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舆论对政府行政管理的促进作用论文_谭清月

论新闻舆论对政府行政管理的促进作用论文_谭清月

(南开大学,天津市 300071)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新闻舆论监督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不容小觑的社会公众利益的监督力量。随着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大,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机制,成为行政权力监督与规范的一种必然方式。本文主要探讨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解读,阐述了政府行政管理实行新闻舆论监督的必要性及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完善与规范的路径探寻,期望能利用新闻舆论监督促进政府提高管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新闻舆论监督;政府行政管理;作用;必要性

引言

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需要系统性的监督机制,将国法、党规、政纪等传统的监督方式与新闻舆论监督充分地融合,可以进一步督促各行政部门执法工作科学规范化。我国党和政府一贯强调要积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和地位也日益显现出来。目前电视、网络等媒体使得信息传播迅速,利用其对行政管理的监督必要而且有效。新闻舆论监督可以约束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减降低违法乱纪行为发生率,督促行政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新闻舆论监督还可以监督国家政策法令的正确执行,增强行政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有效地保证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

一、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解读

本文中的新闻舆论监督是指公民享有依法运用新闻传媒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呼声,表达自己意志的权利和自由;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作用机制,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是处于特有社会体制下,虽然是媒体监督的形式,但是本质上是一种党和政府权力的延伸或补充,因此成为行政权力监督与规范的一种必然方式。从党的工作角度上,将新闻舆论监督定义为一种对党政权力机关和工作人员公开的监督形式,对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提出批评。从党和国家的层面上说是国家赋予了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权利,曝光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要求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社会丑恶现象,尊重客观事实,发表批评性报道时要客观公正[1]。

二、政府行政管理实行新闻舆论监督的必要性

新闻舆论监督具有强大的社会行动力和渗透力,政府的某些行为一旦产生新闻舆论倾向,就会激发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继而形成一股无法估量的社会力量,反过来对政府行政管理形成压力。在舆论导向下,监督矛头会直接抨击政府行政管理的不当行为。随着新闻舆论的传播,抨击力量会不断壮大的,就形成了一种无法抵制的行动倾向,最终很自然地转变为社会行动。在这种监督下,任何有损政府形象、违法乱纪的人和不良行为,都无法与强大的社会新闻舆论力量抗衡,无法逃脱新闻舆论的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还具有强大的空间传播性,对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举一动实现实时监督。如果出现“不良行为”有损政府形象,利用新闻舆论法人强大的传播力,可以全范围、多角度、宽领域地传播出这些信息,不仅传播速度迅速,传播范围也会大大地超出政府行政管理的覆盖范围,短时间内就可能做到众人皆知。这种舆论传播态势就给政府行政的管理工作面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和压力,间接促进了政府自身行政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完善。因此必须在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中强化新闻舆论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还具有时间后移性,产生持续性的影响。如果政府行为某些产生了新闻舆论价值,其在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力具有持续性,会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即使已经过去一段时间,当人们的舆论视线内发生与之相关的事情时,这个事件也会立马被人们提起。同时一些过时的新闻事件可能对未知的事件产生联动效应,构成全新的新闻事件。因此,在行政管理的工作中,为了避免不良行为产生长远影响,必须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力度。虽然,新闻舆论监督属于非权力制衡性监督,不具备强制力,但是它的具有不可忽视的软强制力。在强大的社会评价之下,新闻舆论就像一把隐形的刀,对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有形+无形”的双重惩治。在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压力下,一旦政府行政管理工作被曝光问题,会使政府信誉扫地。因此,新闻舆论监督可以促进政府有效地提升行政管理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行政管理的促进作用

