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我国民族地区理科教育问题研究综述论文

近五年我国民族地区理科教育问题研究综述论文

近五年我国民族地区理科教育问题研究综述

姚军

(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陕西 咸阳)

摘 要: 在国际和国内大部分区域以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理科教育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政策原因,普遍存在着重文化教育,轻理科教育的现象。本文通过研读、分析和总结近几年相关文献,对民族地区理科教育的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四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得出该地区理科教育存在的原因、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 民族地区;理科教育;研究

一 研究背景

理科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国民的科学素养向来是科技发达国家的关注点,因为它关系到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1]。科学素养作为国际基础理科教育的核心目标,其意义在于培养未来普通公民的基本科学技能,它是针对普通教育而不是专业教育,是指向所有或大多数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2]

4.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系统仿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模拟环境,使学员沉浸到该环境中。网龙网络公司研发了红色革命教育题材VR(虚拟现实)体验项目“飞夺泸定桥”,带上VR 眼镜,就能真实感受红军长征中的战斗场景。同时该公司还开发了《星火相传》《古田会议》等VR 课程,旋转手机场景也随视角改变,立体真实的画面给学员带来身临其境之感。

2012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正式颁布,标准包括初中的所有科目,理科课程强调以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探究式学习和概念教学[3]。科学探究要求学生能够提出和识别问题、设计和实施研究方案、分析资料和证据、运用证据进行解释,以及表达和交流[4];概念学习通常包含概念的获取和运用两个过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以科学素养为目的的理科教育已经在中国大地推广开来。然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理科教育的发展由于历史、政策、经济发展等原因,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等地区,因此还存在诸多问题。

PDCA管理是一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管理方案,其主要是重视过程管理,通过小组管理的方式从而获得更为良好的管理质量。PDCA管理在应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持续性探讨的方式来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从而获得更为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来提高管理质量,从而满足更高的需求[9]。

二 民族地区理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

制约民族地区理科教育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是理科师资问题[19],应该说教师在影响学生进行文理科选择时起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12]。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理科教师队伍跨专业任教现象普遍存在[20],这就导致理科教师专业素质偏低[21]。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双语结构缺失,导致教师存在语言素养参差不齐的现象,这一现象在理科教师中尤为严重[20]。民族地区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匮乏、教师结构缺失、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这些都凸显了民族地区理科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20][22]。理科教师的培训问题也是学者关注的点[17][23]。在关注理科教师问题的研究中,关注双语理科教师的研究较多,研究指出双语理科教师在专业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专业水平不高,专业素养偏低[24]

应该说在关于民族地区理科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中,关注学生这一群体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研究者试图通过学生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分析,以解释理科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民族地区理科成绩偏低这一长期存在而又突出的问题。

(二) 教师

理科学生少,学生普遍放弃理科而选文科的现象在民族地区理科教育中表现尤为突出,学者将这一现象生动地描述为“文理倒挂”[5-7]。甚至在民族地区的部分学校还出现了报考理科的学生逐年下降的趋势,造成这一 “理科沦陷”的局面值得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6]。学生难学在学习理科过程中普遍存在,“学习困难”的问题已经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出学业成就低,不良的学习习惯,诸如死记硬背、重结果轻过程、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8-10]。部分学者试图通过性别比例的研究来解释文理科学生比例失衡的问题[11][12]。理科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关注的焦点[13],学生的心理在一定程度影响着学生学习理科的信心和热情[14][15]。研究者通过对文理科学生在性格方面存在的区别来解释民族地区理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6]。民族地区学生在学习理科时的方法和途径过于单一,也反映出民族地区理科教育存在问题[10][17]。以学生所处文化环境为切入点,从文化生态的角度解释学生理科成绩偏低的现象[18]

针对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培养少数民族理科双语师资就显得尤为重要[29]。要加强教师培训,在师资方面,要创新理科双语师资培养体制,调整师资结构,增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文理科的选择[12][20][28]。同时,切实提高民族地区理科教师的待遇,加强理科教师队伍教师,提高理科教师专业素质[35]。教师要倡导学生“练中学”和“做中学”,通过创设与理论课程相关联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多说、多练、多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知识的本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37]

8.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感染。剖检可见肺出现弥漫性水肿或气肿,间质性肺炎灶,并见大小不等的肝变区;继发细菌性支气管肺炎时,肺前腹侧区域呈现暗红色、坚实、有纤维素覆盖和实变。

(三) 教材

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必然导致专业课程学习进度较为缓慢,学生学习习惯欠佳,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必然影响成绩的提升[31]。因此,要重视民族地区理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理科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科技素养[27][32][33]。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22]。有研究者根据理科双语师范生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现状的问题研究,指出应加强师范基本教育技能、学科教学技能、教育管理技能和专业发展技能的培养和训练[36]。还应加强理科教育,扭转民族地区文理科考生比例失衡的状况[22][34]。应该针对性从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材到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36]

