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青白江区居民2014年死因监测分析论文_王琼,邓伟,韩议

王 琼 邓 伟 韩 议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疾控中心

摘要:目的:分析青白江区2014年居民死亡率、顺位、主要死因分布及其变化趋势,以便尽早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为也可为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慢性病防控优先领域、制订政策和评价干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青白江2014年死亡监测数据,计算期望寿命、死亡率和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2014年青白江居民报告粗死亡率为6.48‰,平均期望寿命78.48岁,其中男性为75.32岁,女性为81.89岁。死亡病例以45岁以上年龄组为主,占总数的92.80%。死亡人数以冬春季居多。构成青白江区居民病伤死亡前三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单病死伤前四位为脑血管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肺癌,肝癌。结论:慢性病已经成为青白江区的主要死亡疾病和疾病负担。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是青白江区各级卫生部门的重点工作,应进一步加强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管理。同时应进一步完善死因监测工作的规范化管理,降低死亡的漏报率,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为卫生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死因监测;死亡率;期望寿命

前言

城市居民死亡原因分析是评价一个地区在特定时期内人群健康状况和公共卫生的重要手段,也是评定社会卫生保健工作成效的依据之一。Doll指出[1],死亡监测登记报告的最大特点是每一名居民的死亡情况均需要登记,因此得出的分析结果可以最完整、准确。疾病死亡率、构成比等死亡资料指标,不仅可以直接揭示造成该地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造成居民死亡的疾病及其相关因子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多个侧面反映主要疾病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及其危害性[2]。

由于世界各国在医疗保障制度、经济水平和医疗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因此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死因监测登记报告的情况也不同。大多数发达国家,特别是英国、美国等,死因监测登记和出生登记在内的生命登记系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死因监测的相关数据和资料的收集、处理已趋于成熟;但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死因监测登记系统引入时间较短,且这些国家的经济、医疗条件等硬件设施相对较差,能在死因登记上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有限,因此死因登记存在着许多问题[3]。

我国在目前死因监测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我国著名流行病学家何观清教授在1978年依据我国国情首次提出了建立综合疾病监测点的设想,并且率先在北京市东城区和通县试建监测点[4-5]。此时,针对于死因监测的全国疾病监测点DSP系统才初见模型。直到“十二五规划”时,国家明确提出将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达到74.5岁[6]。2013年,国家医改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才正式纳入死因监测一项[7]。

青白江区是国家“一五”期间在西南规划建设第一个工业区,是重要的化工、建材、机械制造和冶金工业基地,由于区内生产钢铁的攀成钢集团和合成氮肥的川化集团等重工业,城市污染也尤其严重。以2005年为例,在成都市各市区工业废水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排名中,青白江区位居前列,分别达到1.3万吨和4000万吨;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强度也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8]。因此,对于这样一个经被冠以“生态环境差、城市污染重”的老工业重镇。监测居民死亡原因,掌握辖区居民死亡情况,确定主要死因分布及其变化趋势,了解居民健康和卫生状况显得尤其重要。同时,监测居民死亡原因,也可为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慢性病防控优先领域、制订政策和评价干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人口数据来源

2014年人口数据来源于成都市公安局青白江区分局,各年龄组数据根据青白江区统计局普查办提供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构成比推算。

1.1.2 死亡信息来源

区各死因监测点收集死亡个案信息,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送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1.2 统计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防控制信息处理系统” 导出数据,分别导入到期望寿命模块,Excel2003和spss21.0软件输入人口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计算出期望寿命、粗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死因顺位等。

2 结果

2.1 报告情况概述

2.1.2 主要健康指标

自然增长率: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1‰。

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为3.01‰,婴儿死亡率为4.81‰。孕产妇死亡率:2014年无孕产妇死亡。孕产妇死亡率为0‰。

期望寿命:居民平均期望78.48岁,其中男性为75.32岁,女性为81.89岁。

2.2 各年龄组死亡人数及构成

青白江2014年死亡病例以45岁以上年龄组为主,共计报告2501例,占死亡总数的92.80%。各年龄组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为60~岁以上组,共计2046例,占死亡总数的75.92%。低年龄组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为0岁组,共死亡16例,占死亡总数的0.59%(见表1)。

2.3 年龄、性别分布

由图1可知,2014年青白江区居民死亡病例年龄组符合U型曲线,从出生到5岁以前年龄组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从5岁组以后,死亡率开始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各年龄组中死亡率最高的为85~岁组,其中男性为171.34‰,女性为171.94‰。10-14岁组死亡率最低,其中男性为0.09‰,女性为0.09‰,

