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及测定腰骶角对腰腿痛相关性的研究论文_邵维霞,李宏文

(武威市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武威 733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螺旋CT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及测定腰骶角对腰腿痛相关性中的应用以及具体方法。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门诊及住院腰腿痛患者23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24例,女性106例;年龄24~78岁,平均46±8.5。再选取2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及方法,从而判定腰椎间盘突出及腰骶角测定对腰腿痛的相关性,为临床病因诊断提供依据。结果:螺旋CT结果显示,观察组230例腰腿痛患者中发现椎间盘突出171例,腰骶角异常104例,异常率为93.91%;对照组230例中发现椎间盘突出23例,腰骶角异常34例,异常率为4.78%,两组的异常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及测定腰骶角对腰腿痛相关性具有一定价值,腰腿痛的原因诊断明确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该方法操作简便,测量简单、价廉无创,可操作性强等优点,易于推广普及。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螺旋CT;腰骶角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1-0091-02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腰腿痛已经成为了目前骨科门诊最常求治的症状之一。腰腿痛是一组临床多见的症状,其原因复杂,创伤、炎症、肿瘤和先天性疾患等四大基本病因均可囊括在内。其中以运动系统有直接关系者以损伤和退行性变最为多见,其中又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具代表性。1934年Mixter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个概念,认为椎间盘突出所造成的神经压迫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目前此观点已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而根据脊柱的生理曲度,腰段生理性前凸,骶段则后凸。当直立活动时,各种负荷力均集中在腰骶段,尤其是两个相反弯曲的交界处。以往普通X线对此进行了不少研究,但主要限于测定腰骶角,腰椎骨质的判断,限制了椎间盘的观察。随着八十年代末螺旋CT的出现,扫描速度及图像质量明显提高,使引起腰腿痛的原因诊断更为明确,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确切的依据。本法通过测量腰骶角及阅片分析腰椎间盘病变探讨与腰腿痛的相关性。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很多腰腿痛患者没有腰椎间盘突出及神经压迫,本研究试图对这部分腰腿痛患者的腰骶角进行测定,探讨与腰腿痛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门诊及住院腰腿痛患者23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24例,女性106例;年龄24~78岁,平均46±8.5。所有患者均排除腰椎骨质病变,如腰椎体及椎管内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腰椎结核,腰椎骨折、峡部裂、腰椎滑脱及合并有肾脏及腰部腹膜后病变等。再选取2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及方法,从而判定腰椎间盘突出及腰骶角测定对腰腿痛的相关性,为临床病因诊断提供依据。

1.2 方法

螺旋CT检查方法:CT扫描使用GE Prospeed-AI螺旋CT扫描系统。仰卧位常规拉取腰椎定位像,再行椎间盘扫描,扫描层厚3mm,常规L3-4、L4-5、L5-S1椎间盘扫描。

腰骶角测定方法:本研究采用Ferguson测量方法:在S1上缘平面作切线AB,过A点做脊柱的重力线AC,由B点做AC的垂线,∠ABC即为腰骶角(见图1)。徐占河等测量国人正常值为33.695°。

1.3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螺旋CT结果显示,观察组230例腰腿痛患者中发现椎间盘突出171例,腰骶角异常104例,异常率为93.91%;对照组230例中发现椎间盘突出23例,腰骶角异常34例,异常率为4.78%。两组的异常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确诊对比情况[n(%)]

分组 N(例) 异常率(%)

观察组 230 216(93.91)

对照组 230 57(4.78)

P —— <0.05

3.讨论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腰腿痛已经成为了目前骨科门诊最常求治的症状之一。1934年Mixter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个概念,认为椎间盘突出所造成的神经压迫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目前此观点已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1]CT扫描能明确判定椎间盘突出及对神经根的压迫程度。李果珍等根据发生部位将椎间盘突出分为三型:居于后方正中的中央型,偏于后方一侧但未超过椎间孔内口的为外侧型,内口以外的为远外侧型。中央型可压迫硬膜囊,外侧型可压迫神经根,分别产生相应的压迫症状。[2]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很多腰腿痛患者没有腰椎间盘突出及神经压迫,本研究试图对这部分腰腿痛患者的腰骶角进行测定,探讨与腰腿痛的相关性。脊柱是人体躯干的中轴,支撑躯干的大部分重量,在人体的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正常骶骨上缘呈向前倾斜的面,与水平线的夹角称为腰骶角。[3]本研究采用Ferguson测量方法。徐占河等测量国人正常值为33.695°。李欣等测量该角的正常范围为33.7~49.1°。正常情况下,人体重力垂直于腰骶关节,主要产生压力。腰骶角增大时,体重将在腰骶部产生向前滑动的剪力,引起腰骶不稳,从而影响L5-S1椎间盘。该角度的变化可与多种腰痛疾患有关。腰骶角增大,重力后移,椎间关节过度负重,则导致小关节退变、半脱位,甚至发生假性滑脱,失去稳定性而引发腰痛或椎间盘退变、髓核突出等。腰骶角增大还可见于腰骶椎肿瘤、炎症及先天发育异常等。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腰腿痛与其有直接的关系,但临床中存在一部分无椎间盘突出及神经根压迫的患者,他们腰腿痛为缓解疼痛,经常采取不正常的姿势,如过伸脊柱,可给腰椎椎旁肌肉及韧带产生不对称、过曲或过伸的压力,从而间接改变腰椎的曲度,通过长时间积累过程,可导致腰椎及整个脊柱不稳定,腰骶角增大,是导致腰疼的危险因素。[4]因此其腰痛原因与腰骶角的大小具有相关性。

【参考文献】

[1]周俊,杜国军,张蓓,等.螺旋CT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的应用探讨[J].医学装备,2014,27(5):26-29.

[2]李果珍,主编.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61-663

[3]张新宽.腰骶角异常所致腰腿痛特征:213例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0):116-117.

[4]柴瑞新,伊生勇,王学明,等.腰骶角增大致腰骶不稳的生物学变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3(6):17-19.

论文作者:邵维霞,李宏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2

标签:;  ;  ;  ;  ;  ;  ;  ;  

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及测定腰骶角对腰腿痛相关性的研究论文_邵维霞,李宏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