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及对患者VAS疼痛评分的影响分析论文_李远怀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 湖南衡阳 421900)

摘要:目的 总结并归纳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时,具体的效果及对患者VAS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具体比较内容为临床效果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相关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患者疼痛状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两组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手术后,两组VAS评分均有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 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时,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可以被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疗效;疼痛

腰椎管狭窄是由于腰部脊柱管因受到某种原因导致椎管管腔变窄,使其中内容的马尾和神经根长期受压而出现下肢、会阴部症状的一种症候群,多发于40~50岁男性。明显症状为腰腿痛、间歇性跛行,临床常见的体征除腰部前屈时症状减轻,与腰椎背伸时腰腿痛症状加重外,还常有直腿抬高阳性或阴性,往往两侧相同,下肢知觉异常或减退[1]。患者往往自觉症状较多,较重,而阳性体征则较少。因为患者于卧床检查时其临床体征或已缓解,或已消失之故。为有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我院针对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将其分组采用不同的手术进行治疗,总结并归纳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时,具体的效果及对患者VAS疼痛评分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在我院被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者;②存在间歇性跛行;③对本研究知情且已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患有腰椎不稳症、腰椎滑脱症、三阶段以上椎管狭窄者;②腰椎侧弯、后凸畸形者;③临床信息不全者;④无法正常交流者。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6~63岁,平均(56.74±1.60)岁;病程7个月至12年,平均(5.14±1.23)年;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5~65岁,平均(56.67±1.58)岁;病程6个月至11年,平均(5.09±1.18)年。两组患者,在各项指标上P值均大于0.05,数据从统计结果,不具有意义,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正中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筋膜、棘突,充分显露椎板及关节突关节,置入合适长度的椎弓根螺钉,并行双侧神经根管松解;处理椎间盘,置入合适大小的椎间融合器。

观察组采用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患者取俯卧位,行全身麻醉,于后正中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筋膜、棘突,充分显露椎板及关节突关节,于病变节段相应椎弓根置入合适长度的椎弓根螺钉,固定良好后,接触椎管及神经根管受压,咬除增生、肥厚黄韧带,彻底解除对侧椎管及神经根的压迫,刮除关节突表面软骨。

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具体比较内容为临床效果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相关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患者疼痛状况。

1.3 观察指标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植骨融合重塑完成,骨小梁存在;②显效:植骨块完整,骨重塑不完全但无透亮区;③有效:植骨块完整,但骨块下方有潜在透亮区;④无效:骨块塌陷、无骨性愈合。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总分0~10分,VAS评分越高,疼痛越剧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将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研究数据均输入至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有效处理,有效率采用%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χ2检验;手术相关情况以及VAS评分采用( ±s)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t检验,结果显示,P<0.05,便形成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的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两组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见表1。

3.讨论

腰椎椎管狭窄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其发病原因十分复杂,有先天性的腰椎管狭窄,也有由于脊柱发生退变性疾病引起的,还有由于外伤引起脊柱骨折或脱位或腰手术后引起椎管狭窄。其中最为多见的是退变性腰椎管管狭窄症[2]。

此项试验中,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后,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相差较大。根据上述材料,在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中,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相比,使用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与刘继波[3]等人的研究内容相符,值得广泛应用,提升患者治疗效率。

综上所述,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时,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可以被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伟,赵杰,巩陈,等. 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治疗单侧症状为主腰椎管狭窄的疗效分析[J]. 中华医学杂志,2016,96(21):1673-1676.

[2]黄开,杨金华.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J]. 江苏医药,2016,42(14):1576-1578.

[3]刘继波,李江龙,谢大伟,等. 单侧入路扩大椎管减压与全椎板切除术治疗以单侧症状为主的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J]. 重庆医学,2017,46(29):4157-4159.

论文作者:李远怀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8

标签:;  ;  ;  ;  ;  ;  ;  ;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及对患者VAS疼痛评分的影响分析论文_李远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