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物理实验探究论文_蔡大发

注重物理实验探究论文_蔡大发

蔡大发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北京中路中学 湖北 十堰 442000

【摘要】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应注重实验探究教学,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快乐成长,达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物理;实验探究;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1-101-01

一、注重“问题”中的探究

1、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诱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探索去发现真理,获得知识。质疑是思维的开端。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造性和创造能力的基础。有问题,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可以说,创造始于问题。所以,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问题来源于对事物的观察以及已有知识的思考。问题是细心观察的结果,是激发思维的火花。观察越仔细,提问题就越多。只有当学生具备了基本思维的良好品质,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只有具备了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有所创造。因此,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这是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中学物理教学理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认为“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怀疑;勇于向旧的传统和权威挑战。我们在实验中要尽量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热情,不断启发、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时间一长,学生提问题的兴趣和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二、注重实验中的探究

1、激励学生大胆猜想,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有了问题,人就有探求问题答案的渴望,特别是青少年更有探究的冲动。教师要顺势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阿基米德原理”一节,通过演示实验或播放课件设计问题情景,引出问题:浮力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对浮力现象非常熟悉,但可能没想过这个问题,或曾想过却没有深究。“是呀,浮力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是怎么产生的?”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跟物体的轻重?物体体积大小?物体密度?浸入液体内的体积?跟液体的密度……”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想。

2、 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探究过程

由于这些探究实验事先并不知道结果,实验步骤也无现成依据,只有聚小组的全体智慧,对照实验目的,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分析、比较、达成共同认为合理的、严谨的实验步骤,才能进行实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提高了实验设计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协作、动手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验结束后每小组派代表简要陈述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抽象思维水平不同。知识经验有别,学生的探究活动会表现出不同的水平,从实验结果看有的可能是失败的。但教师一定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来理解学生,包容甚至允许学生在探究中可能出现错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要重视探究的过程,重视学生获得新知的经历和体验。那种重理论、轻过程的做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也是对学生个性的一种摧残。

三、把一些传统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的探究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由于教师具有较高的实验技能,再加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实验结果一般能达到预期目标,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产生“迷信权威”的思想,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只在旁边作一些必要的指导,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由于学生参差不齐的知识水平及实验技能,实验过程中很容易得出各种与书本结论不相符合的结果,极易引起学生对教材结论的“怀疑”。在进取心的驱使下,为了确信自己的实验结果,他们必定会反复多次地进行实验,只有当自己经过反复多次地进行实验验证后,才会消除怀疑心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各种自主探索实验。

因此,在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局限于教材和教参的安排,也不要局限于现成结论,要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可以有意识地将一些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设计型的探索性实验。 这样既可以增加实验的创造成分,又能培养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探索性”。

但是,设计物理实验需要灵活、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物理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它要求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 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实验构思,并根据实验要求,正确选择实验仪器,还要能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因此,利用设计性实验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创造能力。例如,我在以前教学“平面镜成像”时,很多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人离镜子越远,看到自己在镜子中的像就越小。因此他们认为:物体在镜中像的大小跟它与镜面的距离有关。为了消除学生的这种错误认识,我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利用玻璃、直尺、白纸、蜡烛、铅笔等常用器材,亲自设计并完成实验,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同时也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到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实验的乐趣。这样,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实验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加强探究过程的思维多样化训练,活化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多样化,就是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它包括四个方面:

①“发散法”,即面对一个问题,尽量提出多种猜想,多种答案,扩大选择余地;②“换元法”,即灵活地转换影响现象和过程的诸多因素中的某一个,从而产生新的思路;③“转向法”,即思维在某一方向受阻时,马上转向另一方向;④“优选法”,即用心比较,寻找最优答案。如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提出如果测量工具中只有弹簧测力计没有刻度尺能否正确测出机械效率,如何进行实验设计或计算;又如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如果只提供一只电流表而无电压表怎样测出未知电阻的阻值等。另外还可以进行开放性实验设计,如电学部分可以提供电源、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仪器要求学生设计出多个实验。我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将部分测量或验证型的实验改成设计型实验,允许学生使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活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问,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使之达到不同层次创新能力的目标。而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手、脑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实验过程中对所得信息进行仔细筛选,使学生经历思维多样化训练,活化他们的创新思维。

总之,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平台,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为学生营造创新学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真正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

论文作者:蔡大发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9

标签:;  ;  ;  ;  ;  ;  ;  ;  

注重物理实验探究论文_蔡大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