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之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培养策略论文_朱,灼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之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培养策略论文_朱,灼

摘要:本文主要以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为指导,结合高中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为基础,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文化因素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等方面入手,就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文化传承与理解进行详细讲解。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文化继承与理解;实施策略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在新时期,必须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将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与此同时,《高中语文普通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以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维度的核心素养培养为指导,要求教师在组织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适宜地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结合时代背景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我在组织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往往采取以下策略培养学生养成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一、确定教学目标,打好文化教学基础

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师组织各种教学活动的导向。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和理解素养,首先要制定明确的文化教育目标。因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是密切联系,缺一不可的。在设计以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为主的语文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需要将四个维度结合起来,融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面。

比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文章之前,我首先细读文本,对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刻画的景物、描绘的场景进行了分析,把握文本语言特点,作者的写作特色,同时深入到文字语言之中,对寄予的情感进行分析。在如此分析过程中,设计出了这样的阅读目标:指导学生自读文本,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分析语言特点,建立对豪放派语言特点的认知;指导学生品读文本,对文本内容进行鉴赏,并教给学生不同的鉴赏方法;指导学生细读文字语言,感知苏轼寄予其中的情感,体验到苏轼从容旷达的胸怀,受到积极情感的熏陶,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文本,形成语感,体验文本中寄予的文化意蕴,树立热爱传统文化之情。如此教学目标包括了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传统文化等维度的内容,不仅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明确了方向,还使学生在切身的体验过程中,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实现健康发展。

二、选取文化因子,指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

语文教材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彩。面对大量的文化内容,大多数学生在现有认知能力的限制下无法进行深刻的理解,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将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透过文本挖掘传统文化内容,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因子,采取适宜的方式将它们展现给学生,驱动学生积极地探寻传统文化内容,积累文化知识,形成文化素养。

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文章中,就包含着大量的文化因子,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对这篇文章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究,学会透过语言文字挖掘文化因素。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我结合语文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此维度的培养要求,将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感知作者在遭遇种种挫折和打击之后,选择寄情山水的文化现象作为文化因子,在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一个学生突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在文章中写了“羽扇纶巾”,这描写的是谁呢?这个问题使我灵光一现,这不正是文化现象吗?于是,我把握时机,将“羽扇纶巾”作为引导学生感知这篇文章文化因子的切入点,指导学生利用手中的教材、教参等工具,搜集与“羽扇纶巾”有关的内容。在大量的信息搜集和整理的过程中,学生们仿佛是穿越了时空一般,回到三国时期,展开对魏晋风骨的探寻。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学生们在信息资源的辅助下,开拓了视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对“羽扇纶巾”描写的是谁这个问题展开探究,分析作者书写“英发之年,建立起谈笑灭虏伟业”的目的,借此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盼,与此同时,将理想与现实进行比较,不由地发出自嘲,只能将内心的期许、渴盼寄托在山水间。在这样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需求不仅可以获得满足,还可以在一个个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中,深入地理解文本,体验到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为形成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知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的运用是教师组织高中语文的亮点,也是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主要方式。在传统高中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在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为教学重点,机械地向学生灌输基础的语言知识,忽视传统的文化教学,如此不利于文化教学的实现,难以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发展。要想解决此问题,在组织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会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采取适宜的手段展现文化因子,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实现教学目标,逐步养成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比如,在组织《师说》这篇文章教学之前,我先让学生们回归生活,利用多样的手段搜集与韩愈人生经历有关的内容。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实现视野的开拓,还可以建立地韩愈人生际遇的认知,为在课堂上实现知人论世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我鼓励学生将课前搜集的信息在小组中共享,在大量的信息辅助下,学生可以建立对作者的深刻认知。在学生共享了信息之后,我将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展现出来:自读文本,建立对文本内容的整体认知;分析文本,把握文本中的关键信息;感知文本,找出对文化现象的描绘,并进行分析。在展现了教学目标之后,我首先指导学生采取自主批注式阅读的方式,自读文本,将生字词,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勾画下来,借助教参进行解决,扫清阅读障碍。接着,我采取课堂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并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顺势调整教学,驱动有效教学的实现。然后,我向学生提出合作阅读任务:在文本中搜寻与文化因子有关的内容,勾画下来,与学习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在学生们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巡视,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文与道”“圣人”“唐代教育”这些内容不甚了解。于是,我有针对性地补充这些内容,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帮助学生们扫清阅读障碍。之后,结合文本内容,向学生讲述古人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故事,使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树立起尊师重道的意识。如此教学的实施,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语文阅读的主动权,还使学生在大量的文化信息的辅助下,深入到文本中,感知到文化内涵,受到文化的熏陶,为塑造良好的文化品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课程改革的要求,根据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包括核心素养四个维度在内的教学目标;挖掘丰富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文化;改进传统教学方法,驱动学生掌握所学内容,感知文化,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自然而然地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培养目标,为学生养成语文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妍,林峥,王蕊,邢坚,孙宏.语文学科“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表现与教学建议——以2018年高考语文(天津卷)为例[J].考试研究,2018(06):3-12.

[2]马艳燕.构建语文生态教学链及实践——兼谈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21):28-29+81.

[3]赵中强.探讨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策略[J].学周刊,2018(21):43-44.

[4]王奖华. 浅谈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 中学教学参考(6).

论文作者:朱,灼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  ;  ;  ;  ;  ;  ;  ;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之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培养策略论文_朱,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