2014年青白江区男性208159人,女性207646人,其中男性死亡1706人,粗死亡率为8.17‰,女性死亡989人,粗死亡率为4.80‰。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190.225,P≤0.001),男女之比为1.72∶1。从图1中可看出,各年龄组中除了85岁组及以上,其他年龄组男性死亡率均比女性高。

由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表可知:0-4岁年龄组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围生期疾病及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5-14岁年龄组死因主要为中毒和损伤,15-54岁年龄组死亡原因主要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及损伤和中毒,60岁以上死因主要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

2.4 死亡地区分布

2014年青白江死亡人数居前三位的乡镇分别是城厢镇(378例)、清泉镇(340例)、祥福镇(336例),死亡率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清泉镇(8.06‰)、人和镇(7.96‰)、姚渡镇(7.45‰)。

2.5 死亡时间分布

从报告死亡病例时间来看,1月、12月死亡病例较多,全年死亡病例分布图呈现先降低后逐渐升高的态势(见图2)。

2.6 主要死因构成及顺位

从全区总体情况看,构成青白江区居民病伤死亡前三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死亡率分别为:228.23/10万;196.73/10万;123.86/10万,三种疾病占死亡总数的85.60%,见表2。

2.7 主要病种死亡分析

2.7.1 恶性肿瘤疾病

2014年青白江区全年肿瘤疾病报告死亡949例,死亡率 228.23/10 万,占全死因的35.60%,居死因首位。在恶性肿瘤中,造成男性死亡前四位的病种依次为肝癌、食道癌、肺癌、胃癌,分别占男性恶性肿瘤死因的22.34%、19.94%、19.04%和12.90%;造成女性死亡前四位的病种依次是肺癌、肝癌、乳腺癌、食道癌,分别占女性恶性肿瘤死因的25.53%、17.38%、8.51%和7.80%;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 27.975,P≤0.001),男女之比2.37∶1,见表3。

2.7.2循环系统疾病

2014年青白江区循环系统疾病共报告死亡818例,死亡率196.73/10万,居于死因第二位,占全死因的44.11%;其中脑血管疾病死亡648例,死亡率155.84/10万;占循环系统疾病死因的79.22%,心血管病死亡159例,死亡率38.24/10万,占循环系统疾病死因的19.44%。男性死亡率116.40/10万;女性死亡率79.84/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5.331,P= 0.021),男女之比1.46∶1。见表4。

2.7.3呼吸系统疾病

2014年青白江区呼吸系统疾病报告死亡515例,死亡率123.86/10万,占全死因的19.32%,居死因第三位。其中,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死亡人数为459例,死亡率为110.39/10万,占呼吸系统疾病死因的89.13%,位居第一;肺炎居第二,死亡人数49例,死亡率为11.78/10万,占呼吸系统疾病死因的9.51%。男性死亡率68.30/10万;女性死亡率55.55/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 155.598,P≤0.001),男女之比1.23∶1。见表5。

2.7.4主要单病伤死因构成及顺位

2014年青白江排名前5位的单病伤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肺癌,肝癌,心脏病。在前10位的单病伤死因构成比中分别占24.04%;17.03%;7.38%;7.27%;5.82%。在排名前10位的单病伤死因中,恶性肿瘤占4种,位居第一;循环系统疾病占2种,位居第二;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各占1种(见表6)。

3 讨论

3.1 死亡概况

从2014年青白江区居民死亡率上看,不管是总体还是各年龄组,男性均高于女性,这可能是由于男性的特殊职业暴露与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酗酒等;特殊的职业暴露包括采矿工人、装修人员等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了危险因素,从而损害健康甚至生命,由于男性承担着更多社会活动,故职业暴露威胁也更大。因此,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合理运动,降低男性在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发病率。

2014年青白江区居民病伤死亡前三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其结果与四川省和成都市文献报道一致[9-10]。三者死亡人数共计2282例,死亡率为548.81/10万,约占总死亡构成比的85.60%。

从死亡时间分布上看,死亡人数主要集中在冬季,这可能是由于冬季寒冷,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抗寒能力较差,加之免疫能力较低易受感染而死亡;全国各地除昆明及华中部分地区外,循环系统疾病均存在着季节性变化,冬季发病率最高。而冷空气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很大的影响。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亦是如此,在冬季多发[11]。

