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叛逆心理及对策_逆反心理论文

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叛逆心理及对策_逆反心理论文

论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逆反心理论文,对策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青年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这是我们党总结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而得出的正确结论。青年一代的政治思想素质如何,关系到21世纪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全局,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各种文化思潮相互冲撞,国内外敌对势力正加紧从意识形态领域对青年学生进行影响和渗透。在这种形势下,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御和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就更需要高校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而在近些年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诸多因素中,如何克服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是高校政工干部和“两课”教师议论较多、深感棘手的难题之一,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以粗浅分析和探讨。

一、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危害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是指当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标(如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控制时,或对人们偏离目标的思想、行为进行抑制、纠正时,被教育者所产生的一种排斥、抵触、抗拒情绪的心理过程。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对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都采取冷漠的、排斥的态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他来讲似乎都成了阴性条件的刺激物,视觉器官、听觉器官一接触这些内容总会引起他拒绝、排斥、抗拒的反应。其实,当他抵制这些教育时,并不真正知道这些理论、这些教育对自己是有益还是无益,而是盲目产生的一种抵触心理。在“两课”课堂上,不少学生是在做其他课的作业;政治理论课堂上,不点名就会有不少无故旷课的学生,这些现象都属逆反心理一概排斥的对立性表现。

2.对正面宣传怀疑多于信任,宣扬好的、向上的,他说这是“宣传”,是“大道理”,把它和欺骗划等号。热衷于听外台广播、听小道消息,而且一听就信,一信就传。赞扬成绩他无话可说,揭露阴暗面他滔滔不绝。积极向上的,再美的诗歌散文他记不住,消极方面的顺口溜背得滚瓜烂熟。对社会、学校、班级倡导的一切事物都持否定态度,对集体活动不配合、不响应、不参与,缺乏热情,这是一种情感偏斜的逆反心理。

3.自以为“看破红尘”,清高傲慢,孤芳自赏,内心世界极其封闭,对来自外界的教育总有一种内在的反感和抗药性。明明知道你讲的有道理,可他还是拒绝接受;也知道自己错了,但非要拧着劲、对着干。对一切事物都抱着无所谓的冷漠、麻木态度,性格孤僻,思维停滞,情绪低落,萎靡不振。这种情绪在遭受过挫折的青年学生中表现多些。

4.对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习惯地、不自觉地也并无恶意地采取否定,甚至是“鄙夷”的态度,对先进人物的行为总要进行主观臆断地错误理解,认为他们是图表扬、“捞资本”,对他们抱有成见,要求苛刻,乃至对学生干部的工作故意捣乱帮倒忙,致使有些各方面表现先进的学生,不愿让班级和学校宣扬,宣扬越多,先进人物越孤立。

从对上述表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对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存在,不仅影响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逻辑思维的紊乱,而且影响和挫伤政工干部队伍和“两课”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虽然从总体上说,在青年学生中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的层面并不大,但当个别人产生逆反心理后,在非常态的自我表现意识的驱使下,便自然萌发一种寻求别人支持的强烈欲望,并采取实用主义的方法,以现实社会中的各种消极因素来证明其观点的正确。由于其论据多为人们所熟知并且憎恶的客观事实,所以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使一些青年学生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也人云亦云地同他们站在一起,形成一个逆反群体。因此,在青年学生中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的虽仅仅是少数人,但这种心理所产生的离心力,会在相当程度上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增加难度。

二、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逆反心理作为社会心理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同其他社会心理现象一样,它的形成原因也是多种因素起作用的结果。

1.生理、心理因素。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阶段,国内外心理学家对此作过不少可贵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利伯特说:“青年自己安排生活的迫切愿望——决定要穿什么,要去哪里,要从事什么活动,要采纳什么社会准则等——往往与他们的父母所习惯的既定的权威作用相违背。”我国的青年学生大多数是在父母的监护下长大的,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离开家庭后,好胜好强的心理特征使一些青年处处想表现具有独立的是非观、价值观,而实际上由于他们社会实践不足,对社会了解甚少,因此缺乏对复杂的社会现象独立进行是非评价的实际能力。为了满足好胜好强心理的需要,往往在讨论问题、进行争论时,并不是考虑论题本身,而是十分注意发言效果,以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为荣,甚至违背自己的意愿,发表与教育者的观念相抵触的、自认为标新立异的所谓独到见解,以求一鸣惊人,赢得同学们的好感和重视。有时候为了证明他的观点,争得面红耳赤,事后仔细聊聊,原来他自己也并不相信这种观点。所以,青年期好胜、好强、好奇、好变、好疑的心理特征,本身就包含着某些逆反心理的因素和产生条件。

2.社会因素。逆反心理的形成与一定时期的社会条件、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当代青年学生中有的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的。当前我国正处于向现代市场经济新体制转变的重大社会转型期。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习惯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市场经济自动调节的性质,造成了人们需求的多样化。现在的青年不再盲目崇拜权威、书本、传统,而更注重自身的需要与追求,所以教师的课堂知识灌输对学生的影响只具有相对而不再具有绝对意义。青年学生靠社会传媒、社会文化获得的信息所占比重日趋增加,而市场传媒本身有受市场需求调节的特点,加之传媒和文化市场一些管理措施滞后,这就必然要造成社会主义的主文化和一些媚俗无价值的各种类型的亚文化同时并存的现象,从而在青年学生中产生正的、负的等多种影响,尤其是那些“暴露文学”、“伤痕文学”过度地渲染了社会的阴暗面,更使得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的青年学生容易引发对社会的抵触,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有针对性地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而是乏味地进行传统说教,对社会的抵触心理就会导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

