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角度”作为腰椎滑脱小关节正常病例CT扫描常规的意义论文_戴超伦1熊勇2殷帆

“反角度”作为腰椎滑脱小关节正常病例CT扫描常规的意义论文_戴超伦1熊勇2殷帆

戴超伦1熊勇2殷帆3

(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四川都江堰611830)

【摘要】目的:探讨“反角度”作为腰椎滑脱小关节正常病例CT扫描常规的意义。资料和方法:收集本院腰椎滑脱并行反角度扫描的CT病例85例(其中退变性滑脱48例,峡部裂性滑脱37例),分析小关节改变与峡部裂存在与否的关系。结果48例峡部裂性滑小关节不稳定0例,37例退变性滑脱小关节不稳定37例(100%),小关节不稳定合并峡部裂0例。结论:通过小关节对腰椎滑脱病因进行初筛,将反角度扫描作为腰椎滑脱小关节正常病例CT扫描常规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反角度扫描;腰椎滑脱;腰椎峡部裂;小关节;扫描常规;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5-0325-01

腰椎滑脱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常因腰腿痛临床拟诊腰椎间盘病变而行CT检查。常规腰椎间盘扫描能够清楚的显示滑脱节段的小关节病变,却较难清楚的显示峡部裂,而反角度扫描是观察峡部裂的最佳方法[1]。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收集本院2005~2010年间腰椎滑脱CT扫描病例85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51例,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65岁,所有病例均行滑脱节段的椎间盘扫描和反角度扫描,其中退变性滑脱48例,峡部裂性滑脱37例。

反角度扫描层厚、间距3~5㎜,扫描线平行于椎弓根(机架向头侧倾斜15°~25°),扫描层数3~5层。

12方法:查找、统计并分析所有病例的小关节不稳定病变与椎弓峡部断裂病变。小关节不稳定的判断标准:常规椎间盘扫描图像示关节面毛糙、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椎弓峡部断裂的判断标准:反角度扫描图像示椎弓不连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48例峡部裂性滑脱:小关节不稳定0例,椎弓峡部断裂48例(100%)。37例退变性滑脱:小关节不稳定37例(100%),椎弓峡部断裂0例。小关节不稳定合并椎弓峡部裂0例。

3讨论

椎弓峡部裂和腰椎退变是腰椎滑脱的常见原因[2]。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DS),也称假性滑脱,是中老年人腰痛的常见病因,好发于腰4~5及腰5~骶1节段,以前滑脱多见。脊柱由位于前部的上下椎体、椎间盘形成的椎体间纤维软骨连结和后部两侧的上下关节突形成的微动滑膜关节形`成一个三关节复合体,关节囊、韧带附着周围,共同构成脊柱功能单位[3]。椎间盘主要承载压力,椎小关节拮抗大部分的剪切力。椎间盘退变导致椎间隙变窄和运动节段沉降,继而前/后纵韧带、黄韧带、椎小关节囊、棘间/棘上韧带冗长/松弛,出现微小不稳并继续发展[4]。当小关节退变到一定程度,不至于拮抗大部分的剪切力,便产生退变性滑脱。退变性滑脱几乎均伴随小关节不稳定改变[5],表现为小关节关节面毛糙、间隙增宽或变窄。

峡部裂性滑脱(lumbar slippage with spondylysis),又称真性滑脱,好发于腰5,其次为腰4。脊柱峡部是指椎弓根与上下关节突之间的交接部分,向后续于相应椎板,在脊柱中常承受着最大的应力作用[6]。峡部裂表现为峡部骨质不连续,边缘粗糙硬化,不光整等。

本组实验表明,对于腰椎滑脱病例,常规椎间盘扫描示小关节不稳定,可以诊断退变性腰椎滑脱;小关节相对正常、没有不稳定的征象,应高度怀疑峡部裂性滑脱而行滑脱节段的反角度扫描。

参考文献

[1]刘颖,曾成. 儿童及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诊治进展[J].华西医学,2009,24(4):1055-1057

[2]陈孝平,石应康,段德生.外科学(七年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57

[3]赵定麟. 现代骨科学[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278-1284

[4]张哲.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病因与发病机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2(4):80-82

[5]李文欣,张启周,廖忠剑,等.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CT诊断[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27(6):25-26

[6]胡有谷,党耕町,唐天驷,等. 脊柱外科学[M]. 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12042-12311

论文作者:戴超伦1熊勇2殷帆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3年4月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8

标签:;  ;  ;  ;  ;  ;  ;  ;  

“反角度”作为腰椎滑脱小关节正常病例CT扫描常规的意义论文_戴超伦1熊勇2殷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