通过各年龄组死因特征研究可知,1-35岁死亡率相对较低,45岁以后进入上升期,60岁以上年龄组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的76.65%,以恶性肿瘤、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为主。这说明提高青白江期望寿命的工作重点在于控制慢性病的死亡率,尤其是控制高年龄组的慢性病死亡率,应进一步关注老年人口的生命质量和生存质量,此外婴儿死亡率对人均期望寿命影响也较大,应加强新生儿和婴儿出生情况的调查和围生期的保健工作。慢性病已经成为青白江区的主要死亡疾病和疾病负担,它起病隐匿,病因复杂,起病缓慢且病程长,由于经济、文化、医疗条件等原因,居民对慢性病的重视程度不够,以至于在平时生活中,对能造成此类疾病的危险因素,如不良生活习惯等不够重视,在病情的终末阶段已没有好转的余地,送往医院也没有治疗意义。这也说明青白江区居民对慢性病的影响因素、造成的后果等基本防治知识缺乏了解,应加强对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以提高居民对此类疾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就医意识[12]。

3.2 期望寿命

2014年青白江区居民平均期望78.48岁,其中男性为75.32岁,女性为81.89岁。男性平均期望寿命比女性少6.57岁,这与大多数研究结果[13]一致,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男性和女性在死亡率上的不同造成了期望寿命的性别差异。

3.3 单病种死亡

从上述研究结果可知,脑血管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肺癌,肝癌是当前危害青白江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单病伤死因。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需大力宣传有关预防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知识,对易患人群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和干预,提高社区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加大高危人群的筛查力度,例如村医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医务人员定期在村或社区中以家庭随访等方式对人群进行免费的血压测试[14]。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一直是危害四川省人群健康的第一位死因,此类疾病与四川独特的地理条件,气候的潮湿,严重的空气污染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吸烟行为有关[15]。就可操作性上讲,预防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最直接、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是控烟。如何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宣传办法,有效的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人群对吸烟危害的认识,改变对吸烟的态度,是当前疾控中心人员做好控烟工作需探索的重点。导致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病毒性肝炎病史、粮食霉变和过量的饮酒[16]。针对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治疗,首要的方法就是注意饮食卫生和生活行为方式[17]。另外,改善粮食的储存条件以防治霉变以及采取有效的方式限制居民酗酒等措施,降低肝癌的发病率。

4 结论

2014年青白江居民报告粗死亡率为6.48‰,平均期望寿命78.48岁,其中男性为75.32岁,女性为81.89岁。死亡病例以45岁以上年龄组为主,占总数的92.80%。死亡人数以冬春季居多。构成青白江区居民病伤死亡前三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单病死伤前四位为脑血管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肺癌,肝癌。由此可看出,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是我区各级卫生部门的重点工作,应进一步加强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管理,同时应进一步完善死因监测工作的规范化管理,降低死亡的漏报率,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卫生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Doll R.Progress against cancer:An epidemiologic assessment[J].A m J Epidemiol.1991,134:675-689

[2]刘金纪,殷凯,黎明强,甘志高.居民死因分析与我国慢病防治现状[J].现代预防医学2006,3 3(4):518-519

[3]戴敏.重庆市城乡库民期望寿命及减寿情况分析[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2

[4]陈叶纪.安徽省死因监测工作历时、现状与发展趋势[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17(1):38-40

[5]Colin DM,Doris MF,Mie I,et al.Counting the desd and what they died of an assessment of the global status ou cause death data[J].Bull WTO,2005,83:171-177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EB /OL]http://www.gov.cn/ 2011h/content-1825838.htm

[7]苏晓军,武瑞娜,我国死因监测的发展及人群主要死因构成[J].医药前沿,2014,(31)

[8]陈辉,从“污染”到“生态”的嬗变[N].四川党的建设.2008(5)

[9]乔良,邓颖,季奎,等. 四川省居民2002-2010 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分布[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2):135-138

[10]廖江,冯曦兮,何燕,等.2010年成都市户籍人口主要死因[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2,29(2):125-128

[11]周忠玉,王式功,马玉霞,尚可政.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时刻分布及其气象条件的关系[C].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2010

[12]胡容,刘德忠,黄先志,罗丹,唐爽.2011年双流县居民死因监测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3,28(1):18-21

[13]朱晓云,陶莉,乔国良.1976 -2009年上海市金山区居民期望寿命变迁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22(8):422- 424

[14]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中华高血压杂志[J].2015,23(1):24-42

[15]周光华,袁海艳,辛攀.2012年重庆市北碚区死因监测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 5,31(1):62-64

[16]孙政,李纲,刘宁,等.徐州市铜山区肝癌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2,28(1):13-14

[17]张莉.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32):126-127

论文作者:王琼,邓伟,韩议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9

标签:;  ;  ;  ;  ;  ;  ;  ;  

成都市青白江区居民2014年死因监测分析论文_王琼,邓伟,韩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