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干预论文_蒋祥林,邹飞

儿童多动症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干预论文_蒋祥林,邹飞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万州 404120

摘要: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近年呈逐渐增多的趋势。本文基于心理学视角,从认知、情绪、行为、学习和人格五方面探讨多动症患儿的心理特征,为早期诊断儿童多动症提供依据。提出了感觉统合训练、自我控制训练、放松训练及认知行为干预四种心理干预疗法。

关键词:多动症;心理特征;心理干预

[Abstract]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neurological disease for children and the trend to infection is increasing in recent years.It is based on the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Having explored fiv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to provide early diagnosis basis.It has put forward four kind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herapy,they were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self-control training,relax training and cognitive-behavior intervention.

[Key words]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多动症是发生于儿童时期,以明显的、持续的注意力不能集中为主,伴有多动不宁、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等表现的一组综合症。美国精神病协会1980年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把多动症分为三种主要类型:注意力缺陷障碍伴有多动(ADHD);注意力缺陷障碍不伴多动(ADD);多动-冲动类。近年来,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多动症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病机制和病因方面。多动症是最常见的儿童神经精神疾病之一。按DSM-IV诊断标准,目前国际公认的本病在学龄儿童中的患病率约为3%—5%,男女患病率之比约为 2—3:1,国内患病率则约为1.3%一13.4%,男女患病比例为4一9:1。随着患病率的逐年增加及其对儿童身心广泛的损害,了解多动症的心理特征,并采取有效的方法预防和治疗是非常值得重视并迫切期待解决的问题。

1 多动症的心理特征表现

1.1 认知特征

1.1.1 注意力障碍1

多动症患儿的注意力障碍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注意力难以集中,干事情总是有始无终、半途而废,即使是做游戏也不例外,因此会频繁地转换活动。第二,注意力易分散,环境中的任何细微的视听刺激都会分散他们的注意。第三,注意力不能持久,尤其患儿上学后,在课堂上的症状表现更为明显,坐在教室里总是东张西望,心不在焉,集中注意听讲的时间很短,只能在座位上安坐片刻,便起来走动。

1.1.2感知觉障碍

多动症患儿的感知觉障碍表现为视运动障碍、空间位置知觉障碍、左右辨别不能,听觉综合困难及视一听转换困难等。如:视运动障碍让患儿在临摹画作业时,不能照原形排列,对整个画面缺乏有计划的安排;听觉综合能力差,不能连续听几个字或者不能把听到的几个字组成一句话;听觉辨别能力差,容易混淆相似的声音;视一听转换困难,常常倒写和倒读,如p写或q,b写或p,6写或9,有时把一个字的两半部分颠倒,如“吃”可以写成“乞口”等等。

1.2 情绪特征

1.2.1 情绪不稳定

多动症患儿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情绪极不稳定。只要遇到一点愉悦刺激就会手舞足蹈,忘乎所以,若稍受挫折就乱发脾气、大哭大闹。主观幸福感低,情绪总是大起大落。

1.2.2 自控能力差

多动症患儿极易冲动,对自己的情绪、欲望、行为的克制力比较弱。他们喜欢做一些带有危险性和破坏性的活动,常常任性冲动,不分青红皂白,不顾及后果。如:在学校经常主动与同学争吵或打架,回答老师提问时常抢先插话;在公共场所爱惹事生非,喜欢爬高和翻越栏杆,不顾危险从高处跳下。除此之外,他们对新环境很难适应、且耐受力差。遇到困难时意志薄弱、急躁不安、缺乏信心、退缩回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行为特征

1.3.1 活动过度

多动症患儿从小活动量就大,有的甚至在胎儿期就特别好动,在婴儿期不知疲倦动个不停。随着身体机能的发展更显得不安分。学会了走就不喜欢坐,学会了爬楼梯就上下爬个不停。上课时他们小动作不断,还喜欢重复动作。屁股总在座位上扭来扭去,甚至全然站起来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一放学便像利箭一般冲出学校。到了家里活蹦乱跳,忙个不停,即使睡眠时也常不停地翻动身子、磨牙、梦呓。

1.3.2 社会适应性不良

从毕生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其整个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有研究显示,临床症状越多越明显的多动症儿童具有越糟糕的社会心理的生活质量问题;多动症患儿在社会技能、人际交往等方面损害更加突出。多动症患儿由于个性倔强,不愿受别人制约,不顺从别人的指令,攻击性行为多,常排斥和招惹小伙伴,与同龄人缺少分享和合作,不知道采取合适的方式向人求助等社交技能缺陷,所以很难与同龄儿童相处,只能跟比自己年龄小的儿童玩耍和游戏。

