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业组织政策_垄断竞争市场论文

论产业组织政策_垄断竞争市场论文

论工业组织政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组织论文,政策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工业组织政策及其功能

工业组织政策,是国家和政府关于工业各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相互关系的协调、指导和干预的各项方针、法规和措施的总和,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组织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着如下功能:首先,它具有协调社会化大生产的功能。工业生产体系是由一个个基本经济实体组成,工业生产体系整体运行的有序性,有赖于工业实体间各种关系的协调。工业组织政策正是针对工业内部企业与企业经济关系的协调而制度、实施的。其次,它具有弥补市场不足的功能。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机制具有自行调节、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但在现实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机制不足以解决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一切问题。市场机制的这一缺陷,必须通过政府的工业组织政策来加以弥补,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第三,它具有维持良好市场秩序的功能。市场经济秩序既是市场主体经济行为的结果,又是保证经济主体行为合理化的前提。每一个市场主体都希望具有良好的竞争环境和市场秩序,但是,每一个主体面对不公正的市场都无能为力。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公共政策加以干预,以便使工业经济的微观实体之间的关系相对稳定、相对简化。第四,它具有效益实现的功能。工业组织过程是一个规模利益的获取过程。在现代化大生产中,通过专业化协作、经济联合与企业兼并,形成合理的企业规模和企业规模结构,将降低社会资源消耗和产品成本,节约社会劳动,增加工业产品有效供给。但是,这种规模经济效益很难自发实现,即使能够实现,也需要一个相当长久的过程。政府工业组织政策可以加速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减少结构变动的动荡。

二、工业组织政策的内容

1.垄断管制政策

所谓垄断,是指企业或相当于企业的经济组织凭借自身经济技术优势,或者借助外部力量的保护所产生的在市场交易中的排它性行为。企业垄断分为两种类型:一般性垄断和自然性垄断。前者是指企业完全凭借自身经济技术实力在产品销售和要素购买中的市场独占或多占行为。企业一般性垄断行为是对市场机制的破坏,它可能因为企业价格垄断限制消费者购买权,也可能因为要素垄断限制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还可能因其销售领域垄断使得企业不思进取,减弱革新发展动力。后者是指企业由于其自身经营特点所形成的、具有行业性进入壁垒的市场独占或多占的行为。例如供暖、供水、供气、供电等行业,这些行业在一个城市或地区配备一个或少数厂家比多个厂家相互竞争更能减少社会成本。自然性垄断尽管违背自由竞争的规则,但符合社会效益规则。由于垄断行为具有两种形式且具有不同性质和特点,政府工业组织垄断管制政策也就应区分为反垄断政策和限制垄断政策。

对于一般性垄断行为,政府公共政策的基本趋向是反垄断。我国应尽快制定反垄断法及其实施细则。政策内容应主要包括:一是企业垄断的界限准则,应明确企业产品销售占居市场份额多大比重即视为非法垄断。当然,这一数量界限因行业性质不同而应有所不同。二是禁止大企业价格合谋和价格歧视。对于一些企业进行串谋协议、哄抬物价、垄断市场,政府要给予警告、罚款乃至吊销执照的处罚,必要时,企业经理人员要负刑事责任。三是禁止地区垄断和行业性垄断,通过行政力量拆除地区和行业市场进入壁垒。四是加强垄断导向。即对于少数一般垄断性企业,限制国内产品销售比例,规定外销比例,以促使其凭经济技术实力到国际市场参与竞争。

对于自然垄断企业,政府公共政策趋向不是反垄断,而是限制垄断。其政策内容包括:一是价格限制。政府凭借政策手段对自然垄断产品和服务进行价格控制和价格监督,甚至对垄断产品和服务直接实行行政性统一价格或最高限价。二是数量限制。自然垄断企业面对价格控制,有可能自我限制产量,使市场供给不足,从而迫使政府允许提高价格。政府为了保证必要的社会需求的满足,可通过公共政策进行数量调节,向自然垄断企业提出强制定货和下达具有强制约束力的产出指标,以保证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三是制定服务规则。为了提高自然垄断产品的服务质量,政府可通过公共政策提出自然垄断行业的服务性规则与规范,凡是到自然垄断行业投资、经营的经济主体,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则和规范,以保证自然垄断行业的服务质量。

