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30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张美丽,刘俊涛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30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张美丽,刘俊涛

(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输尿管结石,通常以多种盐类混合形成,草酸钙结石最常见,磷酸盐、尿酸盐、碳酸盐次之,胱氨酸结石罕见。中医属“石淋”范畴,病机为湿热下注,煎熬尿液结为砂石。中药和针灸能清热利尿,排石通淋。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针灸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0-0093-01

【Abstract】Ureteral calculi, usually in a variety of salts mixture formation, calcium oxalate stones, the most common salt, phosphate, uric acid carbonate times, rare cystine calculi. The vast majority of ureteral calculi is caused kidney stones in the discharge process. The ou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can clear heat diuretic, row Shi Tong rain.

【Key words】Ureteral calculi; 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cupuncture

1.一般资料

笔者自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1年期间,收集输尿管结石患者30例,多以“一侧腰疼剧烈疼痛,伴排尿中断或者血尿”为主诉入院。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最大73岁,最小28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1周。30例患者均经泌尿系彩超检查确诊,结石直径在1cm以内(直径大于1cm未纳入),大多伴有肾积水、输尿管扩张。

2.治疗方法

2.1 中药

选用我院院内制剂通淋排石合剂,处方:金钱草、车前子、鸡内金、白茅根、海金沙、石苇、小蓟、茜草、川楝子、元胡、山药、熟地。早中晚每次50ml,饭前口服。

2.2 针灸

选穴:肾俞、膀胱俞、大赫、中极、阴陵泉、足三里、委阳、三阴交、太溪。

针刺前嘱患者排空小便,以免伤及膀胱,针刺采用侧卧体位,患侧在上,肾俞、膀胱俞直刺1.5~2寸深,大赫、中极、足三里直刺2~3寸深,三阴交、太溪直刺1~1.5寸深,以上穴位用补法;委阳、阴陵泉直刺2~3寸深,以上穴位均用泻法。日一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补泻手法治疗一次,针刺及行补泻手法时均以患者有算、麻、胀感觉为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西药

肾绞痛剧烈者首先予杜冷丁100mg肌注止痛,疼痛较轻者予654-2 10mg解痉止痛。予双氢克尿噻片25mg口服,2次/日,予黄体酮针20mg肌注,2次/日。并嘱患者每日饮水2000ml~3000ml,饮水后多活动、跳跃。尿常规检查有白细胞者予抗生素治疗。以上治疗14天为1个疗程。

3.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结石排出,排尿正常,彩超检查未发现结石。

有效:结石未全部排出,症状消失或减轻,彩超检查结石部分排出或结石体积缩小,部位下移。

无效:结石未排出,症状为消失或减轻,彩超检查结石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30例患者中,治愈2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其中肾绞痛患者18例,1次治疗止痛者10例,占55.56%,2次治疗止痛者6例,占33.33%,3次以上治疗止痛者2例,占11.11%,总有效率达100%。

4.治疗体会

输尿管结石,通常以多种盐类混合形成,草酸钙结石最常见,磷酸盐、尿酸盐、碳酸盐次之,胱氨酸结石罕见。其形成原因有多种学说,肾钙化斑、过饱和结晶、结石基质、晶体抑制物质、异质物质促进成核学说是石形成的基本学说。[1]

中医认为过食辛辣肥甘之品,或嗜酒太过,酿成湿热,下注膀胱,发为淋证;若湿热蕴积尿液受其煎熬,日积月累,尿中杂质结为砂石,则为石淋。[2]中药和针灸能清热利尿,排石通淋。

4.1 病因病机分析

本病属中医“石淋”范畴,症状腰腹拘急,腰腹绞痛难忍,小便艰涩,排尿突然中断,尿中带血,病机为湿热下注,煎熬尿液结为砂石。又有气虚无力推动砂石排出者。

4.2 方药分析

方中石苇利水通淋排石,车前子利水通淋,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共奏利水消石之功效,白茅根、茜草、小蓟凉血止血,川楝子、元胡理气止痛,山药、熟地补肾排石。

4.3 针灸处方分析

清热利湿,补气滋阴,调理气机以排石。膀胱俞、中极俞募配穴,理气清热;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的合穴,为水穴,刺泻之可清利湿热;三焦主一身之气机,委阳为三焦下合穴,刺之可调整三焦气机,泻瘀滞之邪热;大赫可利膀胱气机;肾俞、足三里补气通淋;三阴交、太溪滋阴养血。诸穴配伍,可清热利湿,补气滋阴,调理气机以达到排石目的。

5.小结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显著,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尤其对于治疗输尿管结石导致的肾绞痛有很好效果,有效率达100%。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方便实用,值得使用。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679-15.

[2]裴景春,王颖.中医针灸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35-6.

论文作者:张美丽,刘俊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1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30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张美丽,刘俊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