很显然,对于教材的研究,学者的关注点是在教材的适切性方面,能否拥有一套适合民族地区学生使用的教材,是解决民族地区理科教育薄弱的一个突破口。

矿体内夹石及矿体间围岩其岩性与矿石差异极小,均为质纯的厚—巨厚层微晶灰岩,包括藻灰岩、藻屑灰岩、砂屑灰岩及鲕粒灰岩等,常具铅锌矿化,与矿体界线呈逐渐过渡状态,无明显岩性差异标志可区分矿与非矿。

(四) 教学方法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授课方式,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民族地区理科教育想迈上更高速的发展轨道,可能会大打折扣[30]

在民族地区的理科教育中,教师普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不灵活则课堂教学效果不佳[14][21]。“重考试、轻教学”,“重知识、轻方法”,“重教学结果、轻教学过程”的课堂教学现象在民族地区理科教育中没有得到根本转变[25]。同时,没有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地区开展差别化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29]。在一些民族地区开展理科实验教学的条件欠缺,存在一种“教师讲实验、做实验,学生看实验、背实验”怪象[27]

三 民族地区理科教育对策分析

(一) 学生

教材是教师执教和学生学习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也是教师与学生连结的教学活动的中介[18]。民族地区理科使用的教材通常都是由五省藏区根据国家统编教材进行简单的翻译,但是教材在编写和内容的选择上更多关照的是全国学生,尤其是城市学生的现状,缺乏对民族地区尤其是农牧区学生的关切,教材的“都市化”现象很普遍,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造成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这直接反映出教材内容难度大的缺点[17][25][26]。应该说教材内容的难度问题研究也是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焦点[8][15][22]。教材的衔接问题[25],理科教学资源、教辅材料的选择和理科课程教材选用状况也是民族地区理科教育关注的重点[24][27]。文化背景作为学生学习的生长点,直接影响着他们一生的发展,因此,教材能否与文化适切同样值得思考[18][28]

(二) 教师

应该指出的是,理科教育中师资方面的问题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尤其是双语理科教师,也是学者研究民族地区理科教育的关注点之一,如果不能从教师层面解决问题,那么理科教育问题就不能根本解决[19][24]

(三) 教材

民族地区改进双语教材的编写,降低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增加课程实施的弹性,对于解决民族地区理科教材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还应加强理科教学内容与地方科技文化的联系,加强民族地区教材有效性检验同样重要[24][32-34]。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区编特色教材的建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民族地区理科教育中教材的不适切问题[32]。同时,丰富教辅资料的种类和质量也是提高理科教育的一个途径和方法,同时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也要有所加强[31]

(四) 教学方法

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素质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学生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要针对民族地区理科教育存在的薄弱问题,加强民族地区课堂教学改革,变革理科教学方式,增强民族学生对科学方法和过程的体验课程设计[24][31][33]。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语言情况,明确语言对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四 结语

少数民族地区的理科教育事关当地学生的认知发展、就业前途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理科教育落后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学生、教师、教材、教学方法等四方面。具体表现在学生生源分布不均,文理科比例不均衡且基础较为薄弱;理科双语教师紧缺,现有教师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不高,针对教师的培训资源和培训内容不健全;教材难度大,不适应当地文化;教学方法依然以教师为中心等。针对不同的问题,需要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抽水试验一般分为稳定流抽水试验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稳定流抽水试验一般采用“圆岛模型”,运用裘布依公式计算水文地质参数,其假定条件为含水层没有垂向入渗补给和蒸发排泄,渗流服从达西定律的稳定流;非稳定流抽水试验一般采用泰斯理论求取水文地质参数,其应用的假定条件为含水层均质、各向同性,产状水平,厚度不变,含水层无限延伸,且含水层为弹性体,无垂向补给或排泄,抽水前的地下水面是水平的,含水层的水流服从达西定律,并在水头下降的瞬间水就释放出来。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的理科教育要实现真正的跨越式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育部门、社会和国家应该给予少数民族地区更多的关注,实现当地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同步前进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尹璐,臧敏等.论美国理科教育中科学素养理念的发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75-77.

[2] 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3-25.

[3] 吴成军,张敏.美国生物学“5E”教学模式的内涵、实例及其本质特征[J].课程·教材·教法,2010,30(06):108-112.

[4] 王健,李秀菊.5E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其对我国理科教育的启示[J].生物学通报,2012,47(3):39-42.

[5] 马启龙,董三主等.民族地区理科教育滞后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改革的出路——以甘肃省藏族地区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8,29(1):37-43.

[6] 万明钢.从文化生态的视角看“理科沦陷”[J].中国民族教育,2015(09):11.