2.有效竞争政策

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竞争的基本规则是公平和公正,但是,市场尽管有要求公平竞争的规则,但本身却缺乏及时校正非公平竞争的机制与能力,这就需要政府制定有关竞争政策,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政府有关竞争政策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有效竞争给予保护和支持,二是对无效竞争给予限制与制裁。

政府所保护、支持的有效竞争是指有利于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技术水平,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竞争。这主要包括:一是降价竞争。商品价格是其价值的货币表现,要降低价格首先必须改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在竞争过程中降价销售,一方面体现了竞争性企业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大大有利于消费者。政府对这种竞争方式要给予保护和支持。二是质量竞争。在同等价格下,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以争取消费者,占领市场。政府对此应给予保护和支持。三是服务竞争。同一价格、同一质量的产品由于服务态度、服务方式的不同,市场竞争效果也将不同。政府可通过组织政策支持企业开展产品售前服务、售后服务的市场竞争。四是技术创新竞争。优质、新型产品的不断涌现,体现了企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政府应通过公共政策支持企业新产品开发,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政府公共政策对企业无效竞争的限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限制过度的产品替代竞争。产品替代对于促进产品更新、技术更新和原材料更新有重要作用。但是产品替代应有个合理限度,否则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政府竞争政策应对企业产品替代过程进行调节,对于过度的产品改型、花样翻新进行必要的限制,以减少社会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二是限制过度的产品销售竞争。销售竞争有利于扩大商品市场,促进企业增强市场观念。但是,过度的销售竞争从宏观角度看,会造成财力的巨大浪费。如企业广告费用的开支过大,将增加企业销售费用,加大产品综合成本,这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政府公共政策对此应给予合理干预,把企业销售费用控制在一定的、合理的幅度内,以减少资源浪费。三是取缔非法竞争。对于一切违反法律、法规及市场规则的竞争行为,如欺诈、暴力、色情、窃取对方商业情报等等,政府应通过政策手段给予直接性、强制性干预,以维护市场秩序和优化市场环境。

3.规模经济政策

所谓规模经济是指在某一生产(或经营)规模的基础上扩大规模,获得递增的经济效益,亦称为规模效益。如前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依靠市场的自发作用优化经济规模是困难的。这就需要政府制定规模经济政策,对各企业和各产业合理生产规模的形成进行引导,从而使生产规模达到能够最有效地使用资源的程度。规模经济政策具体包括企业规模政策和企业规模结构政策。

企业规模政策包括企业投资规模政策、企业兼并政策和企业联合政策。企业投资规模政策是政府利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对某些特定的产业,规定企业设立的最低投资额,以防止企业开始设立就出现规模过小的现象。企业兼并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是企业资本集中,实现规模经济的重要途径。企业兼并主要是市场引导的过程,但政府应给予切实的组织和指导。尤其是对濒临破产,或者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劣势企业,以及设备陈旧老化自身又无力进行彻底改造的企业,政府应将其推向兼并市场,协调和组织产权转让。企业联合政策的宗旨是通过政策动力的推动,促进企业要素集中而迅速形成合理批量生产体系。企业横向经济联合涉及到生产、交换、分配各个领域,涉及到地区、部门、企业和个人间的经济利益,因此,要把企业联合纳入政府宏观指导和政策干预的范围。没有权威性、有效性的政策协调和行政监督,企业联合或者无法进展,或者会向规模经济要求相反方向演化。

企业规模结构政策是政府关于促使大、中、小企业形成合理比例关系的各项方针和措施。工业企业规模结构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一是工业生产集中化的趋势——大企业的地位在不断加强,二是工业生产相对分散化趋势——为大企业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也在不断发展。政府关于企业规模结构政策一方面要支持、扶植大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保护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大企业的规模扩展并不否定在某些行业中小企业存在的合理性,相反,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中小企业在数量上总占绝大多数。如何对中小企业实施有效组织,是企业规模结构政策的重要内容。政府的相关政策内容应包括:一是立法扶植,即通过立法对中小企业的组织与管理给予法律保证,而中小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必须以政府通过的法规为准绳;二是资金扶植,政府对于投资效益明显高于大企业的中小企业给予必要的科研和技术开发资助;三是订货扶植,在政府货物和服务的购买过程中,应保证中小企业参与竞争,使其公平合理地分到政府的订购货单。总之,通过政策措施引导,使大、中、小企业形成联系紧密、分布合理、结构优化的发展格局。