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行政管理的积极促进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新闻舆论监督可以影响政府行政决策。政府机关应该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应该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政府进行行政决策时,各级行政领导或者决策团队首先应当充分地了解并掌握人民群众的意志意愿和民众对行政管理工作的满意度,积极修正满意度低的部分。政借助新闻舆论强大的社会传播力,府行政管理机构可以将各项决策性信息传播给民众,同时鼓励人民群众政府的行政管理出谋划策,积极参与决策,防止片面化、理想化决策。当前,行政决策失误往往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新闻舆论监督,未充分掌握民众的切身诉求,也未科学化衡量行政建设的实际差距,导致行政决策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在政府的行政管理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让决策者深入民众,将民众意志转化为行政管理力量,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另外,随着部分行政单位设立了行政系统与新闻舆论相互反馈的机制,行政管理与舆论监督自成体系,一方面提高了舆论监督的效率,同时督促行政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第二新闻舆论监督督促了国家政策法令的正确执行。有效的新闻舆论监督,能够传播正确的舆论信息导向,及时地向人民群众传播行政管理信息,避免政策法令的片面化传播的同时,可以监督行政管理工作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发展目标实施国家政策法令;监督行政费用的支出是否科学合理;监督行政管理人员是否严格地遵守工作制度;监督在国家政策法规的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乱纪行为等[2]。有效地新闻舆论监督,可以约束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减少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为国家政策法令的传播提供保障,确保行政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第三新闻舆论监督能够增强行政管理工作的透明度。目前,我国的政府行政管理工作还缺乏透明度,没有对公众详细地展示决策内容,民众对国家大事的了解及掌握片面。利用新闻舆论监督,人们全面了解政府行政决策内容,同时人们通过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诉求自身的意愿,对行政管理提出建议,充实决策内容,指明行政管理决策方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行政管理新闻事件被详细报道,充分地展示了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例如反腐行动等等,促进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更加透明。

四、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完善与规范的路径探寻

在我国新闻舆论监督与政府行政管理之间紧密相连,应该探索和寻求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完善与规范的可行之路,构建一个更好的制度体系,进而更好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3]。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制定出新闻法,解决新闻立法问题,将舆论监督纳入法治化,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既有助于舆论监督自身行驶规范,又有助于保证有效行使对政府行政的舆论监督权。其次要创造良好的新闻舆论监督的氛围,各级各部门应该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从大局出发,欢迎和支持舆论监督,为新闻舆论监督创造必要的条件。再次加强职能监督机关与舆论监督部门的合作,毕竟新闻舆论监督属于非权力制衡性监督,对监督对象不构成上下级监督关系,不能直接进行法律意义上的处置。负有专门监督职责的机关应该和舆论监督部门加强沟通,相互联系,使各种监督形式有机结合,互相取长补短增强合力。最后要提高新闻舆论部门人员素质。要教育广大新闻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三观,正确对待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为人民服务,揭露和鞭挞腐败,绝不能利用这种权力谋取个人利益,产生新的腐败。新闻工作者还要深入基层群众,要有奉献精神,必须了解真实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做艰苦细致的调查,不对拿不准的问题轻下结论,追求舆论监督的真、准、实,坚守职业道德,抵制 假新闻和有偿新闻。

五、结论

在新媒体风起云涌的时代,新闻舆论监督因影响广泛、行动迅速、公开性强、渗透力强,已经成为不容小觑的社会公众利益的监督力量,并被看作是正确决策的先导和民主法治建设的动力,对于政府的行政管理,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的促进作用。新闻舆论监督不仅是一种媒体行动,它代表民众的声音,是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主要利器,能够推动国家行动,其对政府行政管理带来的影响力不仅在今天,将来还会记入历史。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个领域都在进行深刻变革,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均呈现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需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正能量,引导社会积极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1]姜黎学.做好舆论监督 促进制度创新社会和谐[J]. 记者摇篮 新闻践行,2017 (2) :55-56

[2]宗宇彤.论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行政管理的促进作用[J]. 出版广角.2015 (8X):84-85

[3]江山.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现状透视及完善路径[J]. 新闻研究导刊.2016,6 (6) :125-125

论文作者:谭清月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论新闻舆论对政府行政管理的促进作用论文_谭清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