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观察论文_杨丽君

(陇县妇幼保健院 陕西宝鸡 721200)

【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性护理方法,观察作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将216例阴道分娩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预防性护理组,每组产妇108例,组间具有充分的可比性,对常规护理组产妇实施常规产科分娩护理措施,对预防性护理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预防性护理组产妇的产后24h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对比呈现出明显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产科分娩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对产妇进一步实施针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产妇的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关键词】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预防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2-0227-02

在分娩生产过后,产妇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情况,对于在产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的,将其定义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产妇在分娩晚期可能出现的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产妇的健康及生命安全,为此我们必须要加强护理方面的研究、探讨与实践,通过护理帮助产妇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保障其健康及生命安全[1]。作者所在医院通过对108例产妇实施针对性的产后出血预防护理措施,有效降低了产妇的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作用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临床研究对象共计216例,其均选取自作者所在医院产科从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以来,接收的在院分娩产妇,所有产妇排除严重脏器疾病、恶性病变、全身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障碍、凝血及造血功能障碍等,同时无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其他妊娠期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且所有产妇均为阴道分娩。分设常规护理组和预防性护理组,每组随机分配患者108例,分组后常规护理组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37岁,平均(28.65±3.56)岁,最短孕周37.6周,最长孕周41.8周,平均(39.38±0.89)周,初产69例,经产39例。预防性护理组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39岁,平均(28.86±3.92)岁,最短孕周37.4周,最长孕周41.6周,平均(39.27±0.78)周,初产68例,经产40例。两组产妇以上各项临床资料基本保持一致(P>0.05),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的可行性充分。

1.2 护理方法

对常规护理组产妇实施常规产科分娩护理措施,如一般宣教、产程指导、产后观察和对症护理等。对预防性护理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其主要护理内容与方法如下。

1.2.1产前护理 产前,对产妇的个人情况如年龄、孕产经历、胎儿大小、心理状况、身体情况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完善各项必要检查,并协助医生对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性进行评估,预防性的做好相关应对准备。另外,要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使她们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消除她们可能存在的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详细为其讲解分娩的过程,指导其应当如何进行配合,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她们树立对分娩的信心。

1.2.2产时护理 在第一产程中,加强对产妇的监测,全程陪同,通过语言交流进一步疏导产妇的心理情绪,给予她们鼓励,同时进一步向产妇讲解如何协同、配合医护人员,尽量放松身心,避免过度的体能消耗;进入第二产程,加强对产妇会阴的保护,合理把握会阴切开的指征和时间,并严格遵守无菌规程。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做好补液和输血的准备,预防意外情况发生。根据实际情况,对产妇合理应用缩宫素。胎儿娩出过程当中,指导产妇配合宫缩正确应用腹压,避免软产道损伤;在第三产程中,胎儿娩出后,及时进行钳夹和剪断脐带的操作,并且在强宫缩期间,适度地将脐带向下牵拉,同时向相反的方向对子宫进行适当的压迫以促进胎盘的正确娩出。在胎盘娩出后,需对产妇子宫进行按摩,使其保持良好的宫缩状态后,再进行后续操作。对产妇的胎膜完整性和软产道进行仔细的检查,若软产道出现撕裂的伤口,应当及时进行缝合处理[2]。

1.2.3产后护理 产后2h是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时间段,因此必须要对产妇进行严密的观察,随时测量产妇的各项体征,如体温、血压、脉搏等,评估其意识、情绪、宫缩、出血量和子宫高度以及膀胱充盈水平等,对产妇进行宫底按摩,协助其排空膀胱。做好母婴及母乳喂养指导,让产妇与新生儿尽早接触,尽早哺乳,促进宫缩。护理过程当中,如果发现产妇的出血量接近或超过500ml,应当引起重视,不得耽误立即上报医生,协助医生做好处理工作,如查明出血原因,对症处理,及时输血等。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产妇产后24h内的出血量进行观察,出血量超过500ml者诊断为产后出血,计算产后出血发生率。

出血量的观察主要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以尽可能提高出血量观察的准确性。容积法即利用容器直接收集产妇的产后出血,测量出血量;称重法是用带血的纱布重量减去干纱布重量,然后除以1.05,得出出血量。容积法和称重法测量、计算出来的出血量相加,为总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两组产妇的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分析结果P<0.05表示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数据基本保持一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分组护理与观察后发现,预见性护理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参表1)。

表1 预见性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对比

3.讨论

产后出血是当前导致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发生率和致死率都相当之高,对产妇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3]。临床上主要以产后24h内的出血量是否超过了500ml来判定是否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的病情紧急、病情变化非常快,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后果就难以预料,为此我们必须要在护理工作当中加强对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有效的降低产妇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保障产妇的健康安全[4]。

在常规产科分娩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对产妇进一步实施针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产妇的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这对保障产妇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来说意义重大,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叶慧珍.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34(01):80-82.

[2]李文梅.预见性护理在预防产妇产后出血方面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4(07):102-103.

[3]梁细珍.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30(10):146-147.

[4]郭敏.试论预见性护理在预防产妇发生产后出血方面的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1):73-75.

论文作者:杨丽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

标签:;  ;  ;  ;  ;  ;  ;  ;  

预防性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观察论文_杨丽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