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线损管理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论文_徐敏,谭少雄

电力企业线损管理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论文_徐敏,谭少雄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开州区供电分公司 重庆 4054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电力工程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线损问题日益突出,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在农村供电系统管理中线损管理因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致使线损管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此外,线损管理是衡量现代化电力企业管理模式的指标之一,有效降低电网中线损,成为提高供电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重要环节和工作内容。因此,针对电力企业线损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谈论,提出应对方案,为我国电力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企业;线损管理;问题;措施

引言:电能传输质量的高低主要通过线损体现出来,如果不能够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线损问题,企业的发展势必会受到影响。因此,要从线损的形成原理出发,对线损的成因进行分析,结合电网的实际情况,对系统结构以及设备参数进行优化,实现对线损的强有力的管控,促进企业的效益提高。

1 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线损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一,由于我国供电系统中电线和供电设备中使用的原料为铜质或铝质导电电线,在电力传输过程中因导线本身存在电阻,会产生电力损耗现象,在电力从供电设备传送到使用端时,电能将在传输过程中降低。

第二,在电力系统中变压器运行需要依托交变磁场进行升压或者降压作业,而电动机也需要在磁场作用下正常运行做功,因此,磁场是现阶段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电流在经过磁场过程中在磁场作用下线路将电脑转化成热能进而损耗了电能,造成线损现象[1]。

第三,线损管理工作方法不当,管理措施不到位,也是造成线损严重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电力系统覆盖率快速提高,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导致部分地区电力系统管理人员缺乏,某些地区出现用户偷电现象。此外,因电力系统管理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和技术导则并不具体,因此,一些电力行业内部人员故意钻法律漏洞,在工作中滥用私权,谋取私利。技术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电力数据记录工作可能出现疏漏,或技术人员设备操作不当,导致供电系统出现线损。

1.2 线损管理意识薄弱及管理方法落后

在科学技术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电力技术应用在电力系统管理中,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电力服务。新型的电力技术不仅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营的管理水平,还为电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目前已经有许多电力企业将这些技术应用在相关的电力管理中。然而依然有电力企业在线损管理中,引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结合时代发展及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其管理方式进行适当的修正,给线损管理的质量埋下了安全隐患。另外,电力企业没有对线损管理的工作过程实施全面的监控管理,也是导致线路出现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线损管理人员自身具备的专业知识不能达到其管理的要求,缺乏对线损管理的了解与认知,因其相关的意识比较薄弱,为其日后进行线损管理工作带来障碍,进而给线损管理的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缺乏科学的线损管理考核机制

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部分电力企业在线损管理上,还依然使用人工统计分析、逐级上报的方式,给统计工作带来不便,大大增加了人工操作的失误几率,线损情况不易查明,一些不符合实际的、经过人为调整的数据上报上来,形成了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数据记录,对考核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同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总体素质还不适应高水平供电企业的专业管理需要,各职能部门参与线损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高,线损管理不被看作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很多人将线损管理的任务视作负担,“横向协调困难、线损战略目标的实现缺乏保证”是线损管理职能式组织结构致命缺点,在实践中也存在各类问题。

2 改善线损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完善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电力公司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事降低电网中电能损耗的有效方式。为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一方面,应将偷电漏电手段进行细化,并对应偷电行为制定惩罚措施。另一方面,应由政府相应管理部门对用户用电量定期进行核查,确保查表员实事求是。

2.2 更换老旧设备

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设备运作时间超出其规定的范围,且设备不能满足现代电力用电的需求,出现了运行效率且质量高的新型设备,都需要及时地用新型的设备代替这些老旧设备。老旧设备的运作时间过长,会损耗非常多的电能,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更换老旧设备在线损管理中属于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其对电力工程后续的顺利建设具有现实的意义。线损管理工作人员根据老旧设备运营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目前电力工程建设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化的老旧设备更换方案,用新型的设备取代高耗能的老旧设备,减少线损。新型的电力设备综合性能要优于老旧设备,新型的电力设备具有县级的电能计量装置,可以精确电能计量的数据。因此将信息电力设备应用在电力输电系统中,不但可以降低电能的耗损率,还有利于提高线损管理质量[3]。

2.3 对导线进行合理规划

经过研究发现在电能输送的过程中线损的直接相关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①导线的长度,长距离的进行电能输送使得耗损变得非常严重;②在线径方面,线径横切面越大,损耗就越小。由此可知,电阻越大,线损的概率就会增加,所以可以从上述两个方面,对线路进行改造,降低线损,针对低压线路,对电网架构的规范化设计,将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来促进线路负荷的均匀分布,实现电源和线路的统筹发展;针对10kV的高压配网线路的结构进行改造,首先就要有效避免迂回供电的问题,遵循小容量原则、密布点原则和短半径原则来合理地选择配电安装位置,从而对老旧的线路进行改造,减小供电的半径[4]。

结束语:总而言之,线损管理作为一项综合性较高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与实际相结合,选择更为合适的技术措施以及管理措施开展相关的降损工作,提高电能利用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健,徐国智,林潮彬,王延杰.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对标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03):24-27+31.

[2]袁军.10kV及以下配网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低碳世界,2018(01):144-145.

[3]王国强.电力企业线损管理问题及降损的有效措施研究[J].低碳世界,2017(25):125-126.

[4]刘莹.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0):121-122.

论文作者:徐敏,谭少雄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  ;  ;  ;  ;  ;  ;  ;  

电力企业线损管理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论文_徐敏,谭少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