[7] 郭玲.四年不间断理科双语师范生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体系的建构——以新疆南疆汉语言和民语言理科双语师范生为例[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6(1): 39-43.

[8] 孙晓天,何伟.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民族教育,2013(2):15-17.

[9] 王天成,代钦.基于聚类的双语背景下学科成绩相关性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0(04):68-71.

[10] 张振花,王大胄.民族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7,37(02):14-17.

[11] 王建伟.少数民族理科免费师范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J].民族论坛,2015(5):57-61.

[12] 杜亮,王伟剑.通往“科学”之路:维吾尔、哈萨克和藏族学生文理分科选择的个案研究[J]. 教育学报, 2015, 11(1):71-79, 128.

[13] 张积家.理科好不好,也应看思维[J].中国民族教育,2017(03):18.

[14] 琼吉.民族院校理科生学习高等数学的障碍及相应策略[J].亚太教育,2016(11):147.

[15] 哈斯朝勒.甘肃省藏汉双语教育研讨会综述[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8(04):114-116.

[16] 樊常宝.学生性格差异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以广西民族预科文、理科学生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9(04):99-101.

[17] 陈茜,范忠雄.影响藏区中学双语理科教育质量的因素分析以甘南州碌曲县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04):90-93.

[18] 郑新蓉,王学男.少数民族理科学习困境的因素分析[J].教育学报,2015,11(1):63-70.

[19] 王鉴.“一带一路”与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机遇[J].中国民族教育,2017(01):36-38.

[20] 虎技能,滕星.民族类中学藏汉双语“一类模式”教师队伍存在问题及归因分析——以G藏族自治州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 2015, 26(3): 33-41.

[21] 马合木提·木沙,阿巴拜克热·买买提.南疆少数民族学校理科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以和田地区为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5, 34(5): 84-89.

[22] 贾旭杰,孙晓天等.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数学课程难度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3,22(2):33-36.

[23] 吕世虎,曹春艳.民族地区中小学理科教师培训问题的分析[J].中国民族教育,2013,(Z1): 62-64.

[24] 苏光正.少数民族地区理科教育问题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Z中学为例[J].教育文化论坛,2016(2):73-77.

[25] 马佳,何伟.教学、教师、教材:民族地区理科教育遭遇三大困局[J].中国民族教育,2015(4):27-30.

[26] 张滢,赵岩.捍卫理科:越是民族地区,越应该拥抱教学改革[J].中国民族教育,2015(4):20-26.

[27] 刘淑芳.甘南藏族自治州中学理科教育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3,33(03):117-119.

[28] 李泽林,侯馨茹.对民族地区理科双语师资培养的思考[J].中国民族教育,2016(06):60-62.

[29] 杜亮,王伟剑.选理或选文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J].中国民族教育, 2015, (4): 33-35.

[30] 王建伟,袁智文.新疆少数民族理科专业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4,35(03):56-61.

[31] 张晋鲁,冯利.新疆高师院校理科实验班办学特色分析与反思[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05):152-158.

[32] 何伟,孙晓天,苏傲雪,王兢.关于提升内高班学生理科学业水平的分析与思考——基于对8所开办内高班学校的调查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6,27(01):36-40.

[33] 胡红杏.民族理科教育改革的目标定位和实施策略[J].西北师大学报,2016,53(53):113-117.

[34] 贾旭杰,何伟.民族地区中小学理科教育亟待加强——民族地区中小学理科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综述[J]. 中国民族教育,2012(11):4-6.

[35] 郭玲.四年不间断理科双语师范生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体系的建构——以新疆南疆汉语言和民语言理科双语师范生为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6(01):39-43.

[36] 毛多鹭,马元良,切吉卓玛,张美玲.“民考民”师范生物理学习状况调查及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29(08):68-69.

[37] 张红艳,裴长安.双语学生课程学习情况与语言关系的调查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5,25(5) 25-31.

A Summary of Studies on Science Education in ethnic regions of China in the past five years

YAO Jun
(School of Education, Tibe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Xianyang, Shanxi,China)

Abstract: Science education with the goal of scientific literacy is in full swing in most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regions.At the same time, due to historical and policy reasons, ethnic minority areas in China have a phenomenon of focusing on cultural education and light science education. By studying,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relevant literature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four aspects of teachers, student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s in science education in ethnic areas,and draws the reasons, problems and soluti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science education in the region.

Keywords: Ethnic areas;Science education;Research

本文引用格式: 姚军.近五年我国民族地区理科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 教育现代化,2019,6(40):178-180+193.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40.057

作者简介: 姚军(1985—),男,四川宜宾人,本科,实验师。研究方向:民族教育研究。

标签:;  ;  ;  ;  

近五年我国民族地区理科教育问题研究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