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校内微型化工厂建立的研究论文_周新新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校内微型化工厂建立的研究论文_周新新

大庆职业学院 黑龙江 大庆163000

摘要:在创新创业型社会发展的道路上,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两者结合于职业教育中势在必行的。本文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现状,提出了在此背景下研究的产物-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建立校内微型“化工厂”,并分析了其优势和收益。

关键词:创新创业;工匠精神;“化工厂”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这样的解释: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加品种、提升品质、创造品牌。可见,创新固然势在必行,但是在创新创业的同时,不可少的是一种精神,就是工匠精神。如果在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同时,将工匠精神的培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必将对我国的创新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然而重振工匠精神自然也离不开职业教育。在创新创业型社会发展的道路上,职业教育中不可缺少创新创业教育,所以把两者统一结合于职业教育平台中是势在必行的。为此在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开发设计校内微型“化工厂”的建立方案并进行实施,做到产教结合,培育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创业人才。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在不断的摸索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新思路。比较有代表性的如,王恩德提出我国大学要培育“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开放式的,应将实践融合到基础理论教学里;充分发挥“产学研”基地的优势,强调大学教育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朱恩妹【1】提出的多元化、立体化”创业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建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的培养和知识的学习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李春海【2】提出的“基地+团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促进了物理与电子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工作;张媛【3】提出的基于项目参与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等。

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在政府报告中提出。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入工匠精神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宣传工匠精神,提高学生吃苦耐劳、乐观进取、追求卓越品质的工匠精神是至关重要的。

虽然我国高职院校学者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了,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将工匠精神加入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研究少之又少。我国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有大批的能工巧匠,技艺精湛的鲁班、“游刃有余”的庖丁、衣被天下的黄道婆、铸剑鼻祖欧治子、微雕大师王叔远等等。育匠人是传承工匠精神的基础。工匠精神,匠人为基。技能人才是工匠精神的主要传承者、实践者、创新者。

二、高校化工专业校内微型化工厂的建立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有大量的实验操作,产品设计在创新创业提供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化工专业并没有发挥其优势,只停留在基础实验,基础操作。校内微型化工厂融入了工匠精神,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平台。

校内微型化工厂的学生首先要经过创新实验的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然后开始承接设计项目,参与产品研发。工厂的工作过程中,学生绝不是简单进行产品的生产、技能的操作,必须要了解生产实践,进行市场调研,满足用户的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通过前面的培养,校内微型化工厂的员工已经具有参与指导教师项目和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的创业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微型工厂不仅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还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创业训练,真正做到产学结合、以培养具有创造力、创新力的的新型工匠为目标。

但微型化工厂绝不是不只是简单进行产品的生产、技能的操作,同时还结合了行业特点和专业性质,指导学生生产实践、市场调研、产品推广,为学生今后就业、创业奠定坚实基础,把“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朴实无华、甘于奉献,同心协力、勇承重载”的精神融入学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以培养具有创造力、创新力的的新型工匠为目标。

三、校内微型化工厂建立的意义

1. 将专业知识与生产生活实完美结合,通过工厂的建立让学生真正了解化工,融入化工生产,让学生热爱自己的职业,树立对化工行业发展前景的信心,早日成为合格工匠;

2. 亲历化工产品研发,让学生独立完成查阅资料、拟定方案、样品制备和性质检测等一整套工作,通过工作学生既了解掌握化工产品工艺流程和工艺要求,又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最重要是培养学生崇尚事实、尊重科学、尊重技术的工匠精神;

3. 将教师的科研项目纳入到微型化工厂中,既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又为专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自然地把学生打造成基础型、操作型、综合型、设计型、应用型的多层面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4. 结合国家创新创业大赛标准,设计研发微型化工厂的产品,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为毕业后的创业就业奠定基础。

四、校内微型化工厂可能带来的收益

1. 校内微型化工厂的建设将成为专业技能训练基地、企业员工岗位培训基地、职业资格与技术能力等级认证培训基地、与企业相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实践基地,实现教学、培训、生产、产品研发四大功能,起到教学的辐射与示范作用。

2. 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专业认同感。校内微型化工厂的建设使学生亲自投入到“学、产、销”三位一体的实践创业全过程中,既完成了创业的各个任务流程,体会到创业的乐趣,也对自己的专业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和定位,为毕业后发挥专业优势进行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收获丰富的创业实践案例,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校内工厂的建立,能够给参与创业指导的师资团队带来丰富的创业实践案例,这些对于创业师资队伍来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既提高了他们的整体教学水平,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结语:

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当下,强调创新创业与工匠精神的结合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但由于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各专业的特点不同,所以具体做法也不尽相同。以微型化工厂投石问路,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恩妹,试论“多元化、立体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7(29):24-25;

【2】李 春 海,“基地 + 团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J], 泰 山 学 院 学 报,2017(4):141-143;

【3张媛,基于项目参与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17(9):402-403;

作者简介:周新新 1984年9月 女 讲师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化工类职业教育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000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实践项目《创新驱动、工匠精神背景下校内微型化工厂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JGZY049;项目类别:一般研究)的研究成果。

论文作者:周新新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校内微型化工厂建立的研究论文_周新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