旦研发失败甚至引发企业破产。高质量的审计师介入会增强风险感知,为避免诉讼风险会抑制企业的创新投资。

有些可以追求更高速度。如网络的速度越快越好,能够提升效率、降低资费;又如,制造工艺的改进越快越好,它可以精致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科学技术更新换代的不断加快,科研创新的速度也要随之跟进,就像歼20、墨子号、神威·太湖之光的出现,每一次都给国人带来满满的正能量和自信心。

(二)政策建议

根据实证研究,我们发现政府审计能够对中央企业的创新活动起到促进作用,且这一现象在高管有海外背景的央企中表现的更为明显,但是五大审计的介入,却能够有效地抑制政府审计对央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对于央企创新绩效而言,政府审计对其在发挥创新引领作用的同时,应该关注创新活动带来的高风险以及不确定性,避免盲目投资研发活动,注意研发创新成果的收益与风险的权衡。

2.央企应在高管团队建设方面适度增加有海外背景的高管。近年来,我国政府的鼓励政策吸引了大批海外人才回国发展。企业为建立长远竞争优势,必须充分发挥海外背景高管的优势,促进企业对先进知识溢出的吸收,注重国内外资源的优化整合和优势互补,推动其海外业绩的提升。

由图2可知,紫菜的水分含量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强而降低。在500 W时水分含量最低为3.8%,这是由于在堆积厚度、微波时间不变的前提下,微波功率越大,紫菜烘干越彻底,所以水分含量越低。在紫菜干燥过程中,微波功率过高紫菜会出现烤焦现象,所以综合感官评分和水分含量选定微波功率100,200,300 W作为正交试验的3个水平。

3.不断完善审计方法。现在的审计人员在对央企进行审计过程中会存在审计时间长的问题,随着国企不断的转型变革,政府审计的方式方法也应该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充分发挥政府审计的治理功效。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泛在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与时俱进、终身学习”是这个时代对人们提出的要求,而碎片化及个性化学习也逐渐受到学习者们的青睐。泛在学习强调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基于任何计算设备获取任何所需的学习资源,享受无处不在的学习服务,符合人们碎片化、个性化、终身化学习的需求。对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能力较弱、自觉性相对较差的高职学生来说,课堂学习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在不久的将来,泛在学习将成为他们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泛在学习要成为现实,构建无处不在的随时可以获取的学习资源是核心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马东山,韩亮亮,张胜强.政府审计能够抑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吗?——财政分权的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9(04):9-21.

[2]李晓慧,蒋亚含.政府审计对年报审计市场的影响——基于供需双方力量变化的视角[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9(06):45-57.

[3]唐大鹏,常语萱.国家审计结果公告能否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基于权力内部控制视角[J].中国会计评论 ,2018,16(04):657-677.

[4]杜勇,张欢,陈建英.CEO海外经历与企业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18(02):27-33.

[5]潘孝珍,燕洪国.税收优惠、政府审计与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基于央企审计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 ,2018(06):33-40.

[6]王如燕,易阳,尧驰扬.政府审计下的国企收益与风险权衡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7(12):66-71.

[7]苏回水.国家审计、经济权力异化治理与国有企业经营绩效关系研究——基于2007-2014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7,30(5):57-62.

[8]刘凤朝,默佳鑫,马荣康.高管团队海外背景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管理评论,2017,29(07):135-147.

[9]褚剑,方军雄.政府审计能够抑制国有企业高管超额在职消费吗?[J].会计研究,2016(9):76-83.

[10]黎文靖,郑曼妮.实质性创新还是策略性创新?——宏观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6(4):60-73.

【中图分类号】 F239;F275

责编:梦超

标签:;  ;  ;  ;  

政府审计对央企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