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比较研究论文_黄郸,肖月兰

会同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湖南会同 418300

【摘 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各45例,A组行子宫动脉栓塞术,B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97.78%,B组治疗有效率93.3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小于B组(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子宫肌瘤复发率(4.44%、0)明显低于B组(20.00%、13.33%)(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相当,但后者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缩短患者预后恢复时间,安全性可靠。

【关键词】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肌瘤;并发症

子宫肌瘤属妇科高发良性肿瘤疾病,多发于育龄妇女。据相关报道显示,育龄妇女发病率约为20~25%。子宫肌瘤患者大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贫血、经期延长、痛经、下腹坠胀、尿频尿急等不适症,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为了探索更加科学、安全的手术治疗模式,本文就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展开了下述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A、B两组各45例。A组患者年龄27~47岁,平均(41.73±6.24)岁;子宫肌瘤类型包含壁间肌瘤25例,混合性肌瘤11例,浆膜下肌瘤5例,黏膜下肌瘤4例。B组患者年龄28~47岁,平均(41.91±6.05)岁;子宫肌瘤类型包含壁间肌瘤23例,混合性肌瘤10例,浆膜下肌瘤6例,黏膜下肌瘤6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A组行1.5孔法腹壁皮下悬吊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月经后3~5d采用SELDINGER插管完成手术操作,经右股骨动脉行插管穿刺操作,用4F或5F导管分别插进髂总动脉右侧和左侧处,分叉成袢,于双侧髂内动脉起始处依次行导管选择性插入造影管、双侧子宫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肌瘤血供、子宫动脉分支、肌瘤方位、大小等情况,缓慢注入直径500~700μm的聚乙烯醇微粒直至子宫肌瘤染色消失为止。

B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手术时间同A组,于脐下缘或上缘处作1cm横向或纵向切口,气腹针穿刺,充入CO2,建立气腹,腹压维持在11~15mmHg,流速30L/min,选择适宜穿刺点,另行两处切口,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单极电刀划开子宫浆膜及肌层,游离假包膜,采用齿抓钳固定肌瘤,剥离取出,生理盐水冲洗盆腔,留置引流管,24h后拔除,排净气体后缝合操作孔,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3~5d。

1.3观察指标

(1)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判定临床疗效:①显效:子宫肌瘤体积减小>50%,月经量明显减少,贫血、下腹坠胀、痛经等不适症得到明显改善;②显效:肌瘤体积减小30~50%,月经量减少,贫血、下腹坠胀、痛经等不适症有所缓解;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临床体征和症状无变化及存在加重趋势,肌瘤体积减小=(治疗前的肌瘤体积-治疗后的肌瘤体积)/治疗前的肌瘤体积×100%,治疗有效率=(①+②)/45×100%[2]。(2)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3)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4)随访半年,比较复发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将9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研究数据均输入至SPSS23.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有效处理,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子宫肌瘤复发情况采用%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X2检验;心率水平采用(±s)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t检验,结果显示,P<0.05,便形成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对比

A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2.4复发情况对比

随访6个月,A组复发率0,B组复发率13.33%(6/45),两组患者子宫肌瘤复发率对比,X2=4.464,P=0.035。

3讨论

国内外相关报道显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可有效清除病灶,但受手术创口因素影响,仍存在一定的感染情况,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效果[2]。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原理在于行子宫动脉栓塞后,可直接引起肌瘤缺血性坏死,促使坏死肌瘤吸收和排除。与上述分析一致,本文研究后发现,A、B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两组患者疗效相当。

实验室研究结果显示,肌瘤细胞分裂程度相对活跃,细胞自身缺血耐受力较差,一旦子宫栓塞后极易致使子宫肌瘤细胞缺血性坏死[3]。病理解剖学结果显示,盆腔血管管腔丰富,子宫血运量较大,在行子宫动脉栓塞后子宫仍不会出现坏死情况,这为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安全、有效展开奠定了有利基础[4]。有学者研究发现,使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能够有效吸收和排出坏死肌瘤,减少手术创口对瘤体邻近组织和器官的损伤,改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促使患者术后早期康复[5]。另据相关报道显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较低,安全性良好[6]。本文研究发现,A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小于B组(P<0.05),显示A组采用的治疗方法可有效减少手术对机体的损伤,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44%和子宫肌瘤复发率0.00%均明显低于B组的20.00%和13.33%(P<0.05),说明A组采用的治疗方案安全性可靠,远期疗效更佳。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术均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但后者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同时还可有效改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疾病复发情况,远期疗效显著,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梁海平.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探讨[J]. 河北医学,2016,22(10):1721-1722.

[2]王阳,阚红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VEGF、MMP-2和TNF-α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0):5132-5135.

[3]张翠菊,杨谆谆,周园. 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腔镜下肌瘤切除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48例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3):146-147.

[4]王阳,阚红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VEGF、MMP-2和TNF-α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0):5132-5135.

[5]张梅,蒋琼. 子宫动脉阻断对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意义探讨[J]. 中国性科学,2016,25(7):31-34.

[6]孙波,张学玲,付立平,等. 子宫动脉栓塞术与宫腹腔镜联合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2):82-85.

论文作者:黄郸,肖月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  ;  ;  ;  ;  ;  ;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比较研究论文_黄郸,肖月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