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审计事项、审计意见与审计报告信息含量论文

关键审计事项、审计意见与审计报告信息含量

许嘉麟1刘儒昞2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 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审计治理与风险控制研究中心研究员)

【摘要】 文章以2016—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以累计超额收益率衡量市场反应,运用事件研究法探讨关键审计事项是否带来投资决策相关增量信息,并结合审计意见的信息浅析审计意见对关键审计事项信息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能显著提高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进一步研究发现,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会降低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含量。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投资者和审计师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关键审计事项;新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信息含量

一、引言

审计报告作为投资者和审计师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审计信息传达的主要载体,会影响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早期的审计报告是放任自由式的,没有准则予以规范,审计师对报告的格式和内容都有自主决定权。为了提高审计报告的可比性和一致性,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统一模版和内容的传统审计报告,并一直沿用至今。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和层出不穷的财务舞弊案件发生,传统审计报告的弊端逐渐显露。一方面,传统审计报告信息含量少。由于传统审计报告的“三段式”结构,投资者仅能获得一个“高度浓缩”的审计意见。另一方面,审计报告同质化严重。传统审计报告“通过/不通过”(pass/fail)的模式,只能提供有限、单一的鉴证作用,投资者无法从注册会计师的来源获取更多投资相关的实质内容。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12年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发布了一份题为“改进审计报告”的征求意见邀请函,提出了审计师可以报告额外信息的建议。2013年6月,英国财务报告理事会(FRC)发布了修订的审计报告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披露重大错报风险(RMM)。2015年1月IAASB发布了新修订的审计准则,标志着历时数年的审计报告改革完成。2016年12月,财政部正式颁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等12项新制定和修订的准则。各国新的审计报告准则最核心的要求本质上都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有明确的责任沟通关键审计事项,旨在通过提高已执行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增加审计报告的沟通价值。这为研究审计报告改革的结果提供了契机。

新审计准则下,审计意见段和关键审计事项段是最能体现不同公司审计报告差异的地方。尽管关于关键审计事项和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学界已有不少研究和讨论,但目前鲜有将二者结合研究不同审计意见下关键审计事项信息含量差异的文献,对该问题的探讨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新审计报告中关键事项段的信息含量,也为准则的制定者提供一定的结果反馈和改进建议。

二、文献回顾

(一)国外研究回顾

国外的研究主要是以实验研究和实证研究为主。Christensen et al.(2014)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段比标准审计报告、内容一样的关键审计事项段或在脚注列示的关键审计事项段更容易改变投资者的决策[1]。Sirois et al.(2018)等则使用了眼神监视(Eye Tracking)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关键审计事项影响了阅读者搜寻信息的行为,并增加了阅读者对财务报告中信息的注意力[2]。Reid et al.(2015)对英国的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新审计报告准则显著降低信息不对称性,特别是对于信息透明度较弱的公司来说[3]。Köhler et al(2016)以商誉减值事项为例,测试关键审计事项(KAM)的信息交流价值,结果发现更谨慎的商誉减值关键审计事项可以使专业投资者更好地评估一家企业的经营情况,也就是说对专业投资者而言,关键审计事项段具有信息含量。但同时,Köhler et al认为,对非专业投资者而言,关键审计事项不能提供增量投资信息[4]。Carver and Trinkle(2017)认为,非专业投资者较少关注审计报告,因而审计报告未带来决策有用的信息[5]。Lennox et al.(2018)发现,在短期时间窗口内,投资者并未对重大错报风险(RMM)的披露具有积极反应;而在长期时间窗口,尽管RMM带来增量信息,但由于投资者已经提前通过其他途径了解了一些要披露的风险,导致RMM信息含量不高[6]

(二)国内研究回顾

国内学者的意见也不一致。有学者认为关键审计事项能带来增量信息,有利于投资决策。唐建华(2015)通过对IAASB的审计报告改革进程的回顾,认为新准则有助于提高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和审计透明度,提高审计质量和对审计价值的认同[7]。张呈(2017)等学者对关键审计事项影响投资决策的途径进行了研究,结论是关键审计事项可以直接影响投资者决策,也可以间接通过检验改进的审计报告模式是否影响使用者感知的审计师独立性、法律责任等影响决策[8]。王艳艳等(2018)通过事件研究法和多元回归分析对我国A+H股上市公司新准则下的审计报告进行研究,验证了关键审计事项段能显著提高审计报告的沟通价值[9]。王旭东等(2018)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也有学者研究认为关键审计事项未能带来增量投资信息[10]。冉明东等(2017)认为现阶段关键审计事项存在披露不够细致、过于笼统的问题,对投资决策的作用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11]。李小娟等(2017)研究认为,注册会计师有可能会仅仅是为了应对合规要求,造成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存在质量不高的现象[12]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创设好科学探究的气氛,对学生们敞开爱的心扉,挖掘学生更多的潜能与课堂激情,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参与,就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三)文献评述

