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和防控措施浅析论文_皮海燕

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和防控措施浅析论文_皮海燕

巴彦县中医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1800

摘要: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口腔黏膜溃疡和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少数患儿并发心肌炎、肺水肿、急性弛缓性麻痹和无菌性脑膜炎等,严重的患儿可以导致死亡,因此,充分了解和掌握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以及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手足口病的发生、传播以及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分析了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探讨了预防控制措施,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趋势;防控措施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于感染肠道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患者手、足、口腔黏膜部位会出现疱疹或者皮疹,并伴有发热;3岁以下儿童更容易发生重症,部分患儿可以发生肺水肿、心肌炎以及急性弛缓性麻痹等严重的并发症,病情进展迅速,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治疗措施,将导致疾病很快的传播,引起患儿的死亡[1]。本文分析了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探讨了预防控制措施,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1 手足口病流行趋势

1.1全球流行趋势 1957年,新西兰第一次报道之后,世界各国的开始流行。1958年,加拿大的Robinson成功分离出A组16型柯萨奇病毒(COXA 16)。1959年,在美国、英国发生手足口病疫情后,本病被正式命名为。美国在1972年发现了的主要病原体71型肠道病毒(EV 71)后,全球多个国家相继出现的流行,发病的主要病原体为EV 71。2000年,新加坡爆发3700多人的EV 71感染,其中3例死亡;2005年,越南发生700多例手足口病疫情,其中约25%是由于EV 71感染所致,有51例患者并发神经症状,3例患者死亡;日本是历史上记载的最多的发生的国家,有过数次大规模的流行,1969-1970年,以COXA 16感染为主,1973年、1978年均以EV 7l感染为主,1997-2000年,日本的又再次大规模的流行,不仅EV 71以及COXA 16均能够检测到,而且EV 71毒株的基因型也发生了变化。东亚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流行[2]。马来西亚2006年暴发3 269例,死亡4例。新加坡2000年发生了大规模的流行,其中有4名儿童死于肺部的并发症,为此,全国的幼儿园一度关闭。

1.2国内流行趋势 在我国,上海1981年首次报道之后,全国多数省份均相继出现,比如北京、天津、湖北、吉林、山东等。1983年北京发现流行,发病人数约60多例,主要是COXA 16感染。同年,天津也发生了COXA 16感染的流行,发病7000余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995年的武汉、1998年的广东均分离出EV 71病毒。1998年,台湾在1998年发生了129 106例、重症405例、死亡78例的大规模流行,病因主要是EV 71感染。2008年,全国共有28个省市累计报告488 955例病例,其中死亡病例12例,均以5岁以下的婴幼儿为主[3]。

2 手足口病流行特征

2.1传染源以及传播途径 人是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传染源是HFMD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该病的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或是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的皮肤、疱疹液传播,主要通过飞沫、唾液、粪便以及污染的水和食物等途径。在患者发病后7d的传染性最强,1-2w病毒自咽部排出,3-5w病毒从粪便中排出,大量的病毒存在于疱疹液中,疱疹破溃时病毒溢出,部分痊愈的患者的粪便内的病毒可以存活数月[4]。如果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以通过水源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医疗器械的消毒不合格也可以造成病毒的传播。

2.2流行季节分布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HFMD,一般每隔1-2年,就会出现一个大约持续2年左右的疫情的高发期,而且每次的流行毒株都不尽相同。不同地区的季节分布也不十分相同,我国的高发季节是在每年的5-7月,冬季较为少见,常呈现暴发流行后散发的状态。

2.3人群分布 HFMD在各个年龄段均可以发生,但是主要是在5岁以下的儿童多发,3岁以下的婴幼儿的重症和死亡率也较高。由于幼儿园和托儿所是儿童聚集的场所,因此,在这些地方容易造成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3 防控措施

3.1控制传染源 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控制传染源。应该及时为儿童做好体检工作,特别是托幼机构,应充分做好每日的晨检,及时发现患儿,及早进行隔离,严格消毒措施,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2阻断传播途径 对于发现的患儿,为了防止进一步的传播扩散,应当及时、有效的切断传播途径,将患者有效的隔离至防控指南中规定的时间;对患者的日常用品、餐具、衣物、被褥等安装正规措施进行消毒;患儿的呼吸道泌物、粪便以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3.3易感染人群的防护 大力宣传HFMD的防控知识,使人们,尤其是儿童家长以及幼儿园的老师充分了解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家长应勤给孩子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充分的洗手。托幼机构要保证室内的通风,定期进行消毒,保证食品卫生,保持幼儿的个人清洁。在流行季节,家长应尽量避免带领儿童去通风效果不好的公共场所,以防儿童被感染。

3.4掌握治疗措施 HFMD的治疗主要是控制病毒感染以及对症治疗为主。重症患者要及时住院进行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死亡率。

4 总结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儿童。由于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HFMD的方法,因此,早期的预防控制以及健康教育措施显得十分重要。正确的认识HFMD,充分的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是防控HFMD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利英.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控制探讨[J].健康之路,2013,12(5):97-98.

[2]王重建,贾梦丹,于二曼,等.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及预防控制对策探讨[J].河南医学研究,2010,19(4):485-487.

[3]刘学文.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和预防控制对策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16):159-160.

[4]邵惠训.手足口病的现状与展望[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0,17(3):74-78.

论文作者:皮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1

标签:;  ;  ;  ;  ;  ;  ;  ;  

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和防控措施浅析论文_皮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