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背诵”之功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论文_郭军芳

浅析“背诵”之功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论文_郭军芳

陕西省旬邑中学 711300

摘 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注重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也要注重“背”的训练。背诵不仅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理应得到发扬。语文学习要靠积累。古人读书,非常重视背诵,很多学者对背诵的作用有很好的经验之谈。在此,笔者谈谈中学生背诵的重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背诵 语文 学习

著名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教育家朱光潜先生在《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中说:“私塾的读书程序是先背诵后理解。在‘开讲’时,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读成诵,主句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将下去,还拉一点腔调,在儿童时却是一件乐事。我现在所记得的书,大半还是儿时背诵过的,现在回忆起来,不断地有新领悟,其中意味确是深长。”可见经过背诵的事物总会贮藏于心,适时便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语文的学习,知识的积累,离不开记忆,必须有“背诵”之功。记忆的好坏、背诵的扎实与否直接关系着成绩的优劣和基本功的厚薄。因此,记忆和背诵是获取知识、积累知识的必经之路和最佳途径。

“一切知识都不过是记忆”,只有记住了、记牢了、烂熟于心了,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笔下生花,创造出诱人、令人拍案叫绝的语言和美文来。这也许就是熟能生巧的奇妙吧。腹中无经书、诗书却能语惊四座、妙语连珠,那是痴人说梦。学生时期是记忆和背诵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学子们一定要珍惜光阴,努力强迫自己抓住并利用好这个记忆力特别旺盛的时期,尽量使自己多多地、死死地、硬硬地背一些东西,尽量多地储备一些养料。良机稍纵即逝,如果疏忽了这段时间,荒废了这段黄金记忆的时节,那将是最大的记忆浪费和智力浪费。等到以后醒悟了,渴望背诵和记忆并努力地用行动弥补这段时间的过错时,恐怕于事无补,或者只能是事倍功半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谁珍惜、有效地利用了这段记忆的黄金时间,谁也就拥有了更厚实的知识和基础,也就是为自己后来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因为这个时期拥有的知识和能力与以后的事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的古人、前人都非常重视“背诵”。古代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要想“金榜题名”,必须将《论语》、《孟子》、《书经》、《仪礼》、《左传》等40多万字的书全部精读背诵,此外还要看原文几千倍数量的注释及其他非读不可的经典、史书、文学书籍。1923年,国学大师梁启超在《治国学杂话》中谈到熟读成诵的价值,他认为不仅需要阅读必要的经典,对那些“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和“有益身心的格言”也需要熟读成诵。他说好文学是涵养情趣的工具,是一个民族的分子,总该对本民族的好文学十分领略,能熟读成诵,才能在我们的“下意识”里头得着根底,不知不觉会“发酵”。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上形成共同意识,我们做这社会的分子,总要彻底了解它,才不至于和共同意识生隔阂,一方面我们应事接物的时候,常常仰仗它给我们光明。那些传统经典中的好文学浇溉和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有涵养和情趣;而圣哲格言,在为人处世方面,给我们以指引,不致使我们陷入困惑的黑暗中。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背功”更是赞赏,他说:“我们传统的启蒙教育,发蒙时老师不作任何解释,就让学生大声朗读经文,在抑扬顿挫中,就自然领悟了经文中某些无法(无须)言说的神韵,然后一遍一遍地背诵,把传统文化中一些基本概念像钉子一样锲入学童几乎空白的脑子里,实际上就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读书人的心灵深处。然后老师再稍作解释,要言不烦地点拨,就自然懂了;即使暂时不懂,已经牢记在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的阅历后,是会不解自通。”熟读和背诵书籍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种优良方法,像胡适、鲁迅、郭沫若、茅盾等近代文学人的成就就得益于早年熟读经典。但这一传统在新文化运动后遭到了破坏,近一百年来,我们从朗读到默读,从熟读到泛览,我们知识面宽了,视野开阔了,但我们的心也浮躁了许多。

现在,记忆和背诵这一优良的学习方法被我们淡化了,大量地做习题,解答习题,反复地讲解语言的妙处,过多地分析文章的章法、写法等挤掉了学生记忆和背诵的时间,学生终身受益的读、背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被我们严重疏忽了。现在我们必须要勇于改过,还给并传授给学生求知欲和促进祖国传统文化繁荣的真本领。必须尽快地唤醒学生读、记、背诵的意识。正处在记忆力最旺盛时期的莘莘学子们,他们的脑子里有很大的记忆空间,对所学的知识和有价值的东西只有扎扎实实地记住了,“硬硬地”背熟了,记忆的巨大空间才能够不断地被开发利用。再说,学习的基本功用就是积累知识经验以供应用,如果记得不牢,读后脑子空空,或是混成一片,那读书也就失去了功用,通往知识宝库的大门也就会关闭。学习语文如果不记不背,那是谈不上会学语文的,语感的培养和灵感的发挥也就成了无稽之谈,流畅的文笔、深邃的思想也就成了海市蜃楼。

记忆和背诵有时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因此,背诵时应当讲究方法,尽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指出:“获得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连在一起,那只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一连串不连贯的知识在记忆中仅有短得可怜的寿命;只有理出背诵材料的结构,提纲挈领,使文章化繁为简,才会在大脑里刻下清晰的痕迹,永久不忘。”当然不是所有的知识中学生都能理解得了的,对那些蕴涵着几千年人类文明精华而中学生又暂时不能理解的经典篇章,我们是不能舍弃的,我们可先拿来,只管嚼起来,咽下去,有一天,学生是会悟出其中的妙处。

论文作者:郭军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5月总第1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7

标签:;  ;  ;  ;  ;  ;  ;  ;  

浅析“背诵”之功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论文_郭军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