由以上可知,已有文献中,对于关键审计事项是否能提高沟通价值、是否具备增量信息还存在争议。国内已有的研究中,样本选取大多仅限在A+H股上市公司,样本量相对较小,影响了研究结论的可推广性,同时,尚未见到有文献将审计意见和关键审计事项结合,来探讨关键事项段影响报表使用者信息传递的机制。

土壤质地为均一细砂土,表面相对平坦,地下结构较为简单,少有反射层,且盐碱含量较高,对信号的衰减也比较明显,难以获取自然反射层信号,仅可提取地面直达波信号,因此,在这里仅使用地面直达波模型获取近地表平均土壤水分。

三、假设提出

新审计报告准则规定,2017年起A+H股公司采用新审计报告,2018年起所有A股公司采用新审计报告。因此,本文选用2016—2017财年作为样本期间,采用2017年未同时在H股上市的A股公司作为实验组,2016年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过滤掉金融行业公司、ST公司、窗口期内停牌的公司,剔除存在缺失值的记录后,共得到可研究的样本数共4 688个。其中,被出具了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样本共4 593个,被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样本共95个。

为了检验审计意见类型对审计信息含量的影响,本文将样本按照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和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分为两组并按照上述模型进行回归。此分组相当于模拟报告使用者先接受到不同类型审计意见信息后,再接受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的实验过程。表4中的回归结果显示,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样本中,变量KAM的系数为0.039,且在1%的水平显著。关键审计事项提高3.9%的累计超额收益率,提高了信息含量,且该信息会引起市场的积极反应。而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样本中,变量KAM的系数为0.028,小于0.039且不显著,说明非标准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不能给报告使用者传达增量信息。假设2得以验证。

(1)计算i股票在年报首次公告日后第t天的日回报率Ri, t ,以及市场指数的回报率Rm, t 。若该上市公司在上交所上市,则使用上证指数作为市场指数;若在深交所上市,则使用深成指数。

参照已有文献[9]的做法,本文的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是否四大审计(Big4)、机构持股比例(Inshld)、高管持股比例(Maghld)、经营性现金流(CFO)、市账比(MB)、被分析师关注度(Analyst)、未预期盈余(UE)。详见表1。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传统审计报告仅在审计意见方面具有差异,而绝大部分的审计意见是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其形式和内容千篇一律,两页纸的审计报告几乎不能带来足够的增量信息。路军等(2018)认为,传统审计报告阻碍了信息在审计师和投资者之间的流动,无助于公司管理层和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缓解[13]。阚京华等(2018)提出,关键审计事项为财务报表使用者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审计相关事项提供了基础,进而提高了审计报告的沟通价值[14]。冉明东等(2017)分析了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及其应对的文本内容,认为注册会计师在撰写关键审计事项段时,内容上大多运用了定量分析、分点阐述的方法,形式上采用表格,提高了报告的可理解性,增加了报告的信息含量[11]。根据信号传递理论,该事项会向资本市场传递信号,能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决策相关信息。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另有研究发现BDNF可以迅速的增强肝内的胰岛素信号传导使糖尿病小鼠的血糖下降。Meek等[10]利用示踪技术发现大脑脑室中的BDNF可通过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并进一步抑制肝葡萄糖输出,同时不影响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以达到降糖的目的。更多的研究表明不论是糖尿病动物模型或是糖尿病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都与胰岛素抵抗、血糖水平降低、脂质代谢减弱呈正相关[11]。

本文的所有数据来源于Reset和CSMAR数据库,其中,计算CAR所涉及到的年报披露日及机构投资者数据来源于Reset数据库。

(二)基本模型

为了检验关键审计事项段是否具有增量信息,本文借鉴了王艳艳等(2018)[9]和Menon and Williams(2010)[15]的模型:

