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外科手术后肠梗阻临床治疗效果研究论文_和韩伟

腹部外科手术后肠梗阻临床治疗效果研究论文_和韩伟

和韩伟

(迪庆州藏医院674400)

【摘要】目的:对腹部外科手术后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探究治疗腹部外科手术后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和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到2014年收治的64例腹部外科手术后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所有的患者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然后对于治疗无效的患者在合适的时间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次64例患者中56 例患者成功得到保守治疗,其他8例患者转入手术治疗,其中5 例患者手术切除烂尾后4到8天出现肠扭转,2例患者切除部分小肠后胃结石排入到小肠阻塞吻合口,1例患者切除部分小肠后空肠处针孔外漏肠内容物,没有1例患者出现死亡。结论:对于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应该加强患者的观察,对于出现肠梗阻的患者根据疾病的性质,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保守治疗过程中一旦患者出现高烧不退、腹痛、腹胀加剧以及腹膜炎等及时转用手术治疗方法开展治疗。

【关键词】腹部外科手术;肠梗堵;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118-01

早期肠梗阻是腹部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具有发病例高的特点,临床上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中有90%的会出现肠粘连,有40%的患者会由于肠粘连进一步引发肠梗堵。肠梗阻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概括下来主要包括麻痹性肠梗堵、黏连性肠梗堵、炎性肠梗堵、机械性肠梗阻等,在临床上对于不同类型的肠梗阻进行判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果不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还有引发更为严重的并发症,诸如肠瘘、重度感染,甚至还会引发肠坏死以及腹膜炎等。为了对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有效治疗方法进行探究和分析,我院针对2013年到2014年在我院接受腹部外科手术并发肠梗阻的64例患者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3 年到2014 年在我院接受腹部外科手术发生肠梗阻的64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44 例,女性患者有20 例,患者年龄最小的为12岁,最大的为86岁,平均年龄为54.2岁。64 例患者,手术有1周出现肠梗阻的有50例患者,手术后1到2 周出现肠梗阻的患者有14 例。其中肠道手术患者有28例,阑尾手术患者有16例,腹部外伤手术患者有10 例,胃部手术患者有5 例,妇科手术患者有5 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腹痛、肝门排气减少甚至不排气,肠鸣音十分微弱,进食之后腹痛以及腹胀的情况加重。在本次研究的64例患者中,肝门停止排气和排便的患者有54 例,腹部疼痛的患者有42例,而恶心呕吐的患者有36例,腹胀的患者有24例。对患者进行腹部平片检查可以看到患者多处肠发生扩张,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肠壁出现水肿和增厚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治疗方法

首先对所有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案为:禁食、低压灌肠、胃肠减压、抑制胃酸分泌,其中一直胃酸分泌采用的主要药物为生长抑素和糖皮质激素。经过胃管灌注60到80ml的泛影葡胺以及液体石蜡。同时,对患者抗炎补液治疗,补充营养,防止患者出现水以及电解质失衡。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转入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本次研究的64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保守治疗失败转为手术治疗。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64例患者中有56例患者经过3 到20 天的保守治疗后痊愈,平均治疗时间为10.8天。8例患者保守治疗失败后转入手术治疗,其中有5例患者为切除烂尾后4 到8 天发生肠扭转,保守治疗没有改变患者的症状,经过再次手术治疗之后痊愈;有2 例患者为切除部分小肠之后,胃部结石排入到小肠阻塞吻合口引起肠梗阻,采用常规治疗无效后,采用切开小肠取出结石的方法治愈;有1 例患者切除部分小肠之后,空肠吻合处外漏肠内容物引起的肠梗阻,对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局部腹腔清洗,进行充分的引流,随着引流物的降低,10天后患者的肠瘘闭合,肠梗阻治愈。本次研究的64例患者最终均得到有效的治疗,没有1例患者出现死亡。

3 讨论

临床上多年的实践经验显示,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结合简单的辅助检查方法,诊断肠梗阻难度并不大,但是要想准确的诊断患者的肠梗阻类型就存在一定的难度。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得到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1)大部分患者为部分性肠梗阻,腹胀明显,但是肝门有排气或者是少量的排便。(2)患者的精神状况十分差,非常容易出现脱水或者是电解质紊乱的情况。(3)大部分机械性肠梗阻患者非常容易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转换,对于大部分老年患者一开始可能就表现为长麻痹。

临床上对于肠梗阻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首先倾向于保守治疗,只有足够疗程的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才考虑采用适当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这是因为很多肠梗阻患者是由于手术后广泛的粘连、创伤反应炎性水肿、严重炎症等引起的肠功能障碍引起的,如果在患者处于严重的炎症阶段就实施早期的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难免会造成大量不必要的手术发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同时,对患者开展二次手术通常难度大,很难准确的判定患者梗阻部位,容易造成肠管的损伤,扩大手术的范围,导致肠道细菌移位,引发较高的感染、出血、肠瘘以及再次肠梗阻的风险。如果首先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即使不能够改变患者肠梗阻的情况,但是能够使肠道的粘连以及炎症等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降低再次手术的难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到保守治疗能够是87.5%的患者得到成功治愈,只有12.5%的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这样不仅降低了不必要的手术发生,降低手术带来的风险,同时能够显著的降低患者的痛苦以及经济负担。因此,对于腹部外科手术引起的肠梗阻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最好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开展治疗,之后在患者出现手术指征的情况下再采用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陈非,张晓宇,胡建.老年人结直肠癌致梗阻57 例诊治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9(11):93.

[2] 吕年.老年人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手术方式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33):27.

[3] 石开学.腹部外科手术后肠梗阻临床治疗分析.《内蒙古中医药》.2013 年3 期.

[4] 边剑锋.腹部外科手术后肠梗阻182 例治疗体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 年18 期.

论文作者:和韩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4年第12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2

标签:;  ;  ;  ;  ;  ;  ;  ;  

腹部外科手术后肠梗阻临床治疗效果研究论文_和韩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