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联合艾炷灸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58例临床观察论文_孙大为,张洪翠,王大卫

山东文登整骨医院 264400

摘要:目的:评价电针联合艾炷灸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6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8例),每日行常规膀胱功能训练及间歇导尿;治疗组(58例),每日行电针联合艾炷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后评估其膀胱功能。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膀胱功能的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电针联合艾炷灸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显著。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电针;艾炷灸;临床观察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病症。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即为神经源性膀胱[1]。它是脊髓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文献报道,神经源性膀胱最终引发肾衰是SCI截瘫患者死亡的第一原因[2]。目前西医对于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我科运用针刺联合艾炷灸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6例病人均为我院的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变类型、损伤程度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美国脊髓损伤学会2000年诊断标准[3]。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20~60岁;③脊髓休克期已过,现处于恢复期,且病情稳定,可以开始康复训练;④不完全性脊髓损伤;⑤自愿接受治疗,能配合进行观察与检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排除标准 ①意识不清,不能完全配合治疗;②伴有严重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疾病;③既往有严重肾脏疾患者;④存在全身或泌尿系统严重感染;⑤合并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复治疗方案进行积极干预,进行间歇导尿及常规膀胱功能训练:①间歇导尿:定时用一次性导尿管导尿1次,在每次导尿前行膀胱功能训练辅助排尿。当出现自发性排尿反射后,可根据排出尿量调整导尿次数。②膀胱功能训练:采用激发技术在小腹周围某一点轻轻叩击或挤压膀胱,拍打大腿内侧,轻轻拉扯阴毛,挠脚心,听流水声,手法排尿(按摩膀胱区和耻骨上叩击法)[4]。共治疗2个月。

2.2 治疗组

2.1.1 电针治疗

穴位:命门、肾俞、膀胱俞、中极、气海。进针后予接疏密波电针治疗,隔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30min,连续治疗2个月。

2.1.2 艾炷灸治疗

每次针刺结束后施灸。选穴:神阙、关元、气海。操作方法:将穴位皮肤涂以少量芦荟汁,然后放置蚕豆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对灼热感难以耐受时将艾炷稍抬离皮肤,直至艾炷燃灭,视作1壮,每穴连灸5壮(尽量不要产生灸疮)。

3 评价标准

3.1膀胱功能积分标准

0分:通过反射能自行排尿,残余尿量0~50mL,膀胱充盈期内压维持在 15cmH2O以下,顺应性好,膀胱容量为400~500mL,排尿及终止排尿受意识控制;1分:通过反射能自行排尿,残余尿量50~150mL,膀胱充盈期内压维持在15cmH2O以下,顺应性良好,膀胱容量为400~500mL,排尿及终止排尿缓慢但受意识控制;2分:经反射刺激能排尿,残余尿量150~250mL,膀胱充盈期内压维持在15~19cmH2O,顺应性较好,膀胱容量为350~450mL,排尿及终止排尿不完全受意识控制,需定期间歇性导尿排空及冲洗膀胱;3分:不能通过反射自行排尿,膀胱充盈期内压约20cmH2O,顺应性差,膀胱容量低于400mL,排尿及终止排尿通过留置导尿管或间歇性导尿,不受意识控制。

3.2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所有计量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t检验。

4 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膀胱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膀胱功能评分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

5 讨论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脊髓损伤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因此所致膀胱排尿障碍者也日益增多,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给社会及家庭可造成较大的负担。本研究旨在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绿色疗法来改善膀胱功能。

脊髓损伤后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属于祖国医学“癃闭”的范畴,病因多为外伤致气虚、筋脉瘀滞,使膀胱气化不利、水道受阻,故小便不通。有研究表明,艾灸位于经络线上的穴位会出现较为明确具体的温度传递特性,当艾灸辐射与传导时使穴位局部温度升高,导致血液中热量传递,使刺激部位附近的血流量增加,促进损伤部位功能的恢复。而电针能最大程度地抑制逼尿肌的收缩,增加膀胱容量,提高膀胱初始感觉阈,达到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作用。综上所述,电针结合艾炷灸通过穴位-电刺激-艾灸三者的有机结合,以疏经通络、调和气血,使经络通、气血和、肾气固、膀胱通,显著改善了膀胱的气化功能,达到有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南登崑.康复医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0-342.

[2]李景兴,张泓,匡静之,等.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选穴规律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5):94.

[3]关骅,石晶,郭险峰,等译.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2000年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2):49-52.

[4]邢晓红,杜莹,常淑娟.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11):773-775.

论文作者:孙大为,张洪翠,王大卫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  ;  ;  ;  ;  ;  ;  ;  

电针联合艾炷灸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58例临床观察论文_孙大为,张洪翠,王大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