其中,CAR 为累计超额收益率;KAM 为二元变量,2017年的样本取1,2016年取0。

1.被解释变量

(三)变量定义及说明

2017年10月,马云在杭州建立了第一座智能加油站,在智能加油站中,从进入、加油、支付、离场,都不用一个服务员,完全由智能机器服务。该加油站可以分析出到访车型构成、油类需求情况、平均加油时间、真实油耗数据……从而为顾客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含量进行检验。以样本公司2016或2017年年度报告(含审计报告)首次公告日作为事件日,选择事件日前后5个交易日构成事件窗口。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选择累计超额收益率(CAR)作为审计报告信息含量的替代变量。陈汉文等(2002)[19]及王艳艳等(2018)[9]研究认为,在我国证券市场,相较于市场模型法,市场指数调整法也可以较为可靠地测试股价受事件影响的程度。所以,本文采用市场指数调整法来计算CAR。其计算步骤为:

如前文所述,关键审计事项和审计意见是审计报告中能够实现差异化的地方。Menon and Williams(2010)指出,标准审计意见带来积极的市场反应,而非标准审计意见带来消极的市场反应[15]。那不同的审计意见类型,是否会对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含量造成不同的影响呢?首先,审计意见作为高度浓缩的信息,会影响审计报告阅读者对整个报告基调的把握。张继勋(2011)对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实验研究结果指出,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下,投资者对重大错报风险的感知度最低,投资可能性最高;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下,投资者对重大错报风险的感知度最高,投资可能性最低[16]。袁小勇(2006)等提出,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附注中,公司会面临信息披露的首因效应① 首因效应,也称优先效应,指的是在信息呈现顺序中,首先呈现的信息比后来呈现的信息在印象形成中有更大的权重。 和近因效应② 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 。[17]张玉婷等(2007)通过实验发现,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对认知产生影响,财务报表信息披露中,先出现的信息对投资者的影响显著大于后出现的信息,首因效应显著[18]。同理,审计报告先出现的信息会让阅读者对后出现的信息形成“先入为主”的看法,或审计报告中首先呈现的信息比后来呈现的信息在印象形成中有更大的权重。大多数新审计报告中,正文首段就是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含强调事项段),关键审计事项在其之后。因此,在非标准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的作用极有可能受到之前已经出现的非无保留审计意见和强调事项段等其他段前信息的影响,进而降低其信息含量。

(2)计算日超额收益率。

(3)将窗口期内的日超额收益率求和,得到累计超额收益率。

重视效率这一视角目前已经达成共识,它也是我国农业大数据的发展和努力方向,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从2个方面采取措施,第一是提高数据挖掘和深度应用能力,即使拥有全数据,如果没有处理分析能力,效率提升也无从谈起,因此要开展农业大数据智能学习与分析模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掌握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数学建模、深度学习等技术。第二是需要农业领域的大数据人才,也就是懂得用大数据技术和思维去解决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难题。第三是调动激发相关公司企业的研发力量,它们对市场的嗅觉灵敏,重视研发到应用的转化,重视实际效果,相比较政府,公司企业在提升大数据效率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具体而言,机械电气设备中的绝缘电阻是设备主要参数,如果绝缘电阻没有满足电气设备运行标准,就极有可能出现电气故障等问题[1];温度同样也是机械电气设备中的重要运行参数,当设备周围温度出现异常升高或降低的情况下,就极有可能造成设备构件因冻胀作用出现变形情况,对设备运行的稳定性造成极为不利影响。

表1 变量说明

2.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

2018年10月29日,第五届国际“我们的海洋大会”(Our Ocean Conference 2018) 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开幕。来自7个国家的6位总统和1位副总统、36名部长级官员以及来自70多个国家的190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受美国环保协会(EDF)和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CANGO)的邀请,本刊记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印尼总统佐科维(Jokowi)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H2:非标准审计意见会降低关键审计事项带来的增量信息。

五、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是所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2017年和2016年分别有2 371和2 317个上市公司样本。从表中数据得知,2017年年报公告日前后5天的事件窗口内,样本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均值为2.4%,其累计收益为正,市场对该事件的反应是积极的。而2016年相同的事件窗口内,样本累计超额收益率为-1.6%,其累计收益为负,说明市场对该事件的反应是消极的。两年的均值差代表关键审计事项改变了审计报告所传达的信息,也增强了读者对审计报告中利好消息的理解能力。

(二)回归分析

1.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含量

表3为对所有样本回归的结果,变量KAM的系数为0.039,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了使用新审计报告准则后,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会显著提高3.9%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关键审计事项增加了审计报告中的信息,验证了假设1。且其包含的信息能引起市场积极的反应。