3.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因素。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存在的一些流弊和问题有很大关系。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进展缓慢,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的需要。教育内容虽跟了形势,但没有深度和广度,不能及时回答青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因此难以扣动青年人的心弦,引起他们的思想共鸣。在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上,仍然存在着单调呆板、因循守旧的问题,因此窒息了一些新鲜生动的教育内容,缺乏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德才素质不高,不能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要求。有的理论修养差,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老化,既不能充分说理,也缺乏说理艺术。有的政治素质差,讲理想自己就没有远大理想,不求上进;讲奉献,却因为没有评上申报的职称而闹情绪,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更容易引发和助长一些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

三、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的方法

逆反心理是一种社会心理,从根本上预防和消除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也取决于社会环境、社会条件的改善和优化。当然这丝毫不能减轻政工干部和“两课”教师的责任,我们既要积极地为创造有利于青年人心理品质健康发展的社会大气候做贡献,又要立足本职、本单位,努力改善和优化校园的育人环境和氛围。这里仅从学校教育这块主阵地的角度谈谈对逆反心理的对策。

1.科学地确立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我们什么时候也不能降低标准、放弃目标。但确立效果标准不能超越历史阶段,不能不考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学生所能达到的思想觉悟水平。如果不区分层次搞“一刀切”,把教育的起点定得高不可攀,那将欲速则不达,只能引起青年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教育对象,正确处理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既要认真研究和把握青年学生中带有共性的思想、情绪和要求,又要分析少数学生中暴露出的具体问题和思想苗头,在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坐标系中,选准重点、难点和热点,选择能够影响整体的突破口。同时,要从青年学生不同觉悟和接受能力出发,区分层次,分类指导,对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使教育中所倡导的是受教育者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从而把先进性和群众性结合起来。总之,要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科学地设计教育计划,安排教育内容,确立教育目标。

2.切实改进教育形式和方法。成长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当代青年,思想活跃,反应敏锐,善于思考,竞争意识和价值观念明显增强,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敢于直言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并渴望得到周围人们的理解。因此他们对单向输入的教育方式逆反心理很重,如果教育者强行灌输自己的观点,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思想政治教育再也不能拘泥于强行灌输的传统模式,形式、方法不当也会导致受教育者对包括正确教育内容在内的整个教育的逆反,这已成为政工干部和“两课”教师的共识。所以我们必须适应当代青年学生的特点,多采取双向交流、民主研讨的自我教育形式,教育者不要总是居高临下地我讲你听,而要和被教育者以平等的身份双向交流。大家摆问题,谈看法,论道理,辨是非,明正误,使青年学生在讨论中统一认识,在研讨中明辨是非,在对话中接受教育。教育者的责任就是把握好教育环节,搞好教育中的引导。在教育方法上,要适应青年学生兴趣广泛的特点,努力探索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入情、入理、入耳、入心的更加科学有效、灵活多样的方法,并且尽可能地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把抽象教育与形象教育结合起来,把课堂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各种活动中,使青年学生在欢歌笑语中增长知识,在集体活动中陶冶情操,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3.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的教育指导思想。人是有感情的社会性高级动物,人的行为是受其情感支配的。感情是沟通心灵之间的桥梁,是思想政治教育吸引人心的磁石。情感的深度与逆反心理成反比,感情越深,逆反心理就越少。情感具有感染性,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例子,有的学生对某种观点本来是持怀疑态度,但因为这是出自他所尊重的教师之口,他就欣然接受这种观点;相反,如果感情对立,既使你的话正确,他也可能唱反调。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要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的指导思想,以情感人,以情教人,把进行教育同关心学生疾苦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样才能给人所需,为人所喜,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4.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教育者要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率,就要做到真正了解青年学生,理解青年学生的心理表现,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掌握心理学知识,不断提高心理分析能力。当代青年学生理解和欣赏能力都比较强,挑剔教育者的语言,成为逆反心理的突出表现形式,教育者要做到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挥洒自如,征服听众,使青年学生口服心服,就要求教育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渊博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同样一个思想问题,有的教育者三言两语把人说“笑”了,也有的讲了半天把人说“跳”了,证明如何讲理,怎样启发人、诱导人,很有学问,因此教育者要掌握和讲究说理的艺术,不断提高启发诱导能力。改革开放年代形势发展变化迅速,要准确及时地回答青年学生提出的新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时代感、现实感,教育者就要做到信息反馈迅速及时,思维敏锐,判断准确,不断提高思维判断能力。教育者不同的风度和形象对被教育者有着极大影响,先人后己,公道正派使人敬佩;以诚待人、将心比心使人乐于亲近;一个起表率作用的教育者,本身就是一个形象化、人格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教育者要使自己在讲台上具有良好的风度和形象,做到讲话有人听、乐意听,就要把理论的说服力和自己的人格力量结合起来,去感染和影响青年学生,让学生不仅要读教材,而且要读你,懂你,爱你,这里最重要的,是不断提高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影响能力。

总之,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并不是难以消除的“顽症”,根据青年学生可塑性较大的心理特征,只要我们措施得力,方法得当,逆反心理产生之前可以预防,产生之后也可以矫正。对此,教育者应该有信心。

标签:;  ;  ;  

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叛逆心理及对策_逆反心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