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浩 李野 何黎菲 李中成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本文结合天津市电力公司计量技术发展状况,针对“集中仓储管理、统一检定、统一配送”管理目标的实现,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条码扫描技术,以电能计量业务的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核心,全面统一业务流程,规范工作界面,顺畅运作机制,建成“大营销”计量管理体系,建立适合“营配调一体化”的计量现场技术支撑模式,实现营销业务的末端融合,实现了计量专业化管理县公司的延伸覆盖。
关键词:计量;集约化;管理;构架
0 引言
电能计量在电力生产、销售、电网运行及其他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用电量的迅猛增加,电能计量的作用越发重要,社会对电能计量公平、公正 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1],正确、合理地配置电能计量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十二五”期间,以电能计量业务的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核心,实现了计量专业化管理县公司的延伸覆盖。“十三五”期间,国家电网全面建设以“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智能计量体系,实现生产调度、运行管理、现场作业、质量监督、数据采集、用电服务等全业务、全设备、全要素的智能管理,实现电能计量集约化管理势在必行[2], 本文根据公司的不同情况,进行了架构设计。
1 组织架构设计
1.1国网公司组织架构
围绕营销集约化建设,设立总部营销部,并在中国电科院增设营销技术研究、能效测评机构;在国网能源研究院增设营销发展研究机构。总部营销部负责营销计量业务归口管理,计量工作关键指标、核心业务、重要环节监控、分析和评价;计量体系建设、计量标准管理、计量检定授权申请、计量监督、电力行业实验室认证认可评审管理、计量装置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与管理等。
中国电科院:负责建立公司电能计量、电测计量、高压计量最高标准,电能计量、电测计量、高压计量量值传递及计量专业技术管理、技术监督和业务指导等;负责营销前沿技术、关键设备研究,营销自动化系统业务应用、稽查监控业务分析挖掘及技术支持;负责能效管理相关业务开展及技术支持、节能服务与能效管理技术标准规范研究、节能量测评服务等。
国网能源研究院:负责营销战略、业务发展、市场拓展、优质服务策略以及营销政策、法规研究等。
1.2 省(直销市)公司组织架构
国家电网公司全力推进营销集约化建设,在省公司层面设立“一部两中心”(营销部、省95598供电服务中心、省计量中心)。
1)营销部:计量体系建设、计量标准管理、计量技术管理、计量检定授权申请、计量监督、计量故障差错调查和处理、计量装置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与管理等。
2)市供电服务中心:负责95598电话及网络服务、营销自动化系统业务应用及稽查监控业务分析与挖掘、有序用电相关业务支撑、220千伏及以上业扩报装以及110(66)千伏供电方案审查等省级集中业务执行。
3)市计量中心:负责计量器具检定配送等省级集中业务执行。具体业务划分如下:
运营管理业务:生产计划管理,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计量印证统一定制和管理,电能表、低压互感器和用电信息采集设备的配送等。
技术管理业务:计量技术监督管理,质量体系管理,计量装置质量分析,贸易结算计量器具仲裁检定,计量新技术应用和研究等。
标准量传业务:电能计量、电测计量、高压计量标准量值传递等。
室内检定业务:电能表、低压互感器和用电信息采集设备的检定检测、质量抽检等。
现场检验业务:重要关口及大客户电能计量装置投运前管理、装拆及现场检测、周期检定(轮换)、故障分析与处理,区(县)公司电能计量装置监督抽检等。
1.3省(直销市)公司所属地市公司组织架构
设立营销部、客户服务中心。实际运营中,营销部与客户服务中心合署。考虑95598电话服务省级集中,在地市检修公司应配套设立抢修类工单接受、派发、督办、反馈机构。
营销部(客户服务中心)负责直供区以及所辖县公司营销职能管理,负责35千伏供电方案审批,负责地市城(郊)区客户、所辖直供直管县公司35千伏以上客户营销业务执行,负责城郊农村供电所业务管理。对部分地市划县并区的区域,可设置客户服务分中心。电能计量业务方面承担以下职责:城区客户、城郊10千伏及以上客户、直供直管县公司35千伏以上客户、辖区内关口(含非统调电厂、趸售供电、地市供电及内部考核关口)电能计量装置和用电信息采集设备的投运前管理及装拆、周期轮换、故障处理、设备现场检验(检测);故障、异常或客户申诉计量器具的检测比对、技术分析;二级表库管理;通过技术支持系统执行有序用电方案等。
农村供电所业务:辖区内业务受理,低压客户业扩报装、用电检查、反窃电、抄表收费、计量装拆、优质服务等。
如设有客户服务分中心,则负责辖区内业务受理,10千伏及以下客户业扩报装、用电检查、反窃电、有序用电、抄表收费、计量装拆、优质服务等。
1.4 天津计量集约化组织架构设计
天津市电力公司认真落实“四化”要求,基本形成建立专业化、扁平化的营销组织架构。计量中心作为电科院管理下的二级专业机构,负责公司电能计量、电测计量、高压计量标准量值传递,负责计量技术监督、服务和计量业务支撑;负责电能表、计量用互感器和用电信息采集设备的检定、检测、配送;负责计量中心及二级表库管理;负责公司电能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负责公司层面供电关口及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电力客户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维护管理和用电信息采集;负责开展电能计量装置安装质量监督抽检;负责各类计量印证统一定制和管理等业务;负责新型营销业务有关计量技术的研究。根据业务需要,计量中心内设综合管理室、运营管理室、技术质检室、标准量传室、室内检定室、现场运维室、配送室7个业务部门。
