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的数字化意味着什么?数字化给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_文化创意产业论文

文化创意产业的数字化意味着什么?——数字化带给文化创意产业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意论文,产业论文,文化论文,意味着什么论文,机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化和创意产业是瑞典和欧盟使用的一种关键词。在世界范围内,“文化产业”概念因各个国家的背景与需求等情况的不同,其具体称谓也不尽相同,从而体现出各个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同侧重点。例如,英国的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美国的版权产业(copyright industry),欧盟的内容产业(content industry),日本的感性产业(sensible industry),中国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中国内地、韩国、芬兰等国基本上直接使用文化产业(culture industry)这个概念,还有一些地区使用体验产业(experience industry)。虽然所用的词汇有所不同,但想要表达的基本意思是一致的。

      文化与创意产业之所以被世界所关注,并有着重要的地位,原因在于它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有些学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的像钢铁一样的产业。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文化产业这个概念是指那些包含创作、生产、销售内容的产业;一般具有知识产权的属性;以产品或服务的形式出现。”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和产业布局实际上表现了不同国家对文化生产力的认识程度和国家发展的战略思考。我之前看到过一些数字表明中国的文化和创意产业增长速度,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依然保持双位数的增长,但世界其他地方在这期间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衰退。

      2010年起,我被瑞典文化部任命为瑞典驻华文化参赞,派往北京在瑞典驻华大使馆工作。此前,我还在瑞典驻上海总领事馆担任新闻文化处主管长达十年之久。在中国,我已经生活了很多年,见证了中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被正式列入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并规范、完善文化发展与管理体制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2014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指出,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将达2.1万亿元人民币,预计约占GDP比重的3.77%,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和加强。可见中国从国家层面上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注重程度,也看到了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影响。

      数字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

      很多时候我们会谈文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其实它的影响不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而在更为长远的影响。不是所有的影响都是可以衡量的,但这些影响却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数字化成为一个很大的趋势,给我们带来了各种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数字化带来了机会,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各种文化活动中,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跨国界的合作变得更加简单和方便。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数字内容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已得到充分重视,如欧盟的E-Content Programme,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E-Japan,韩国的“文化立国”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一些发达国家的数字内容产业产值甚至已经超过了汽车、钢铁等传统产业,从而成为这些国家的支柱型产业。

      

      在全球,各个国家也通过各种数字化形式来宣传本国的文化,让来自全世界每个角落的人都可以体验本国文化活动,减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例如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文化优势,通过经济上的自由贸易与跨国资本运作、政治上的开放战略与政治权力运作、科技上的电子时代与全球媒介传播、文化上的价值融合与文化资本输出,以及民族间的话语权与多元民族认同等方式,向世界各国推销其文化价值理念,销售其文化产品,达到美国文化全球化的战略目的。

      数字化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挑战

      数字化也带来了挑战,随着新一轮全球竞争的出现,产业的结构也需要改变,需要探索各种新的商业模式,同时还有一些新的版权问题需要解决。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实质是将文化内容变成数字内容的过程,是文化产业与信息技术结合而产生的词汇,其广泛含义是指一切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图像、文字、音频、视频信号数字化之后的产品或者服务,具体的定义包括了各类软件、移动应用服务、多媒体应用及内容制作、数字出版等。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存在一定的交叉关系,数字化内容产业包含在创意产业当中,该部分与文化产业及其他产业之间均存在一定的交流和互补。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目前都在通过内容数字化的途径,将更多的产业类型加入到数字内容产业当中。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最新研究显示,未来十年的全球数据存储量将增长50倍。根据IDC数据,全球的数据产生量仅在2011就达到1.8 ZB(或1.8万亿GB),相当于每个美国人每分钟写3条Twitter信息,总共写2.6976万年。而今后十年,用于存储数据的全球服务器总量还将增长10倍。而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正重新塑造用户行为,移动互联网正改变全球格局。移动正成为影响数字内容生产的主要因素。

      我们很有必要去更好地了解文化与创意产业,把他们看作是创意生态环境的一部分。面对数字化带来的挑战,一方面需要我们提高对这些快速变化的认知和了解,提高我们的反应速度,包括全球范围内出现的一些新的变化。这次“中国—北欧数字内容产业高峰论坛”召开的目的即是为了分享信息,互相借鉴,而且希望这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个好的开头,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把握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建立长远的新的合作机制。

      对未来的展望

      在此次由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和瑞典驻华大使馆文化处共同举办的“中国-北欧数字内容产业高峰论坛”上,我们听到了跨学科、跨部门的交流与探讨。人与人之间需要聚到一起来交流,大家都提及“创造”是核心。为什么会有以创造为核心的创意产业?是因为有创作人,有创造者和艺术家,人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学者指出,人们希望能到一个地方体验演唱会,音乐产业的收入是来自音乐会的。现场演出至少表明一点,那就是,虽然数字化越来越普及,但能面对面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是在这里相聚了,如果不是在这里交流,也许我们从来不会有机会相见。

      这是一个数字化的世界,未来会更加数字化。主要通过Facebook等进行交流,然而大家又有一种怀旧的愿望,希望有这种面对面的研讨交流。所以我们的社会有快的一面,有数字化的一面,也有需要面对面交流的一面。本次研讨会是北欧各国和中国的交流平台,希望它接下来可以定期举行,一年一次,可以在欧洲和中国轮流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可以利用此平台交流自己所研究的课题和时下本国最前沿的文化创意产业资讯,让文化创意产业真正地实现“数字化”、“全球化”。

标签:;  ;  

文化创意产业的数字化意味着什么?数字化给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_文化创意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