2.审计意见类型对关键审计事项信息含量的影响

首先,参考黄茂兴和李军军对于技术进步的分析模型[5],从Cobb-Douglas生产函数入手,考察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作用:

H1: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关键审计事项能够显著提高审计报告信息含量。

在统计综合评价中,权重的大小反映了评价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权重越大则该指标的重要程度越高,对整体的影响就越大。反之权重越小则该指标的重要程度越小,对整体的影响越小。对汾河流域节水灌溉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时,体系中指标的权重直接影响到节水灌溉发展水平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选择合适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至关重要。

表3 关键审计事项与市场反应的回归结果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描述性统计

表4 不同审计意见类型与关键审计事项的增量信息

六、稳健性检验

(一)变更累计超额收益率的事件窗口

为了排除事件窗口期长度对结果的影响,本文也将事件窗口调整为年报公告日前后3天(CAR3)和10天(CAR10)进行回归。对于H1,表5的结果说明,关键审计事项能提高审计报告信息含量这一结论不变,且窗口期越长,KAM的系数越大,说明市场的反应能持续两个交易周或以上。这可能的原因是随着时间的变长,投资者对审计报告中的信息消化能力会增加。对于H2,如表6,窗口期为年报公告日前后3天时,非标准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含量比标准审计报告低,结论与前文一致;但窗口期为公告日前后10天时,KAM在标准和非标审计意见两组样本中,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非标准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也含有增量投资信息,这与上文的结论相反。潜在的原因可能是投资者经历了更长的时间消化信息,或从其他渠道得到了额外的信息,降低了投资者受非标准审计报告中首因效应的影响程度。

表5 事件日前后3天和10天的市场反应

表6 事件日前后3天和10天不同审计意见对增量信息的影响

(二)排除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

除了增量信息,市场的反应还可能是因为非专业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所导致的。根据Daniel(1997)[20]和Odean(1998)[21]的研究,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性程度往往强于个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相对更容易出现行为偏差。为了排除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带来的结果偏差,本文将样本按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分为两组,低于平均水平① 在所有样本中,机构持股比例的平均水平为43.23%。 和高于平均水平,样本量分别是2 229和2 459,并对样本进行分组回归。如果高机构持股比例的样本KAM系数不显著或显著低于低机构持股比例的样本,就说明市场的反应受到了非理性投资者的影响。表7为回归结果,低机构持股比例和高机构持股比例两组样本中,变量KAM系数分别为0.050(t=13.48)和0.029(t=9.34),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市场反应一定程度上有可能是因为不成熟投资者的非理性反应,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但不改变关键审计事项显著提高了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的结论。

七、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关键审计事项能带来增量信息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主要成果,是审计师与投资者的主要沟通方式。新的审计准则要求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增加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然而,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关键审计事项是否能提供增量信息还有待实证研究的检验。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能显著提高公司的超额收益,因而得出了关键审计事项能提供增量投资信息的结论。这主要是因为关键审计事项能提供更多的报表层面的实质信息。相较于以往的“通过/不通过”式(pass/fail)审计报告,新审计报告提供了更多经过审计师专业判断的信息,增加了审计师与投资者沟通的信息含量,也侧面说明了审计报告改革能提高审计报告的沟通价值。

表7 机构投资比例与关键审计事项的增量信息

2.审计意见对关键审计事项信息传递的影响

4.提供富含维生素B1的全价饲料,添加优质青草、发芽谷物、麸皮、米糠或饲用酵母等。幼龄动物给予足量的全奶或酸奶,或根据动物的生理需要及时在日粮中添加或补充硫胺素,剂量按每千克饲料添加5~10 mg计算。(由于维生素B1缺乏会引起极度厌食,有时试图通过在饲料中添加进行治疗效果不佳)。

本文进一步对审计意见和关键审计事项的共同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审计意见含有信息含量,非标准审计意见会带来消极的市场反应。由于非无保留审计意见会引起投资者感知到更高的重大错报风险,受到投资者阅读审计报告时的心理因素影响,在非标准审计意见后的关键审计事项带来的信息往往会失效。从上文的回归结果来看,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样本KAM系数显著,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样本KAM系数不显著,这一结论得以证实。

