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教学创新探究论文_白宇霞

儿科护理学教学创新探究论文_白宇霞

白宇霞 山东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274300

摘要 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专业担负着培养高素质的儿科医护人才的重任,为此,要把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作为第一要务,树立"应用型人才"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汲取传统授课教学方法的优点,不断创新教育教学,采用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智能,开创高职院校儿科护理教学新局面。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儿科护理 教学创新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儿科护理专业担负着为基层乡镇和社区医疗机构培养高素质的儿科医护人才的重任,为此,就要突破儿科护理教学传统教学方式的桎梏,适应新形势需要,树立"应用型人才"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创新儿科护理教学方式

多年教学实践表明,强化教育教学方式创新,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

1、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角,老师为旁白,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答案,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学中,教师利用数字信息化技术,采用视频播放、模拟操作及图片演示启发学生将理论通过空间立体想象结合到实际动手操作中去,提高学生对临床病例的深刻理解,从而在遇到疑难病例的时候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迅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式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丰富自己的思维,拓宽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处理问题的途径。在学习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时,让学生回忆轻重感冒症状,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概念、临床表现,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学生普遍反映效果良好。

2、病例分析教学 实施病例教学能够使学生围绕病例提出问题,结合理论知识,得出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临床典型病例为主体,模拟临床实际工作的场景,对整个病例进行分析、判断、讨论,让学生思考、评估。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为例,患儿1.5岁,临床表现为皮肤青紫,发热、咳嗽2日,入院后体温38.5度,主治医生检查心前区隆起、胸骨左缘可闻及心脏杂音,指端发绀,经胸部线检查为靴型心。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病情,给合所学理论知识,做出临床诊断、护理诊断,最终讨论制订科学完善的护理措施。病例教学使学生发现问题、指出问题,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立体,并借此给学生敲响警钟,使他们增强责任感。

3、实训教学 实践表明,实训教学因其良好实效性更易实现教学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训教学中可以采用操作演示、临床见习、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及上述方法的复合运用,学生自由分组、合作共同实施某个项目,成员团结、协作,教师指导、协调。实训教学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创新意识,实现了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营造了浓厚的岗位氛围,效果显著。以模拟对心脏停搏病人的处置教学为例,目的是使学生涉足于与真实护理密切相关的现场环境,设身处地去体验生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病房、一张病床和患者、一辆抢救车、记录卡等组织模拟现场,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3-4人,每个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学生演示过程中配以录像、摄像教具,角色扮演时间一般为10分钟,表演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重点讨论表演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操作项目的熟练程度,以及漏洞和错误,这样就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加快学习的速度,提升动手能力。

4、技能比赛教学 技能比赛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荣誉感,每次比赛学生都跃跃欲试,处于极度亢奋状态,从而带动后续教学与学习。教师可以把专业技能竞赛深入到常态教学中,可以实践到每次课堂中,课堂上可以把诸如开展小儿体格检查项目、小儿体液溶液的配制练习作为竞赛目标,通过竞赛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授深课效率。技能比赛既可以在课堂也可以在室外进行,课外以检验成果为主进行挑战赛,树立典型。多年实践表明,技能竞赛可以成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品位,更重要的是,技能比赛打造了新型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实现了以赛带学、以赛带培、以赛带训,创新了教学形式。

5、参观教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深入病房才能直接感知学习效果,为此,我们实施参观教学,去社区医院,观摩病房、参加查病房,检查、询问,直观地观察患儿临床表现,对病例进行讨论、讲解、分析,制定相应护理措施。这样使学生进入职业角色,激发学习兴趣。

二、创新教材

1、编制校本教材 毋庸讳言,传统教材内容较为抽象,有一定深度。教学中从护理临床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多种版本编写适合本专业的校本儿科护理学教材,突出病情判断、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护理念,遵循有利整体护理的思想和原则,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与临床实际接轨,为提升应用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2、调整教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保健意识提高,更加重视健康保健措施。为适应新形势,可以适时增加儿科学总论内容、新生儿常见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腹泻病、支气管肺炎等知识,增加儿科常见症状和体征内容,开设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儿童学习困难等问题知识讲授;适时缩短儿科学的有关章节课时安排,如小儿贫血、肾炎和肾病、脑炎和脑膜炎等,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较系统地了解儿科护理学知识,提升实际护理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专业要顺应新形势要求,突破传统教学方式桎梏,树立"应用型人才"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启迪学生智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新型医疗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海萍,张顺芬.以健康教育为切入点建立新型护患关系[J].护理研究2004(7).

论文作者:白宇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9

标签:;  ;  ;  ;  ;  ;  ;  ;  

儿科护理学教学创新探究论文_白宇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