1.4 学习特征

虽然多动症儿童的智力大多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学习成绩却普遍很差。由于他们上课、做作业都不能集中注意,情绪容易波动,这就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感知觉方面的障碍也会导致一些学习困难,如:视-听转换障碍会使患儿阅读困难,空间位置知觉障碍和左右辨别不能会使儿童在学习算式和一些算术符号时发生困难。

1.5 人格特征

人格是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艾森克的人格理论认为,外一内向(E)、神经质(N)和精神质(P)是人格的三个基本维度。多动症患儿在神经质、精神质上的得分高于正常儿童。高神经质表现出易激惹、焦躁不安、情绪反应强烈、喜怒无常、行为不理智、注意易分散、自我行为不能约束等;高精神质表现出孤独,不关心他人,缺乏情感和同情心,难以适应外部环境,好进攻,对人有敌意、残酷,固执、倔强、喜欢寻衅搅扰,做奇特事情,有不顾危险的倾向。由于多动症患儿他们不善与同伴交往,常受到同伴的疏远、排斥,因不合群而产生心理压力,因此多偏于内向。

2 多动症的心理干预策略

2.1 感觉统合训练

执行功能损害是多动症的核心症状,有84.3%多动症患儿伴有感觉统合失调。一项研究表明,经40-60次感觉统合训练,多动症患儿注意力集中的总改善率超过95%,情绪稳定的总改善率超过87%,学习成绩的总提高率为56%,这说明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治疗多动症的有效方法。它通过反复训练的办法来增进全身协调动作和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如:采用每天定时串珠或穿钮扣记数、走平衡木、平地走直线,并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和难度的方法,训练患儿精细动作、协调动作和注意力。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在使用药物治疗前使用,也可以与药物治疗同时使用,可以结合其它疗法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2.2 自我控制训练

自我控制训练在提高多动症患儿注意任务的时间、学习效果及其社会适应行为方面效果很好。[15]自我控制训练包括对自己行为的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强化等方面。这一训练的主要任务是让多动症患儿意识到自己行为上存在问题,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解决。通过一些简单、固定的自我命令帮助患儿学会自我行为控制。由于动作命令来自于患儿内心,所以一旦动作定形,患儿的自控力就能大大提高。例如:出一道简单的题目让患儿解答,要求患儿命令自己在回答之前完成以下四个动作:停——停止其他活动,保持安静;看——看清题目;听——听清要求,最后才开口回答。这一方法还可以用来控制患儿的一些冲动性行为。在进行自我控制训练中要注意训练顺序,任务内容应由简到繁,任务完成时间应由短到长,自我命令也应由少到多。

2.3 放松训练

有研究表明多动症患儿中有大约32%-50%的抽动障碍高共患率。由于多动症患儿活动过度,其身体各部位总是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如果能让他们的肌肉放松下来,多动现象就会有所好转。放松训练可以是一般的肌肉放松法,也可以是在医生指导下的生物反馈法。在施行放松训练时,每小时放松15分钟,患儿一达到放松要求就给予奖励。其余45分钟可安排患儿感兴趣的游戏,但一到放松时间就必须结束游戏。

2.4 认知行为干预

认知行为干预疗法是通过改变患者思维的形式、信念态度和意见以达到其行为的改变。它是采用认知行为训练,将认知策略和行为矫正治疗相结合的一种干预疗法。这种干预模式有许多具体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自我指导训练、问题解决训练、示范法、角色扮演、社会技能训练、行为的条件强化管理等。在干预过程中使用充满趣味性的视觉和听觉训练材料,趣味性强,能充分调动患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采用口头表扬、小红花、物质奖励等正强化来增加患儿注意力的持久性,让患儿在游戏中不自觉地强化了视觉和听觉注意力。在干预过程中要注意采用自我监测、自我评估的方式来检查训练效果,让患儿逐步形成一种自我控制、自我指导、自我调节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增加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

参考文献:

[1]郭鲁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1-56

[2]苏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多动症状的行为特征[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2):143-144

[3]雷燕,李燕红.儿童多动症的表现特征及教育干预措施[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4(4):119-120

[4]杜亚松,苏林雁,李雪荣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智力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3):172

[5]庄思齐,刘美娜,张红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智力水平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0,26(5):276-278

[6]陈仲庚.艾森克人格问卷的项目分析.心理学报,1983,15(2):211

作者简介:蒋祥林(1977年—),女,讲师,医学硕士,研究方向:小儿体质与疾病研究。

论文作者:蒋祥林,邹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8

标签:;  ;  ;  ;  ;  ;  ;  ;  

儿童多动症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干预论文_蒋祥林,邹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