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适地适树理论新解`论文_郭懿邦

基于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适地适树理论新解`论文_郭懿邦

身份证号码:4505111976072XXXXX摘要:“适地适树”是林业和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领域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对传统园林规划设计思想和原适地适树理论的重新解读后认为:在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营造过程中,不仅应对城市植物景观营造场地中诸生态因子特征、植物材料的适应性以及植物景观实现途径3个方面对原有理论体系进行丰富和发展,还应在其体系中重点体现人们对城市植物景观的功能型、资源节约型需求,以及植物景观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需求。另外,还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对新的适地适树理论的量化评价体系构建提出初步建议。

关键词:风景园林;适地适树;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在风景园林学重新构建适地适树理论之前,适地适树原则主要指绿化树种的特性,特别是生态学特性与绿化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充分发挥生长潜力,尽可能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最佳的绿化水平。简言之就是将树栽植到最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在此概念体系中,明确提及正确认识绿化地的立地条件和植物特性以及达到当前条件下的最佳绿化水平,

这是针对于在此前较长一段时间内,业界不能对立地条件和植物特性进行准确认识,绿化建设中不计资金和技术的大量投入并无视地域特征和差异而盲目引种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在当时条件下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基于业界的认知水平和实践条件的不断提升和改变,这一原则已经不能完全适用。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在“适地”中未提及人们在当地和一定基址条件下对植物景观的功能性需求,在“适树”中只提及树种而未考虑草本植物;其次,概念体系中未涉及对建成植物景观的稳定性、安全适宜性以及对能源、水等资源的节约性考量。近年来,一些学者结合国外经验对该概念在风景园林行业应具有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探讨,但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理论。

本文中,风景园林学中的“适地适树”主要指人们在植物景观营造过程中,根据对其的功能性需求,选择适生于当地气候和景观营造场地条件的植物种类及品种,并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和养护管理,以形成稳定的、适宜的、节约资源的植物景观。“地”指植物景观营造地区的气候条件、场地的基址条件以及人们对所营造植物景观的基本功能需求;“树”涵盖

植物景观营造过程中常用的,具有一定生态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的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适”指植物景观营造所应用的植物材料既适生于营造地区又适应场地的基址条件,同时适宜构建资源节约型、安全健康和长时间处于稳定状态的植物景观功能空间。

本文理论系基于原有相关知识及理论内容的总结和提升,希望对风景园林的建设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适地适树理论之实现途径

3.1 选树适地

若场地条件适宜营造植物景观,则尊重和保持场地的基本条件,对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充分认识的条件下,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根据人们对场地内植物景观的基本功能需求进行植物景观营造。

3.2 改地适树

植物景观营造场地的某个条件或某些条件不能满足观赏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需求时,可以通过土壤管理、给排水管理和养护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逐步改善场地条件,使之满足植物景观生长发育的需要。这也是园林中的常用方法之一。

3.3 改树适地

通过育种、选种等方法,改变植物的某些原有特性,并目的性地选育某一抗性,例如抗寒性或抗旱性,使植物与立地条件相互适应。在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中,应以“选树适地”为主,配合实施改地适树或改树适地,这样既不违背自然和经济规律,还可以充分发挥人在植物景观营造中的创造性。

4 适地适树理论之量化评价体系

风景园林学的植物景观营造理论历久弥新,并在对传统思想的重新解读过程中获得新的发展。基于“天地人三才之道”的适地适树理论是系统的植物景观营造理论体系的一部分,系基于适地适树原则发展而来,因此,源于多学科交叉形成的量化评价标准尚可引用,例如,在林业领域,目前尚有森林立地分类法、林业区划分类法和自然等分类法等适地适树量化选择和评价体系。

在体系较健全的森林立地分类法中,评价因子包括自然环境综合体、多因子与主导因子、分类立地因子以及实用性。该方法通过 Richards 生长函数模型编制多型地位指数表及指数曲线,并以数量化的环境生态因子为自变量,林木生长量为因变量建立数量化指数预估模型,对不同立地质量和立地林木蓄积量进行预估、评价和对比。

城市环境不同于自然环境,风景园林学关注的植物特性亦不同于林业学科,其更加关注植物的景观功能以及科学研究成果与规划设计应用的对接。因此,基于原标准进行修正和优化,不断丰富该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并尽早建立相应的量化标准和评价体系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 李树华.“天地人三才之道”在风景园林建设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探解:基于“天地人三才之道”的风景园林设计论研究(二)[J].中国园林,2011(7):51-56.

[2] 黎菁,郝日明.城市园林建设中“适地适树”的科学内涵[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151-154.

[3] 柴思宇,刘燕.国外城市树种选择指导及其借鉴[J].中国园林,2011(9):82-85.

[4] 苏平,田立博,戴永平,等.适地适树指标量化决策的初步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8(26):82-85.

[5] 张志云,蔡学林.安远县森林立地分类评价及适地适树研究总结报告[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2,6(14):1-7.

论文作者:郭懿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3

标签:;  ;  ;  ;  ;  ;  ;  ;  

基于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适地适树理论新解`论文_郭懿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