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阿托品化定量观察在重度有机磷中毒救治症的应用研究论文_周勇

周勇

(江苏省海门市第五人民医院内科 江苏 海门 226100)

【摘要】 目的:探究重度有机磷中毒救治症采用阿托品化定量观察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患者40例,按阿托品应用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将阿托品定量化,根据评分的标准判断其用量,并给以临床指导应用;对照组根据阿托品化的临床表现进行指导应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应用阿托品后,观察组的治愈时间、阿托品化的时间、阿托品的总量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阿托品过量的中毒率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0.0%,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有机磷中毒后的反跳则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为85.0%,对照组患者的存活率为75.0%,两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度的有机磷中毒患者在治疗中采用阿托品化的定量评分指导应用,有效的指导了阿托品在临床上的应用,减少了阿托品的用量,缩短了患者的病程,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重度有机磷中毒;阿托品化;定量观察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089-03

有机磷中毒是指含有有机磷类的有毒物质通过呼吸道吸入、皮肤直接接触及误服、误用等方式导致人体中毒,中毒程度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目前,临床上治疗有机磷中毒有效且常用的解毒剂是阿托品,阿托品化能够有效的阻断中毒后所产生的乙酰胆碱危象,缓解患者的毒蕈碱样的症状,对抗呼吸中枢的抑制,成为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救治关键[1]。但由于阿托品化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依据常规的标准不容易准确的判断,常常会导致患者出现阿托品中毒,据不完全统计发现,阿托品的中毒的发生率高达40%-60%,病死率达18.8%[2]。因此,探究阿托品化最佳的定量评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故我院对30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中采用阿托品化定量应用,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4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27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36.5±2.3)岁。按阿托品应用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36.5±2.3)岁;对照组20例,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4.5±2.2)岁;入选标准:符合国家医学会制定的有机磷中毒的诊断标准[3];经chE活力的测定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有机磷中毒。排除患者其他的疾病史;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中毒种类与时间等一般情况大体一致(P>0.05)。

1.2 临床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的彻底洗胃、使用胆碱酯酶复能剂、导泻、对呼吸衰竭的患者行人工通气、尽早应用阿托品等治疗。首次使用阿托品后,观察组将阿托品化定量,依据量化的标准判断其用量的程度,并在临床应用中给予指导。对照组以常规的指标(心率90~100次/分,皮肤干燥、口干)进行观察,并给予指导。

1.3 阿托品化定量的观察标准使用

口干和皮肤干燥为阿托品化的定量主要观察指标,次要的指标为瞳孔、心率、神志、肺部的啰音等[4];小于6分为阿托品不足,可适当增加剂量;6~9分为阿托品化,可以控制用量;大于9分为阿托品过量或警惕中毒,应给予减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及处理,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以x2检验,当P<0.05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以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应用阿托品的各项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应用阿托品后,观察组的治愈时间、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的总量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为85.0%,对照组患者的存活率为75.0%,两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有机磷中毒的反跳情况及阿托品中毒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阿托品过量中毒率较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但有机磷中毒反跳则无明显差异,见表3。

3.讨论

有机磷中毒是指含有有机磷类的有毒物质通过呼吸道吸入、皮肤直接接触及误服、误用等方式导致人体中毒,中毒程度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目前,临床上治疗有机磷中毒有效且常用的解毒剂是阿托品,阿托品化能够有效的阻断中毒后所产生的乙酰胆碱危象,缓解患者的毒蕈碱样的症状,对抗呼吸中枢的抑制,成为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救治关键[5-6]。但由于阿托品化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依据常规的标准不容易准确的判断,常常会导致患者出现阿托品中毒。因此,探究阿托品化最佳的定量评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7]。

本次研究对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在治疗中采用阿托品化定量评分指导应用,①阿托品化定量观察在临床上弥补了传统观察法的不足,在治疗过程中,传统的观察法偏注重定性,缺少定量,忽略外界影响因素,研究指出,除主要指标外,次要的指标均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如瞳孔的大小,当患者的病情好转时瞳孔会扩大,但当患者的眼睛受到有机磷的污染时,瞳孔表现出明显异常,若此时给予阿托品治疗则扩瞳效果不佳;心率的变化除受到机体的应激和感染影响外,还与患者的心功能、基础脉搏和的状态有关;体温的改变则会随着合并的感染而失去参考的意义;肺部啰音也会随着合并肺部感染、心衰时而存在。如果临床治疗时忽略这些外界因素的影响,盲目追求阿托品化则会导致过量中毒,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不足二临床难以把握阿托品观察指标。如病情严重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因无法表达,观察者只能根据患者口腔的分泌物、口唇干裂的程度等来进行判断[8-9];瞳孔大小及皮肤的变化的判断目前尚无统一定论。由于上述的两个不足,导致治疗的效果具有差异。而将阿托品化定量观察,通过计分的方式将各项的指标量化,有效的,避免了主观的片面及传统的不足,排除了外界因素对指标的影响。②阿托品化定量观察可以更好的指导阿托品的临床用药,将相对比较稳定的口干、皮肤干燥作为主要的指标,然后把各项的指标数字化或具体化,进行分类计分,使其更科学、客观。根据评分的标准:小于6分说明患者还处于中毒的状态,阿托品的用量不足,需要加大用量;6~9分提示患者已达到阿托品化,此时应严格控制剂量;大于9分应谨慎药物中毒或过量。③阿托品化定量观察能有效减少阿托品的剂量,有效预防阿托品中毒的发生,缩短病程[10]。

本研究对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采用阿托品化的定量治疗,经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临床应用阿托品后,观察组的治愈时间、阿托品化的时间、阿托品的总量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阿托品过量中毒率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0.0%,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有机磷中毒反跳则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为85.0%,对照组患者的存活率为75.0%,两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综上所述,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在治疗中采用阿托品化定量评分指导应用,有效的指导了阿托品在临床上的应用,减少了阿托品的用量,缩短了患者的病程,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表3两组患者有机磷中毒的反跳情况及阿托品中毒情况比较[n,%]

组别例数阿托品过量中毒有机磷中毒反跳

观察组201( 5.0)1( 5.0)

对照组208(40.0)3(15.0)

X2-7.03 1.11

P-<0.050.3,>0.05

【参考文献】

[1]肖振文,王永健,赵秀兰,等.阿托品化定量观察在重度有机磷中毒救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3,23(8):48-49.

[2]王玉云,许威,陈锋.阿托品化定量评分在重度有机磷中毒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03(2): 73-74.

[3]张斌.阿托品化定量评分在有机磷中毒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6):17-18.

[4]伍志.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22): 74-75.

[5]金秀红,王芬.抢救有机磷中毒148例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4):26-27.

[6]杜传琼.危急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急救[J].中国卫生产业,2013,29(30):46-47.

[7]张遂云.有机磷中毒患者的阿托品应用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4):86-87.

[8]孙埗中.重症有机磷中毒31例致死原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5):16-17.

[9]顾敏亮.阿托品治疗有机磷中毒3种给药方式疗效比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2):36-37.

[10]黄亮,罗序睿.关注有机磷中毒治疗研究的进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11):96-97.

论文作者:周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3

标签:;  ;  ;  ;  ;  ;  ;  ;  

20例阿托品化定量观察在重度有机磷中毒救治症的应用研究论文_周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