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护理管理对患者院内感染预防的效果评价论文_郭蓉

强化护理管理对患者院内感染预防的效果评价论文_郭蓉

温江区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管理模式对预防患者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94例住院患者作为临床护理管理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47例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7例病患,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实中,通过贯穿护理管理模式,强化感染源控制,可显著降低患者院内感染壁垒,强化患者临床护理质量,值得综合应用推广。

【关键词】护理管理;院内感染;控制方法;效果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住院期间受多元因素导致感染问题发生,多见于患者,一旦患者出现感染情况,极易造成患者预后康复影响,亟待合理关注。而从现实层面来讲,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诱因不单纯存在于病区细菌滋生范畴,同时也同日常护理操作及护理管理不当有着密切关联,因而通过贯穿护理管理工作,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率,也成为新时期医院所应关注的重点内容。我院近年来通过积极贯穿实施护理管理工作,在患者院内感染防范层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94例住院患者作为临床护理管理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9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4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区间21~74岁,平均(46.9±4.9)岁。观察组4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区间21~72岁,平均(47.5±5.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3 护理管理方法

对照组47例患者在观察患者病情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给予患者日常用药护理、基础护理、生命体征观察等护理服务措施。观察组患者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构建标准的护理管理计划,对患者年龄、病情、生理情况作综合分析,根据临床护理服务工作经验推行护理管理计划,具体路径如下。

1.3.1 构建院感预防机制,强化日常服务监督

现阶段,为有效控制患者院内感染问题,医院需严格遵循卫生部所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防范》标准,科学建立院内感染管理及护理管理机制,明确界定落实护理人员工作责任的同时,加强院感控制硬件设施完善,譬如增加废弃物料清理设备、消毒洗手设备等等,以达到层次管理控制[1] 。另外,护理部应与院感监测科作好日常的协作交流,对重点医疗区域感染源实施综合检测、管控。日常医疗操作中,践行无菌化操作原则,定期作紫外线消毒、检测,确保医院细菌数量处于界定范围内 。另外,需积极做好护理人员服务工作的不定期检查或互查、自查,对护理人员工作落实情况展开全方位监管考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2 强化院感控制培训,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

当前,护士长等领导层应持续做好护理人员的院感控制培训工作,指导护理人员日常护理服务操作遵循院感控制路径展开,促使护理人员自身能够意识到院感预防的重要性,以此在患者护理过程中,完善佩戴齐全防感染用品,定时以富含抗菌药物的肥皂洗剂洗手,作好手部抑菌、杀毒,注重清洁指甲与指缝等隐蔽部位,用流动清水反复揉搓清洁,避免携菌操作导致患者伤口感染,达到感染菌源的有效控制[2],做到护理服务操作无菌化、规范化,达到院内整体抗感染工作实效的强化。

1.3.3 严格把控病区环境,防范病毒、细菌滋生

日常护理管理工作开展中,护理人员需定时作好病房的开窗通风,每间隔2h时间通风一次,每次保持15min以上,以促进室内空气的循环流通。同时,护理人员需有序观察病房与走廊环境,及时清理病区垃圾废料,保持地面的清洁干净[3] 。另外,需对病区内医疗设备及相应的患者应用物品作仔细消毒灭菌,降低病菌滋生几率。定时予以更换床单、衣物,每日紫外线作病房消毒1次,控制病患探视次数,降低交叉感染机会;以此通过系列综合预防措施,将患者院内感染风险切实降到最低。

1.3.4 加大院内感染控制宣传,呼吁病患共同预防

院内感染预防并非单纯依托护理管理工作即可全面控制,还需医护人员协同患者同步展开。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需系统作好患者与家属的院感宣教,使之掌握感染并发症产生途径及日常抗感染知识、注意事项,了解自身在院感预防控制中具有的作用,自觉规避不洁行为,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对比用X2检验,p<0.05,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47例患者中,共计出现1例院内感染患者(2.12%)。对照组47例患者中,共计出现7例院内感染患者(14.89%)。对比两组患者院内感染比率可知,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从护理服务质量层面来讲,强化患者院内感染控制预防是临床护理工作开展的前提基础。通过践行日常护理管理举措,综合控制消除院内感染源,以感染预防控制各环节工作的紧密协调,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提升患者康复质量,强化效果,从而对强化医院整体医护水平及提升患者良好就医感受,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4] 。

本研究中,针对观察组47例患者所实施的护理管理方法,是一项以患者院内感染控制为主诉原则的现代护理体系,具有着较好的实效性。从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即可知晓,观察组47例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1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4.89%的院内感染率,由此进一步表明了通过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强化护理管理培训,结合护理宣教,能够切实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率同时,强化患者就医体验,值得后续综合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玉芳,.优质护理服务对控制院内感染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5):48-50.

[2] 刘德秀.层流间控制院内感染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5,(1):117-119.

[3] 叶海红.院内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2014,(13):1183-1184.

[4] 韩军.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15,(3):465-466.

论文作者:郭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  ;  ;  ;  ;  ;  ;  ;  

强化护理管理对患者院内感染预防的效果评价论文_郭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