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黄志杰

简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黄志杰

黄志杰 肇庆高新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站 广东省肇庆市高新区 526238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不仅是建筑行业生存的根本,其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安全与财产安全。工程质量在我国建筑行业存在着工程施工阶段与建筑工程管理方面安全隐患,其工程质量严重影响着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由于建筑工程具有工程规模大、周期长、工程情况复杂等特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具有着极大的难度。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管理 管理措施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

1.1使用性

所谓使用性,就是指建筑工程能够满足使用目的的各种性能。具体包括:保温、隔热等物理性能,耐酸、耐腐蚀等化学性能;地基基础牢固程度、结构的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结构性能;民用住宅要能满足居住的需要,工业厂房要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等使用功能。

1.2安全性

所谓安全性,就是指建筑工程建成后在使用过程中保证结构安全以及保证人身和环境免受危害程度。在工程交付使用后,必须保证人身财产安全,必须保工程整体免遭工程结构破坏的伤害。

1.3经济性

所谓经济性,就是指建筑工程从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周期内的成本和消耗的全部费用。

1.4耐久性

所谓耐久性,就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工程满足规定功能要求的使用年限。因为建筑物本身结构类型不同,施工方法不同,质量要求不同,使用性能不同等,目前国家对建筑工程的合理使用寿命周期还缺乏统一的规定。

1.5可靠性

所谓可靠性,就是指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功能的能力。一般地,工程不仅要求在竣工验收时要达到规定的指标,而且在一定的使用期内要保持应有的正常功能,保证具有使用价值。例如,防洪、抗震、防水隔热等措施,都属于可靠性的质量范畴。通过增强可靠性,可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1.6环境适应性

通过与环境的协调,不仅能够更高地保证工程质量,还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建筑工程的最大效用。

从总体上来看,建筑工程的这6个质量特点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是建筑工程必须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生产出优良的建筑产品。

2、目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工程建设体制仍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状况。

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闭管理导致许多工程的业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站来自同一系统,隶属于共同的主管部门,这种管理格局基本上是一种内部的监督体系,很难实行严格的、公正的监督,不利于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

2.2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也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一些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

2.3 企业经营环境

2.3.1政策因素

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建筑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唯一的出路就是提高产品质量,而产品质量的提高是靠一定生产手段来实现的,建筑企业面对机具设备更新不及时、施工工艺落后、技术工人短缺等普遍存在的问题,很难选择质量效益这条路子。

2.3.2主管部门行政干预不当

当前,建筑企业的主管部门将其对下属企业的干部任免权作为管理企业的重要手段,对其人事权使用过滥,根据短期业绩来评价、调整企业主要领导班子,致使一些困难企业领导更换过于频繁,引发和助长了企业的短期的行为。

2.4 企业质量环境

质量文化环境、质量市场环境、质量认知环境和质量群众基础是构成企业质量环境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质量行为和质量效益。然而当前存在质量意识淡薄、质量认知不足和缺乏群众基础等问题已严重影响着质量环境的改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1企业人员素质不高

人的因素始终是影响产品质量的最关键因素,操作工人是每一工序、分项、分工程的直接完成者,技术、质量检查人员是建筑质量的关键,企业领导是质量

目标的制定者和推动者,他们的综合作用发挥决定了建筑产品的质量。企业技术人员的结构存在一定缺陷,技术人员队伍经验不足,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工作较为浮躁。

2.4.2工程质量管理低效

质量管理机构不力,质量管理机构没有充分发挥其职能,质量责任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质量经济效益分析手段,质量管理部门职能弱化,整理、准备应付上级检查的材料成了主要工作。工序施工应履行的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执行不到位,成为摆设。

3、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途径和施工质量管理的方法

3. 1 建立完善责任制度

我国有必要加强建筑工程质量,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手段的角度,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质量治理措施。用科学的数据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努力开拓管理思路,提高管理水平,加大管理力度,推动施工技术进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提高试验检测工作力度,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优质性和安全性,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合理与完善,从而维护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建筑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水平,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优质性和安全性。以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为主线,以降低采购成本、加强建筑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检测为重点,从健全管理制度、效率将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内容,完善工程实验检测的角度,提出了建筑工程质量过程各个环节的监控管理措施

3.2技术控制

施工过程的重点是对红线桩、水准点、工程测量控制桩等重点部位采取妥善保护措施,严禁擅自移动,建筑物的轴线、标高及关键部位应由专人测量定位和复核,保证测量工作的质量。成品、半成品选用、施工工艺参数及其它有关技术要求等,与质量密切相关,如外加剂掺量、混凝土水灰比、回填土、灰缝饱满度、防水混凝土抗掺等级等,都将直接影响强度、密实度、抗渗性和耐冻性等,应作为质量控制点,施工时严格执行。

3.3隐蔽工程验收

对所有隐蔽项目必须进行全数监控,如地基验槽、桩基、钢筋、地下混凝土、防水层、保温层、暗埋管线、下水道等,验收应按有关规程进行,不合格,不能施工下一道工序,确保施工质量。

3.4材料试验和抽检

对于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除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外,尚须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进行随机检查,较灵活且不受时间限制,可及早发现问题和整改,抽检频率不受限制,故若条件许可则应加强抽检管理。

3.5设置质量管理点

在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上设置质量管理点,采取事前控制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些薄弱环节的处理上,若事前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则可以避免问题的产生,减轻施工成本。质量控制点设置原则是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即质量特性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来确定,因此应对施工工程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明确质量控制点,再分析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3.6推行样板管理

建筑工程样板在施工中能起到指导作用,它体现设计要求,达到指定的质量等级,把抽象的设计要求和繁复的质量标准、规范、规程等因素具体化和实物化,提供给施工人员参照。因此,推行样板管理是保证和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的有力措施,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大型房建工程推行样板管理,通过样板间的施工可达到更好地控制施工质量、工期、材料定购和各专业的协调,并可以及早发现存在问题和进行整改,总结经验。

3.7重视技术改进和创新

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紧密联系,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除提高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技术素质外,还必须采用先进施工工艺,提高技术措施,改进施工设备、信息和检测技术等,树立现代化建筑产品观念,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施工设备、信息渠道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满足工程建设现代化的需要。为保证工程质量,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和适用性,施工过程中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规模的扩大,建筑工质量工程施工的设计前景应该是节约资源,降低损耗为基础的,以全面控制为依托,向着更适合全球化实效性的方向发展。建筑工质量施工涉及到各种专业和各个方面,需要承包商、业主、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建筑工质量必须以发展新型建筑工质量材料为前提,进一步推广建筑工质量工程施工应用,充分发挥建筑工质量施工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程志雄.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及措施[J].河南建材,2011(2):45~ 49.

[2] 王雪敏.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分析[J].华章,2010(3):67~ 71.

论文作者:黄志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0

标签:;  ;  ;  ;  ;  ;  ;  ;  

简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黄志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