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分析论文_蒋强

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分析论文_蒋强

贵州省铜仁市人民医院 贵州铜仁 554300

【摘要】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接受的75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CT平扫和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观察两种扫描诊断结果以及影像学特征。结果: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平扫(P<0.05);且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影像学能够更能清楚显示肝脏占位性病变特征。结论: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应用CT多期增强扫描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影像学特征;

肝脏占位性病变是广义的肝脏肿瘤,可分为恶性和良性占位性病变,肿瘤组织病理特性、来源等各不相同,因此预后差异较大,但临床症状、体征却表现类似,临床中常常出现误诊或漏诊情况使得患者病情受到延误,不利于预后,CT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式 ,但普通CT平扫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检查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鉴于此,本研究对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实施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效果进行了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接受的75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确诊。其中,481男例,女269例,年龄32~77岁,平均年龄(54.5±22.5)岁,病灶直径1.3~11.7cm,平均病灶直径(6.5±5.2)cm。其中,肝癌240例、肝血管瘤178例、肝转移231例、其他占位性病变101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CT平扫和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均采用西门子64层C T进行扫描,探头频率:2.5~6.0MHz,所有患者均根据常规CT诊断方法对病变部位经平扫。均于次日行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参数设置:电流100mAs、管电压100kV、层厚5mm、层间距5mm,对患者肝、脾、胆、胰等区域进行扫描,采用碘海醇作为造影剂,将90ml碘海醇采用高压注射的方式经肘静脉以3.5ml/s的速率注入,并于注药后17s、30s、60s、150s、300s对患扫描,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1.3疗效评价与观察指标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对CT平扫与多期增强扫描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并观察两种扫描的影像学特征。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与分析两种方法检验结果,对比采用x2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方法检查结果对比

经过不同方法检验后,CT平扫检查结果分别为:肝癌187例、肝血管瘤146例、肝转移191例、其他占位性病变71例,CT平扫诊断准确率为79.33%(595/750例)。CT增强扫描检查结果分别为:肝癌231例、肝血管瘤168例、肝转移214例、其他占位性病变84例,CT平扫诊断准确率为92.93%(697/750例),由此可见,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准确率92.93%显著高于CT平扫79.33%,x2=7.741,P=0.005;组间比较结果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两种方法扫描影像学特征

CT平扫描诊断影像学资料:①肝癌影像学显示可见明显圆形低密度肿块影,有不同程度占位效应,CT值为35~49Hu之间;②肝血管瘤影像学显示可见呈类圆形低密度影,CT值为35~43Hu之间平均直径约为2.4×3.0cm;③肝转移影像学显示可见肝脏呈多发低密度肿块;④其他占位性病变影像学显示未发现明显低密度肿块。

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影像资料:①肝癌影像学显示有不同程度的特征性强化,其中原发性肝细胞癌肿块大小约为2.0×2.1cm至4.5×5.0cm,且有合并肝硬化表现。②肝血管瘤影像学显示注射造影剂25~35s动脉期扫描可见病灶边缘局灶性结节状强化或轻度边缘强化;注射造影剂60~80s动脉期扫描可见病灶中心部分有不同程度强化,且密度略比肝实质高;注射造影剂150s~360s后肝实质密度降低,且病灶内被造影剂均匀填充,从而形成和正常肝组织一致的等密度影,具有“快进慢出”的特征。③肝转移影像学显示注射造影剂25~35s动脉期扫描可见肝脏多发低密度肿块无明显强化;注射造影剂60~80s动脉期扫描可见肝脏多发低密度肿块呈轻度或中度环形强化,且病灶中心密度明显低于边缘,呈“牛眼”征象;注射造影剂150s~360s后病灶仍然呈类圆形低密度影。④其他占位性病变影像学显示注射造影剂25~35s动脉期扫描可见弥漫性不均匀性强化,但肝实质未强化,强化的病灶密度显著高于肝实质,部分可见肿瘤低密度坏死区与分隔影;注射造影剂60~80s动脉期扫描可见肿块病灶内造影密度出现明显且迅速的下降,肝实质强化,去诶病灶密度显著低于肝实质密度,具有“快进快出”的特征。

3.讨论

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属于恶性占位性病变,肝血管瘤、肝腺瘤等属于良性占位性病变,目前临床中主要采用CT平扫方式进行诊断,随着科技的进步,普通CT平扫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医学的需求[2]。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是在CT平扫的基础上对扫描技术进行提升和改进,能够有效弥补CT平扫技术需求,能够有效提升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详细和准确的影像学资料[3]。

李永强[4]在研究中对肝脏占位性病变早期诊断中应用双排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发现应用双排螺旋CT增强扫描后肝脏占位性病变总检出率为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朱亮旭[5]研究发现螺旋平扫图像质量较多期增强扫描质量更优,但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能够对实质性占位性病灶性质进行判断,更有利于诊断。朱月峰[6]研究结果显示,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MPR技术对于供病灶血管显示效果最佳,VR技术对于动脉解剖识别效果最佳,MIP技术对于血管连续性显示效果最佳,在肝肿瘤血管检查中优势显著,可有效提高肝肿瘤的定性。本研究中对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应用于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中后,发现临床诊断准确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64排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得到肝脏和肝脏典型病变表现特征进行清楚的显示,有助于临床医生迅速做出诊断,从而提高对肝脏实质占位性病临床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资料。

综上所述,将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应用于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清楚、详细的影像学资料,有助于临床诊断。

参考文献

[1]周浩亮, 沈远望, 李新胜, et al. MRI和螺旋CT增强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比较[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 17(27):5319-5322.

[2]万林凰, 谢晔.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 15(11):70-72.

[3]蔡华威, 刘旭东. 低剂量64层螺旋CT双动脉期多期扫描与超声造影诊断小肝癌随机对照观察[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 22(2):26-27.

[4]李永强. 双排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25):139-140.

[5]朱亮旭, 李吉超, 向学凌. 螺旋CT平扫与多期增强扫描检出肝脏实质性占位病变的临床对比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 15(5):96-99.

[6]朱月峰. 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肝肿瘤中的应用价值[J].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29):61-62.

论文作者:蒋强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  ;  ;  ;  ;  ;  ;  ;  

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分析论文_蒋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