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市场对建筑工程专业BIM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就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要求高校必须对传统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构建真正适应BIM技术人才培养标准的人才培养体系。本文就针对高校建筑工程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前言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方面给建筑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导致建筑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建筑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开始重视BIM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要从根本上提高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领域的应用效果,就必须从教育领域的BIM技术人才培养着手,通过改进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支专业化、科学化的BIM技术人才队伍,进而更好地满足建筑市场的需求。
1 BIM技术简介
所谓BIM技术,指的就是一种建筑信息模型,它是在现代工程建设管理领域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数字化手段,经过构建信息模型,可将所有项目的详细信息整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在项目筹划、实施等各个时期的信息及时交流和沟通,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参与建设的主体创造共同合作的前提条件,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建筑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减少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项目的造价,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我国住房建设部门在颁布的“十二五”信息化发展方针就特别强调,应将BIM技术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领域,并进一步提高其普及程度。
2 建筑工程专业BIM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的现状看,我国的BIM技术人才十分缺乏,但是建筑行针对BIM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很高,为此,我国许多高校近几年逐渐加强对BIM教学的研究,一些院校甚至设立了专门的BIM技能等级考试以及各种各样的BIM技术应用大赛,给高校学生BIM技能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一些知名的本科院校也开始走上校企合作的道路,积极加大对BIM工程的研究力度。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高校在BIM课程上的探索仍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在专业教学方面,由于缺乏经验,许多院校在教学能力上参差不齐,有关BIM实训基地的建设也还处于摸索、探寻的阶段,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现代工程领域的发展,最大限度满足企业BIM人才的需求,就必须意识到当前建筑工程专业BIM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成本高昂。当前,不少高校都设有专门的实训基地,这可以为BIM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利的空间环境,但是还需要对BIM实训所需的软件、硬件等进行更新或者改造,并配备专业素质较高的技术培训人员,同时,由于许多教师在之前没有接触过BIM的相关软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其进行培训,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综合上述这些因素可以看出,建筑工程专业BIM教学所需投入的成本非常高。
第二,BIM专业教材及课程相对匮乏。现阶段,我国建筑市场上有关BIM的专业资料只有两种,一种是以软件操作内容为主的实用性资料,它以软件用户以及供应商为最主要的购买者;第二种是以阐释BIM技术内涵及其使用情况的基础性资料,它的销售定位对象是项目管理者或企业管理者。显然,上述两类图书资料在内容上都过于单一,并不符合BIM技术的综合性特点,由此可见,BIM相关专业教材以及课程还需在今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建筑工程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的对策
3.1 建立BIM仿真实验室,引入BIM相关课程
从当前建筑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BIM技术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量的扩大,高校相关课程的改革也提上了日程,BIM本身就具有自身的专业特色,应在学校中专门开设课程进行讲授,而不应当将其作为CAD课程的一个延伸,我国的BIM课程建设可适当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BIM仿真实验室,并加大BIM课程建设力度,以促进BIM教学质量的跨越式提升。
3.2 加快解决BIM技术人才培养的资金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高校在BIM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所面临的资金问题,就必须从企业、学校和政府三个方面着手,首先,企业应积极出资,与学校进行合作,构建企业BIM技术人才库,这样不仅企业可以得到更多专业对口的BIM人才,学校也能有更多用于办学的资金,可实现校企双赢。其次,政府应当加大对高校BIM技术人才培养的资金支和政策支持,组建BIM技术交流协会,并为相关教师提供更多的免费培训机会。
3.3 建立BIM工作站,加强与BIM相关企业合作,促进校企合作
BIM本身就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加强与BIM相关企业的合作,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打造BIM工作平台,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促进他们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
3.4 开设BIM方向毕业设计,培养BIM人才
通过将BIM纳入到毕业设计内容之中,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确定与建筑工程专业BIM技术相关的研究课题,在论文设计中充分发挥创新精神,通过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并开展实践调查,获取最新的技术信息,进而促进建筑工程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3.5 将工程项目引入BIM课堂,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教学
基于建筑工程专业BIM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特征,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相关的工程项目,加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所学课本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进而从根本上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3.6 参加“BIM全国设计大赛”,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高校可适当组织一些有关建筑工程专业BIM技术创新的竞赛,让学生通过比赛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同时,还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BIM全国设计大赛”,并安排教师协助其完成比赛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这样就能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4 学习曲线在BIM 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的应用
学习曲线是以图形的形式表示在一定时间内获得的技能或知识的速率。学习曲线体现了熟能生巧。学习曲线是分析采购成本、实施采购降价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手段。一个人随着经验的积累会越来越熟练,学习曲线提供了使这个原理定量化的分析框架。通过校内开设的BIM g~新实践课、基于BIM 的毕业设计、BIM 竞赛以及进行培训的学生为基本考察对象,用观测统计、测验等方法实测学员们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并用统计学方法绘制出BIM 的学习曲线,为BIM 教学任务设定、进度安排提供基本依据。通过两学年的统计,利用学习曲线对BIM 创新实践课、毕业设计以及培训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进行分析,最终制定了BIM '~JJ新实践课、BIM 技能培训、BIM 竞赛以及基于BIM 的毕业设计多种形式结合的BIM 人才培养模式。
5 多种形式结合的BIM 人才培养模式
BIM g~ J新实践课通过课堂展示BIM 技术的特点以及应用案例,培养学生对于BIM 的兴趣,使同学对于BIM 具有初步的认识。通过BIM 创新实践课上的观察,鼓励对BIM 有较强兴趣的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BIM 技能培训。BIM技能培训班主要讲授BIM 的基础知识,包括运用BIM 软件建模等。前面提到,仅仅会建模不能称之为BIM 人才’因此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BIM 竞赛是检验前两种形式培养效果和训练同学综合能力很好的途径。通过参加学会以及BIM 软件商组织的BIM 竞赛等,让同学体会和学习在一个BIM项目中所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团队内部的沟通和协调。
结束语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大学阶段的专业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建筑工程专业而言,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根据行业特点紧跟国家的形势与政策以及行业发展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引导学生适应行业新发展的趋势,对于推进BIM以及建筑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尹国英.新常态下高职建筑工程专业 BIM 技术人才培养论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2):3382.
[2]赵雪锋,李炎锋,王慧琛等.建筑工程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02):53-54.
[3]王晓亮,郭荣华.新常态下高职建筑工程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24-26.
论文作者:肖长春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技术论文; 专业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高校论文; 建筑论文; 企业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