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涕的故事_ddt论文

滴滴涕的故事_ddt论文

滴滴涕(DDT)的故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滴滴涕论文,故事论文,DDT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们发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无论美军出现在哪里,他们都用一种粉末或液体状药物对周围环境进行喷射或散撒,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什么药物,为什么要到处喷撒? ”士兵们也只能含糊的回答“DDT”。DDT就是杀虫药,它可以杀死虱子, 也可以杀死蚊子……杀死虱子可以不得回归热病,杀死蚊子可以免患疾病。”这种药物还真管用,它不仅能消灭潜藏在士兵身体上的疾病传播者,还能防御外部环境中的野虫、蚊子的侵扰。这神奇的药物到底是什么?

1935年瑞典化学家米勒开始探索一种干扰昆虫进行着某些化学反应,而对其他动物却无害的有机化合物。这种有机化合物最好易于制造、价格低廉、无难闻气味,又能有效地杀死昆虫而对其他生物无害。一晃4年过去了。1939年9月,米勒在研究中碰到了一种化合物“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它正是自己苦心寻找的那种无臭、价廉、对绝大多数生物几乎无害,但对昆虫则意味着死亡的化合物。鉴于化合物名字太长,米勒只取英文字头称其为“DDT”(中文译作滴滴涕)。

1942年DDT开始公开出售。1943年冬天,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市,军人和老百姓一起排队喷洒DDT溶液,蚊子少了,虱子死了, 斑疹伤寒也绝迹了。这是人类历史上人们仰仗DDT 的威力第一次制止了冬季流行的斑疹伤寒。由于DDT的药效维持时间长,杀虫范围广, 因而被人们称之为“万能杀虫剂”。从此DDT开始被广泛使用, 如城市中广泛而频繁地应用DDT来防治家庭和公共场所的卫生害虫。在那个年代DDT被人认为是最有希望的农药,9年后米勒因发明有机氯农药DDT的高效杀虫作用,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然而使用时间一长,人们发现“万能杀虫剂”也有缺陷:DDT 虽然可以杀死大量昆虫,但随着使用量和次数的增加,有些昆虫会产生抗药性,进而慢慢失去杀虫效力;虽然DDT对人类和动物一般比较安全, 但绝不是无毒无害,成年人食入10克~20克就会造成急性中毒死亡。最早发现DDT等农药长期危害的是美国女作家雷切尔·卡林女士, 在她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首次揭露了农药对环境的生态系统的严重污染,造成了对生物和人体的损害。此书的出版立即引起轰动,引发了一场历时数年之久的激烈论战——杀虫剂论战。《寂静的春天》第一次把滥用DDT等长效有机氯杀虫剂造成的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系统地揭露于美国公众面前,引起了整个社会的震动。杀虫剂论战不仅唤醒了公众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警觉,而且推动了美国政府改变对农药的政策取向。

由于DDT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的难降解性和远距离传输的特点以及对人体健康的极大危害,目前它们已被国际社会视为一个必须立即采取行动的全球环境问题。1995年5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署18 届理事会通过了GC18/32号决议,该决议强调了减少和消除POPs排放的必要性,并邀请化学品良好管理组织间规划署(IOMC)协同化学品安全国际规划署(IPCS)和化学品安全政府间论坛(IFCS)开始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行评估,并指定先从12种化合物(多氯联苯、二恶咽、呋喃、狄氏剂、艾氏剂、异狄氏剂、氯丹、六氯苯、七氯、灭蚁录、DDT 和毒杀芬)着手工作。1998年6月29日~7月3日, 联合国环境规范署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召开了《拟订一项就某些持久存在的有机污染物采取国际行动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POPs)》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一届会议。各国政府将根据POPs公约从保护各自利益出发,既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又不危害各自国家发展利益,对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关于限制和最终淘汰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时间表、方法、应采取的国际行动,DDT成了首批被淘汰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

纵观DDT的发现、使用和被淘汰, 经历了任何新生事物兴衰存亡过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DDT的万能杀虫效果必将和它对人类、 环境的危害作用一样深深地烙在人们的心中。

标签:;  ;  ;  ;  

滴滴涕的故事_ddt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