(二)政策建议

1.财务报告使用者应该重视审计报告中的关键事项段

关键审计事项含有增量投资信息,能提高投资者对年报信息的理解能力和效率。因此,投资者在阅读审计报告时应重点研究关键审计事项段的内容,并了解其审计应对,从而能更快速把握众多经营成果中的重点信息,达到与审计师沟通的目的。在理解关键审计事项时,还可以将关键审计事项的内容和财务报表及附注中披露的对应信息对比、稽核,以挖掘到影响投资决策的会计信息。此外,报告使用者在使用非标准审计报告时,心理上容易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认为非标准审计报告中的信息质量不高,从而忽略了关键审计事项的内容,或对其产生认知偏差。所以,在面对非标准审计报告时,阅读者应该克服刻板印象,更应该理性地对关键审计事项进行解读,从而提炼出决策有用的信息。

2.审计师应当重视审计报告中关键事项段的撰写

在确定关键审计事项时,审计师需要充分考虑准则及应用指南的要求,提供最重要的审计事项及真实地记录审计应对。特别是非标准审计报告,要充分考虑出具非无保留审计意见的缘由和强调事项段的内容,及其对确定关键审计事项的影响,维持关键审计事项的原有属性和目的,单独沟通关键审计事项,使其能够在报告中得以适当地突出显示。同时,在审计意见的表达上,尽量避免笼统、含糊、模棱两可的表达,传递出最真实的信息,合理利用数据定量分析,避免冗杂的句式,提升投资者对审计报告的理解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Christensen B E,Glover S M,Wolfe C J.2014.Do Critical Audit Matter Paragraphs in the Audit Report Change Nonprofessional Investors’Decision to Invest?[J].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33(4).

[2]Sirois L P,Bbdard J,Bera P.2018.The Informational Value of Key Audit Matters in the Auditor’s Report:Evidence from an Eye-Tracking Study[J].Ssrn Electronic Journal.

[3]Reid L C,Carcello J V,Li C,et al.2015.Impact of Auditor and Audit Committee Report Changes on Audit Quality and Costs:Evidence from the United Kingdom[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4]Köhler A,Ratzinger-Sakel N V,Theis J.2016.The effects of key audit matters on the auditor’s report’s communicative value: 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investment professionals and non-professional investors[J]. Available at SSRN 2838162.

[5]Carver B T,Trinkle B S.2017.Nonprofessional Investors’Reactions to the PCAOB’s Proposed Changes to the Standard Audit Report[J].

[6]Lennox C S,Schmidt J J,Thompson A.2018.Is the expanded model of audit reporting informative to investors? Evidence from the UK[J].Evidence from the UK (June 18,2018).

[7]唐建华.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审计报告改革评析[J].审计研究,2015(01): 60-66.

[8]张呈.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提高了审计报告信息含量吗?[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7(11): 70-73.

[9]王艳艳,许锐,王成龙,等.关键审计事项段能够提高审计报告的沟通价值吗?[J].会计研究,2018(06):86-93.

[10]王旭东,程安林.关键审计事项段信息含量实证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8(10):51-55.

[11]冉明东,徐耀珍.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改进研究——基于我国审计报告改革试点样本的分析[J].审计研究,2017(05):62-69.

[12]李小娟,翟路萍.新审计报告准则下CPA披露无效信息的动因分析[J].会计之友,2017(18):107-109.

[13]路军,张金丹.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初步研究——来自A+H股上市公司的证据[J].会计研究,2018(02):83-89.

[14]阚京华,曹淑颖.基于审计报告变革的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8(10):68-72.

[15]Menon K, Williams D D.2010.Investor Reaction to Going Concern Audit Reports[J].Accounting Review,85(6): 2075-2105.

[16]张继勋,周冉,孙鹏.内部控制披露、审计意见、投资者的风险感知和投资决策:一项实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1(9): 66-73.

[17]袁小勇.财务报告窗饰研究[M].2006.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

[18]张玉婷,郑杲娉.报表信息披露的“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实证研究[J].技术与市场,2007(10):40-42.

[19]陈汉文,陈向民.证券价格的事件性反应——方法、背景和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应用[J].经济研究,2002(01):40-47.

[20]Daniel K,Grinblatt M,Titman S,et al.Measuring Mutual Fund Performance with Characteristic-Based Benchmarks[J].Journal of Finance,2012.52(3):1035-1058.

[21]Odean T.Are investors reluctant to realize their losses?[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8.53(5):1775-1798.

【中图分类号 】F239

责编:梦超

标签:;  ;  ;  ;  ;  

关键审计事项、审计意见与审计报告信息含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