4.企业联系政策

这里的企业联系政策是指政府对企业专业化协作进行组织与管理的各项法律、方针和措施。专业化协作是现代工业社会生产组织的主要形式。专业化协作的发展,标志着工业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这方面的政策内容包括:一是按行业组织专业化协作。为了把同类性生产集中起来,解决重复生产和合理分工问题,必须立足全国大局,按行业统一规划和指导专业化协作生产。首先,要把那些需要量大和最适宜于组织专业化协作生产的产品和零部件的规划搞好,尤其是要把通用性强的产品、零部件和标准件集中起来组织生产。其次,要注意解决好行业间的合理分工和技术渗透问题,既要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又不要出现产品替代方面的过度竞争。二是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组织区域性专业化协作。所谓组织经济区域之间的专业化协作,就是在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在经济区域之间保持合理分工,在经济区域内部求得协调发展。组织经济区域之间的专业化协作必须规划好中心城市与经济区内其他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城市内部行业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分工协作,以期取得一个专业化协作生产的最优结构。三是促进产品零部件的扩散,调整企业产品结构。必须尽可能把同类产品集中到优势企业中去,发挥专业化生产优势,充分利用工业资源。实行零部件扩散,是改变综合性全能厂过多、协作性零部件专业厂太少的重要措施。对现有的全能工厂,要有步骤地组织零部件扩散,按照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使企业组织结构合理化。

三、我国工业组织政策的实施方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工业组织政策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政府对工业经济活动实施行政干预,既包括直接干预,也包括间接干预。但是,这种政策干预与我国传统体制下的计划行政干预是完全不同的。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需要政府公共政策的直接干预,这一点在当代连最保守的经济学家也不否认了。问题是不同的直接干预的方式与方法会产生极不相同的后果。在我国传统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更多的是规定“企业应该干什么,必须干什么”,即对微观经济的活动指向加以具体地规定和限制,也只有在这个规定和限制之内,企业才有经济活动自由。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组织政策的实施方式应是规定“企业不准干什么”,在这个范围以外,企业有自己充分的活动自由。换句话说,政府只规定“企业不能生产什么”,但不规定“企业必须生产什么”。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资源保护政策限制企业在某一资源领域投资,但不限制企业在任何非限制的资源领域投资;政府可通过防止污染政策规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准破坏城市景观和污染环境,但不限制企业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消除企业外部负效应;政府通过反垄断法规防止企业或企业集团进行经济垄断,但不干预企业合法地进行生产组织调整和经济联合。总之,政府工业组织公共政策的实施更多的是采取禁止和预防的方式。这种政策干预尽管具有直接性和强制性,但给企业留下了广阔的活动空间。这种行政干预不仅不会束缚和压抑企业的创新精神和发展活力,相反,它将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良好的经营环境。

工业组织政策能否实现预期目标,还要靠检查、监督来保证。检查监督的任务就是测量预期目标的具体实现程度,尽早发现危害政策目标有效实现的偏差,并对出现的偏差进行研究,找出其内在原因,以便完善现有政策和修订有关内容,及时予以纠正,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社会经济检查、监督机构的作用。这些机构包括经济预测机构、工商行政管理、财政、税收、金融机构、物价管理、审计、技术监督部门等。通过这些机构对工业各产业部门、企业组织进行全面的多层次的监督、检查和稽核,引导企业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遵循工业组织政策给出的规则开展经济活动,形成严格的约束机制,从而保障各产业之间、各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经济关系的协调。

工业组织公共政策的实施还必须发挥经济社团组织的作用。这些社团组织包括各种行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这些组织具有自发性、自律性、民间性的特征。它们在公共政策实施过程中起到如下作用:一是在政府与企业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社会组织以其特殊的功能将工业组织政策的制定者——政府与政策的执行者——企业联结起来,一方面它们协助政府制定、推行和修正工业组织政策,另一方面又代表本系统内企业组织向政府提供有关经济、技术情况,提出希望获得保护和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二是在产业与产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起润滑、协调作用。在贯彻工业组织政策的过程中,经济社团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本系统成员疏通信息渠道、建立联系、消除摩擦、增强经济交流、减少工业组织政策推行中的阻力。

标签:;  ;  ;  ;  ;  ;  ;  ;  ;  ;  

论产业组织政策_垄断竞争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