2 技术构架设计
2.1 采用“四线一库”计量生产自动化技术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大营销”计量管理体系要求和省级计量中心建设原则,将地市、县公司承担的计量器具检定、配送及资产管理业务向省(直辖市)级集中,实行计量器具集中检定、配送,资产统一管理,建成低压电流互感器自动化检定系统、单相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三相电能表自动化检定检测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终端自动化检定检测系统、智能立体仓储系统,即“四线一库”系统,全面实现了“整体式授权,集中式检定,智能化仓储”的建设目标。
2.2 运用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总体架构分为总部、省(市)公司两级,作为计量生产调度平台上的高级应用,沿用计量生产调度平台的技术路线。
省级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以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为基础,通过营销基础数据平台集成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计量资产信息并实现与总部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数据共享,实现总体情况、资产状态、资产质量、资产寿命和供应商情况业务功能。
总部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以国网计量生产调度平台为基础,通过营销基础数据平台实现与国网计量中心信息化平台、省级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数据共享,实现计量资产全寿命全寿命周期管理、计量专业报表、决策支持及高级分析和计量P_CODE管理业务功能。总体构架图如下:
2.3采用用电信息采集关键技术
搭建采集管控平台,建立常态高效运行机制,深入开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深化应用和建设成果转化,全面加强营销业务执行质量监控和反窃电稽查工作,开放95598网站、“掌上电力”手机客户端、微信、支付宝等互动渠道购电业务,实现智能表客户远程充值。采集数据支撑电压监测、停电事件采集等多部门使用需求。
2.3.1完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标准化设计
全面建成并逐年完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常态开展主站功能符合度验证和检查,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完善系统架构,提升存储性能、处理能力。
2.3.2积极推动远程通信信道和本地通信信道建设
远程通信信道主要采用无线公网、光纤专网和230MHz无线专网等方式,本地通信信道主要采用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微功率无线通信和RS-485总线等方式。开展了230MHz无线宽带专网、双模通信、CATV、北斗卫星通信等技术方案的试点验证。
3 新型计量仓储配送体系
构建以中心库为核心,远程集中监控计量分库为支撑,分布式自助领用装置为延伸的计量仓储网络体系。快速推进计量库房选点规划和项目建设,完善站所计量仓储设备配置,提高计量仓储自动化和智能化应用水平。在二级库房、三级库房推广使用智能化仓储、智能周转柜等仓储系统,实现计量资产可视化、自动化管理,提高各级仓储管理的自动化水平、表计出入库效率和存储效率,满足实际用表需求。保证全市在库计量资产可跟踪、可定位、可追溯。基于“五位一体”理论梳理仓储配送全过程的业务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分工,形成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操作性强的管理规范标准,为仓储配送业务正常开展提供保障机制。
4结束语
本文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管控能力提升为目标,以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为主线,以技术进步推动管理创新,建立了以营销信息系统、计量生产调度平台(MDS)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为支撑的业务管控体系。完成省级计量自动化检定系统和检测能力建设,实施电能表和采集终端等计量器具国网集中采购,省级集中检定、统一配送,实现计量资源共享,大幅降低库存成本。通过对组织构件、技术构件设计,明确了分工,展示了技术路线,该系统已经在天津市电力公司运行,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 李熊,裘华东. 浅谈计量集约化管理在营销系统中的实现[J].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08(S1):64-68.
[2] 王玉华. 对电能计量集约化管理的思考[J]. 工业计量, 2010(S2):183-185.
论文作者:季浩,李野,何黎菲,李中成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4
标签:业务论文; 电能论文; 公司论文; 集约化论文; 资产论文; 技术论文; 寿命论文; 《电力设备》2016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